羅健峰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運動背景
新藝術運動于1895年興起,參與運動的設計師們大多主張“設計回歸自然”,即在裝飾元素上多以植物為題,主張把具體的動植物形態抽象到有機的曲線造型。
新藝術運動嘗試在簡化裝飾元素上進行探索,運動隨后波及到英國,其代表人物查爾斯·倫尼·麥金托什 ( Charles Rennie Mackintosh ) 的設計風格在造型上多注重直線與有機曲線的相統一,而Willow字體的設計者正是麥金托什。
麥金托什與“直線風格”
19世紀70年代,日本商品銷往海外。麥金托什的故鄉正是當時世界上最重要的重工業城市之一,因此日本的工藝品便率先進入格拉斯哥,他也因接觸到日本浮世繪,受到日本直線美學的影響,使他對新藝術運動以復雜的曲線為美的宗旨產生了懷疑,開始從直線中尋求獨特的設計風格。另外,麥金托什曾游歷意大利古典建筑,這經歷對他日后形成的設計風格也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在游學日記中可以看出其興趣傾向于早期的羅馬風格、哥特式和拜占庭的建筑,而這些建筑大多以縱橫長直線為主,由此推斷其“直線風格”是受古典建筑的影響,并伴隨著工業革命、日本主義1以及現代主義的發展而不斷趨于成熟的。
“總體藝術”思想
19世紀末,“總體藝術”思想在設計師中得到廣泛的流傳。在這種新興思想的影響下,麥金托什認為,建筑中的衍生設計都應出自同一設計師之手,才可以把握好總體視覺特征的和諧統一。
于是在1903年麥金托什接手柳樹茶坊 ( The Willow Tea Rooms ) 項目時,基本一手包辦了全部設計任務,從建筑外墻設計、室內設計到家具設計。在分析 Willow 字體時,應結合分析柳樹茶坊的室內外建筑風格。
柳樹茶坊與Willow字體
柳樹茶坊位于柳樹巷一棟又高又窄的小樓里,窄長形象與建筑本身的高窄比例呼應,可能樓房、高靠背椅與字體的高寬比存在關聯。高靠背椅的椅背比正常椅子高出幾倍,違背人體工學,有可能是為了呼應建筑立面通過長直線和大面積白墻所呈現出的一種高直的上升感。而字母 ”A” 和 ”H” 的橫向筆畫也通過調整橫向筆畫的高度,使得整個字母的視覺重心偏上,視覺上更凸顯出字體的上升感。
Willow字體中辨識度最高的三個字母:“A”,“H”和”O”,也能從建筑立面的裝飾元素中找到相關的視覺元素。在外墻的立面設計上,麥金托什把外墻大面積刷白,在飛檐的處理上,只用了一高一低兩根長直線飛檐(如圖一)代替。區別于其他字體,在 Willow字體中,字母“A”和“H”的橫向筆畫是有兩根的(如圖二),且橫向筆畫的位置關系都是水平的,這在數量、形態和位置關系上都與直線飛檐相吻合,反映著建筑本身的局部特征,兩者相互呼應。
同樣,在字母 ”O” 設計上,也體現了字體與建筑的視覺特征的統一性。字母 ”O” 在Willow字體中的形象是這樣的:字母底部是兩個方塊點,而“O”漂浮在方塊點之上(如圖三),造型極其特別。在觀察墻體設計時,在建筑垂直方向上的邊緣,麥金托什運用了黑色方塊點作為裝飾。墻體左右兩邊各一排,每排有兩行方塊點,且點與點之間的間距是相等的。門面上方掛著兩枚圓環作為裝飾,圓環的裝飾元素呼應了柳樹主題(如圖四)。懸掛在半空的圓環再加上水平方向上排列的兩個點,剛剛好就反應了 ”O”的設計形象。
字體的修長形象為字體帶來了優雅的風格感,在視覺上,也會給人以建筑一般的形式感。簡練的水平垂直直線具有前瞻性,在當時流行的新藝術運動風格中分離出來,使得字體本身造型簡練有力,具有一定意義的現代主義風格特征。
與過往的字體設計風格不同的是,麥金托什有意識地把字體重心上調,具有張揚的個性特征。重心的偏移賦予了字體更多的靈動性,使得整個字體變得更具視覺張力。
結語
綜上,字體的高窄比例、以直線形為主形態和字體本身的裝飾性元素都能在柳樹茶坊的室內外設計中找到相互呼應的特征。字體本身就帶有麥金托什的“直線風格”特征,幾何線作為裝飾兼具藝術美和簡潔性。字體與建筑的呼應關系也充分體現了他本人所信奉的“總體藝術”,在視覺上達到了和諧統一,表現了其極其細膩的設計敏銳感。
參考文獻
[1]施磊.查爾斯·倫尼·麥金托什與格拉斯哥的茶室運動[J].裝飾,2009,總第199期:81-83
[2]鄭周莉.查爾斯·倫尼·麥金托什和他的建筑[J].
[3]付洋璐.英國新藝術運動先驅麥金托什設計風格探析[J].
[4]鐘希敏.麥金托什設計思想體系研究[D].湖南:中南林業科技大學,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