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婷婷
摘要:地理學科學習的目的是讓學生具備地理知識、掌握學習方法、具備地理思維、自主探索世界和環境。因此,在職業學院地理學的教學中,教師要轉變以基礎知識傳授為主的教學模式,注重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優化教學資源,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提高職業學院學生的綜合素質。
關鍵詞:地理;思維能力;教學資源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一、充分利用教材資源,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
教材是教師教學中最基本的資源,對教材進行深入發掘,實現教材作為教學載體的目的。教師可以利用教材培養學生逆向思維、發散思維、多端思維和想象思維的能力[1]。
(1)深入挖掘教材內容,培養逆向思維
要想培養學生的逆向思維,教師首先需要對逆向思維的培養方式有所了解。逆向思維可以通過兩種方法進行培養:一是把常規問題倒過來思考,二是設計相關題目,引導學生進行逆向思維。在進行地理學的教學中,教師要深入發掘教材內容,在課堂上創設逆向思維的情景教學,設計逆向思維相關的問題,并在教學環節穿插這些問題,組織學生進行逆向思維的相關活動,教師通過培養學生的逆向思維,可以加深學生對地理事物的認識和理解,幫助學生不斷探索,通過地理學當中各事物的復雜關系,為學生逆向思維的培養提供足夠的信息。
(2)利用教材內容的關聯性,訓練發散思維
教師在進行地理學的教學中要避免學生形成一定的思維定式,思維定式一般是集中思維的表現形式,集中思維是指通過對地理事物和現象的分析整合,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集中思維能夠使幫助學生加深對教材知識的理解,但不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以解決問題為目的,從不同方向去探索,找到更多更新的解決問題的答案。地理學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因此在地理學的教學中,教師要利用教材的多方關聯性,訓練學生的發散思維,提高學生對問題的變通能力。
(3)跟據教材設定相關題目,提高多端思維
教師在進行地理學的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立體思維方式,使學生能夠從多方面不同角度考慮問題,教師可以根據教材內容設計相關題目,引導學生進行多端思維,以一個問題為出發點,思考與之相關的若干問題,通過在地理學教學課堂中不斷的反復訓練,可以提升學生的多端思維,從而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
(4)結合教材圖文信息,培養想象思維
教師了解地理學的學科特點,地理學很多地理現象和事物都是我們沒有親身經歷過的,教師主要依據教材上的圖片和文字信息的描述進行地理的教學,學生接受這些信息的同時,需要在頭腦里對教師講的事物和想象進行想象和構建,然后通過對各種表象進行加工和改進,創造出新的形象,這個過程是一個想象思維的過程。教師在在地理學教學中要充分運用想象思維,使學生能夠對地理現象和事物進行感知和理解,從而讓學生學會運用和創造。
二、創新課堂教學模式,提高學生創新思維能力
興趣可以使學習成為一種享受,課堂教學氛圍對學生的學習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可以使學生身心放松,更有利于學生思維的拓展,教師應該積極鼓勵學生在課堂勇于提問,大膽展示,使學生在地理學習中找到樂趣和自信[2],從而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
(一)巧設問題,激發學生好奇心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學會巧妙利用學生的好奇心理,設定一些和教材內容相悖的問題,引導學生去書本探究,印證問題的真偽。還可以設定一些趣味性和挑戰性的問題,讓學生對地理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主動去鉆研,從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會成功的愉悅感和成就感,使自我價值得肯定,從中收獲滿足感。教師通過問題的設定,可以使學生加深基礎知識的學習,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
(二)結合實例,培養學生求知欲
教師在進行地理學教學時,要對教材內容有足夠了解,地理學教材內容大部分與生活密切相關,所以教師要充分抓住這一特點,在教學中結合當地的地理現象,根據身邊的地理實例,以引導式的教學方式進行地理學的教學,讓學生通過身邊的地理實例,深入探究現象背后的地理成因,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3)重視地圖教學
教師要對熟知地圖在地理教學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利用地圖教學,培養學生閱讀地圖、分析地圖、填充地圖、運用地圖的能力。
(4)重視地理圖表應用
教師在地理學教學中要充分發揮地理圖表的作用,地理圖表的形式多種多樣,包含地理數字、人口總數、人口密度、工農業生產指標等,這些圖表使復雜的地理事物變得更加形象直觀。教師通過對地理圖表的分析和比較,使學生能夠更加深刻的認識地理現象以及現象背后的地理實質,從而提升課堂教學效果,提升學生的分析和判斷能力。
三、開展課外實踐活動,提升學生創新思維能力
地理學教學中,教師除了課堂教學手段外,還應該開展一些形式豐富的課外實踐活動,讓學生通過實踐把課堂所學知識應用到實踐中,教師要注重學生的體驗式學習,要求學生在實踐中通過感官語言,用心靈去感悟,使學生經歷知識的探索和發現的全過程,通過對感性知識的升華,學生可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激發學生的生命活力,使學生形成嚴謹的科學態度,掌握學習的方法,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3]。教師積極開展課外實踐活動,可以讓學生通過實踐活動,獲得最真實的體驗,在過程中發揮創新能力,提高學生綜合素養。
結束語:
地理學是一門兼具綜合性和社會性的學科,同時也有較強的社會實踐性,通過對地理學的學習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在地理學的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教材資源,發掘深層次內涵,創設情境教學,寓教于樂,讓學生參與到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創新課題教學模式,教師通過巧設問題、結合實例、運用地圖和圖表教學,結合多媒體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地理邏輯思維,教師要積極開展課外實踐活動,通過實踐和知識的結合,讓學生發揮創新思維,提高學生的地理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1]曲秀娟. 在地理教學中提升學生創新思維與實踐能力的對策研究[J]. 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 2019(6).
[2]李漢友. 如何在地理教學中提高學生創新思維能力[J]. 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 2018(3):2.
[3]陳磊. 談地理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J]. 中外交流, 2018, 000(001):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