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潤科 韓超 丁鵬遠 平慧芳
(長治市科技創新發展研究院,山西 長治 046000)
“玉露香梨”是山西省農科院以“庫爾勒香梨”為母本、“雪花梨”為父本雜交育成的優質大果品種,既繼承了“庫爾勒香梨”皮薄肉細、酥脆爽口、汁多渣少、營養豐富、抗逆性強等特點,又秉承了“雪花梨”果實較大、果面光潔、色佳味甜等優良品質[1]。2003年通過山西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后逐步在全國范圍推廣種植。在全國的引種試驗表明[2-11],和“酥梨”等品種相比,“玉露香梨”的口感、產量及經濟效益均有較好表現,發展前景良好。
自1982年起,“玉露香梨”先后在山西省內多地,以及山東、新疆、河南、寧夏、西藏等地,進行引種試栽[2-12]。
“玉露香梨”在山西省內多個地區表現出良好的適應性,在肉質、口味、果實大小、果色等方面具有明顯優勢,取得了較高的經濟效益。山西省代縣果樹試驗場引入“玉露香梨”后[2],多年的栽培試驗表明,“玉露香梨”較“紅香酥”等品種表現更優,具有果實較大、果面光潔、味甜多汁、貯藏性好、商品價值高等優點,適宜在本地及周邊地區推廣。任云珍等[3]在山西文水縣的試栽結果表明,該品種果面光潔且具紅暈、肉質酥脆爽口,與酥梨相比,產量較高,但抗霜凍能力較差。山西隰縣引進“玉露香梨”品種發現[4],該品種適宜當地多種地形栽植,具有果實較大、肉質香甜、抗逆性強等特點,并逐步發展為該縣的主栽品種。王越等[5]引入大同后,試驗結果表明,引種“玉露香梨”成活率高,苗木長勢良好,果實較大、可食率高;由于當地晝夜溫差較大,故糖度高,果實口感較原產地更好,品質更佳,并且“玉露香梨”的開花期可避開當地的霜凍災害,適宜在當地及類似氣候條件下推廣試栽。引入晉城后[6],多年試驗表明,“玉露香梨”較當地品種表現優良,具有果大皮薄、酥脆多汁、抗病蟲害能力強、667m2產量效益高等特點,近年來在當地有較大規模種植。倉國營[7]記錄了“玉露香梨”在運城芮縣的引種表現,發現“玉露香梨”較當地現有品種,有更好的品質和經濟效益。
“玉露香梨”在國內其它地區的引種表現,除個別地區表現不佳,其它地區總體表現良好,適宜推廣種植。冉昆等[8]將“玉露香梨”引入山東地區試栽,多年栽培試驗表明,該品種果實個大體圓,肉質細嫩,汁多味甜,耐貯藏,適應范圍廣,可在多種不同地形條件下種植,并且抗病蟲害能力強、可豐產穩產,第5年產量可達2480kg·667m-2,綜合性狀優良,經濟效益顯著。樊國全等[9]引入24個梨品種在新疆南疆地區栽培,通過3a的引種栽培試驗,結果表明,較其它品種,“玉露香梨”花芽萌動期和盛花期較早,屬早花型品種,果形呈扁圓形,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適中,石細胞含量較少,在果實品質性狀方面表現較好。張守仕等[10]在鄭州進行品種試栽和引種觀察,經6a觀察發現,該品種定植后第3年產量可達520kg·667m-2,果實呈卵圓形,平均單果重265.7g,果肉酥脆多汁、綜合性狀優良,適應性強,可在鄭州及氣候相似地區推廣種植,推廣過程中需注意種植初果期的僵芽問題。馮雪梅等[11]將“玉露香梨”引入寧夏地區試栽,4a的引種試驗表明,該果形勻稱美觀、果實個大皮薄、口感極佳,生長旺盛、可豐產穩產,綜合性狀優良,適宜在當地推廣種植。葉彥輝等[12]將“玉露香梨”引入西藏地區,對5個梨品種的田間生長性狀和光合特性進行了測定和比較,結果表明,由于西藏地區地理環境特殊,“玉露香梨”生長狀況表現不佳,不是西藏地區推廣的最佳品種。
樹形結構是影響“玉露香梨”果實品質和果實產量的重要因子,蔚露等[13-15]對“玉露香梨”的樹形結構進行了相關研究,探究枝組結果方式對果實品質的影響[13],結果表明,同一樹形模式下,長果枝的果形指數和果實綜合品質比短果枝更高,枝軸長度越長,果個越大,果形指數等果實質量指標越高。通過比較4種不同樹形結構對“玉露香梨”早期產量及果實品質的影響[14],結果表明,自由紡錘形表現最差,小冠開心形和細型主干形的產量、果實品質等方面表現較好;隨后又比較了小冠開心形和細型主干形光能截獲與光合作用差異[15],結果表明,小冠開心形可截獲更多的光能,葉片的光合作用更強,因此小冠開心形更適合作為黃土高原產區的適宜樹形。
優化“玉露香梨”的栽培模式可以減少病蟲害的發生,實現果實豐產穩產,提高果實品質和經濟效益,克服傳統栽培模式低產出、高消耗等問題[16,17]。張曉偉等[17]研究發現,相較于密植式栽培,棚架栽培模式有利于增強“玉露香梨”樹葉片光合作用和有機物質積累,有助于提升果實的品質與產量。李昕照等[18]研究表明,與行間清耕相比,行間種植油菜可顯著增加土壤中營養物質含量和蜜蜂訪問量,提高梨著果率和果實品質指標。韓蘋蘋等[19]研究表明,果園間伐能提高“玉露香梨”葉片的光合作用能力。
合理的肥水管理不僅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減少水資源浪費,還能促進“玉露香梨”的生長發育,提高其果實產量和品質。喬永勝等[20]研究表明,在保持磷、鉀施肥量一致的情況下,設置不同的氮肥水平,施純氮300kg·hm-2時,“玉露香梨”果實品質最好、產量最高,當施氮量過高時,果實的產量和品質均有下降。郝國偉等[21]對14種不同施肥方案下“玉露香梨”果實品質指標的測定結果表明,氮、磷、鉀的施肥配比為1.0∶0.4∶0.6時,施肥效果最佳,果實品質最優。張曉偉等[22]研究了氮磷鉀肥配施對“玉露香梨”光合特性的影響,結果表明,施用氮肥和磷肥可顯著提高葉片的凈光合速率、水分利用率及葉綠素含量,而氮肥的施用會降低葉片蒸騰速率、胞間CO2和氣孔導度。劉麗等[23]研究發現,同施用牛糞堆制肥相比,蚯蚓糞肥可以明顯改善“玉露香梨”的果實品質,提高土壤的綜合肥力和酶活性。王蕓蕓等[24]研究了山西地區不同灌水上限對“玉露香梨”生長發育、光合特性及果實品質的影響,結果表明,不同處理對“玉露香梨”的各項指標均有不同程度的影響,當灌水下限為60%田間持水量,灌水上限為80%田間持水量時,梨樹的生長狀況最好、果實品質最優。楊凱等[25]研究了4種不同覆蓋集雨措施對旱地“玉露香梨”品質的影響,結果表明,較無覆蓋對照處理,4種覆蓋處理均促進了“玉露香梨”的生長發育,其中秸稈覆蓋的處理效果最優。
不同類型的植物生長調節劑對“玉露香梨”生長發育所起的作用不同。王綸等[26]研究了GPIT生物制劑在“玉露香梨”上的應用效果,研究表明,與對照相比,經GPIT生物制劑處理的梨樹樹勢更為強壯,抗逆性和抗病蟲害能力均有增強,果實品質、產量及經濟效益均有明顯提高。郝國偉等[27]探究了不同濃度的保花保果劑(PBO)和多效唑(PP333)對“玉露香梨”脫萼率、果實品質和貯藏性的影響,結果表明,噴施生長調節劑均可提高“玉露香梨”脫萼率、果實品質和貯藏性,其中PBO2000倍處理效果最好;也有研究表明[28],PBO1500倍液的綜合效果好且成本較低。賈語秀等[29]研究表明,和清水對照相比,在“玉露香梨”葉片形成期噴施氨基乙酰丙酸(ALA),可增強葉片的光合作用,促進“玉露香梨”生長發育,同時隨著ALA濃度升高,果實中營養物質含量也會隨之增加。田彩芳等[30]研究表明,赤霉酸的使用抑制了“玉露香梨”果實的生長,降低了果實的綜合品質和耐貯性;吳瀟等[31]詳細分析了外源激素氨基乙酰丙酸(ALA)、茉莉酸甲酯(MeJA)和水楊酸(SA)對“玉露香梨”葉片表皮蠟質的影響,結果表明,ALA和MeJA處理的葉片蠟質總量均增加,噴施ALA、MeJA和SA后蠟質各組分均發生明顯變化。
“玉露香梨”常見的病蟲害有梨木虱、梨小食心蟲、腐爛病等,對其病蟲害的防治,需在不同的生長時期,采用農業、物理、生物、化學等綜合防治措施[32]。趙龍龍等[33]研究比較了4種生物農藥對“玉露香梨”園中梨木虱和繡線菊蚜的毒力作用,結果表明,4種生物農藥對2種害蟲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相比之下,對繡線菊蚜的防治效果要好于梨木虱。隨后探究了冬型中國梨木虱在梨樹不同部位的產卵特點[34],結果表明,隨著梨樹物候期的變化,梨木虱會選擇不同的產卵部位,其中產卵數量最多的部位是枝條基部和短果枝刻痕處。郭永福等[35]開展了6種不同組合的生防技術對減藥不套袋梨園梨小食心蟲防效和果實品質的研究,結果表明,以迷向瓶和天敵防治為主的生防措施對梨小食心蟲的防治效果最好,并且具有降低農藥殘留、降低人力成本、提升梨果風味等優點。
張曉偉[36]和楊盛[37]等對“玉露香梨”生長發育過程中干物質、氮磷鉀元素、糖、酸積累量的研究表明,不同時期,“玉露香梨”干物質、氮、磷和鉀的積累量不同,萌芽期至坐果期,積累量降低,坐果期至成熟期,積累量大幅升高,總糖含量呈“慢—快—慢—快”的上升趨勢,總酸含量先上升后下降,屬于高果糖、蘋果酸型果實。張曉偉等[38]還探究了不同肥料配比對“玉露香梨”中氮磷鉀元素積累的影響,結果表明,隨著梨樹的生長發育,N、P、K元素的含量呈下降趨勢;不同的施肥配比,會影響“玉露香梨”不同生長時期根部和葉片中氮磷鉀元素的積累。
“玉露香梨”是一個綜合性狀優良的中晚熟梨品種,因其豐產穩產、抗逆性強、適應性廣、果實品質優良、經濟效益顯著等特點,近年來在全國各地大面積種植,并得到了國內和國際市場的認可,研究人員也對“玉露香梨”在各地的引種表現、栽培特性等方面進行了相關研究,促進了“玉露香梨”的產業發展。
由于地域差異,不同地區氣候、土壤等條件不同,栽培管理措施也不盡相同,各地在種植“玉露香梨”過程中,要充分重視栽培管理的重要性,結合當地實際情況,推進管理技術的科學化,由普遍存在的粗放、費力、追求高產式管理逐步向集約、科學、追求品質式管理進行轉變,并深度挖掘“玉露香梨”果實品質與不同栽培管理措施之間的聯系,建立“玉露香梨”品質評價標準,為提高“玉露香梨”果實品質提供理論依據和實踐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