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永泉 鄒志和
(呼倫貝爾市林業和草原事業發展中心,內蒙古 呼倫貝爾 021000)
基于草原沙化治理實際,落實有效的治理技術對治理工作高效開展具有積極影響。結合草原沙化治理的特點,基于對幾項重點技術的運用,在推動草原可持續發展的同時,也促使風沙環境問題得到了良好地遏制。因此,科學運用治理技術,是草原沙化治理的重要選擇,也是草原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基于此,在草原沙化治理中,應探討治理技術的作用和地位,為開展良好的草原沙化治理工作提供支持。
我國有4億hm2草原,主要分布在我國西部地區和少數民族聚集區,約占國土面積的40%,占世界草原總面積的13%,居世界第2位。目前,我國90%的可利用天然草原不同程度地發生退化、沙化、鹽堿化,而且每年還以200萬hm2的速度增加。草原生態環境的日益惡化,造成水土流失加劇,沙塵暴頻發,威脅國家的生態安全,直接影響西部地區人口、資源、環境、區域經濟和社會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基于對圍封補播治理措施的良好利用,草地植被能夠在短時間內實現快速恢復,植被覆蓋會得到良好的改善。植株在密度、高度、覆蓋密度上,都會實現顯著增加,干草產量也會極大提升。同時,通過良好的補播,草原的牧草質量會實現極大地提升,草場的等級也會隨之上升,促使草原植物群落朝著一個積極健康的方向發展[1]。同時,在科學的圍封補播之后,周圍的生態環境得到了極大改善,沙化蔓延得到了及時遏制。在長時間的堅持下,草地內的風蝕點得到了充分遏制,風蝕點的數量也明顯降低,眾多沙道消失不見,被植被所覆蓋。根據草原補播的情況來看,沙打旺具有良好的草原治理價值,即便在風沙肆虐的風蝕點,沙打旺也能夠實現良好生存,并且具有較好的生長趨勢。同時,補播胡枝子的優勢體現在生長速度比較快,具有較強的適應能力。根據草原沙化的實際情況,將多種植被進行混合種植,不僅能夠有效提升補播效果,同時也極大地豐富了草原植被的多樣化[2]。除此之外,草地內所具有的流動和半流動的沙丘也不再移動和擴張,被固定在一定的范圍內,為進一步落實治理工作奠定基礎條件,裸露出來的沙地面積不斷減少。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為了促使圍封補播的價值得到更大的體現,圍封補播的時間應該進行科學規劃,同時在補播的過程中,專業的工作人員需進行看護,尤其是補播期間可能會有牲畜闖入,給草場造成二次傷害。通過開展有效的鼠蟲害防治工作,使得草原的鼠蟲得到了充分控制,有效降低其對草場所造成的傷害。基于草場的實際情況以及鼠蟲害的危機性,落實有針對性的防治措施,能夠促使鼠蟲洞的數量逐漸減少,鼠蟲害得以有效控制,保護草原退化沙化治理成果,促進草原生態環境的動態平衡。
將草原沙化治理措施運用到人工草場,但是經過實際證明,在風沙來臨之際,人工草場的抵御能力非常弱。人工草場的存在時間是有限的,并非無法大面積種植。從之前人工草場的種植情況來看,其在短時間內能夠給人們造成一種草場繁茂,能夠很好解決草原沙化的假象。但是其所能達到的質量與牧草難以相比,同時如果存在放牧情況,其消亡速度只會進一步加快。更重要的是人工草場的落實成本很高,承擔起來很有難度。因此,草原沙化治理需要多樣化的、有針對性的技術進行治理。造成草場沙化嚴重很重要的一點原因就是放牧需求很大,而草場的生長難以滿足牲畜食用。針對這一點,通過圍欄封育的落實,使放牧情況得到很好的制止,在草原沙化治理中占據基礎性地位。結合補播的良好落實,很好地彌補放牧對草場造成的傷害,增加植被的覆蓋率,促使草原沙化得到良好的控制,周圍生態環境得以有效平衡,在草原沙化治理占據重要性地位。除此之外,鼠蟲害也是危及草原生態的重要原因之一,針對其落實相應的治理技術是非常有必要的。鼠蟲對于草原植被造成的傷害具有很大的破壞性,在草場退化的基礎上,鼠蟲肆虐,導致草原進一步沙化,由此形成一個惡性循環,使草原受到了極大的沖擊。正因如此,在草原沙化治理過程中,針對鼠蟲落實的治理技術是必不可少的,并且在草原沙化治理中占據著十分關鍵的地位,其能夠避免草原沙化的進一步蔓延[3]。
對于圍欄封育在草原沙化治理中的運用,具體可以分為幾個部分進行。從圍欄設計開始,有效落實水泥立柱掛刺線圍欄方式,促使草原得到全面圍封。水泥柱分為小立柱和中間柱,二者規格不同,且立柱內會具備相應數量的冷拔鋼筋。立柱預制掛鉤在數量和尺寸上,應該和刺線圍欄緯線數和間距保持一致,同時利用灌漿劑達到固定的作用。刺線的質量應該達到相應的標準,制作刺線會用到熱鍍鋅工藝。而在設置圍欄時,立柱的中間距離應該結合實際情況進行科學安排,同時在凸起處頂部、低凹處底部以及拐彎處,都要設立相應的中間柱,結合運用小立柱,將其安放在中間柱的受力處,促使其加固作用得以充分發揮。小立柱相對中間柱的埋設深度,前者相對要淺。同時根據所在地區的地形和交通情況,設置相應的作業門,并對其規格進行科學的設計。在過溝處也要設立相應的立柱,并且結合緯線,將相鄰溝立柱連接起來實現良好固定。
具體的圍欄施工流程主要包括圍欄定線、定點,挖坑,埋桿,掛線。定線能夠為圍欄指明方向,要切實遵守草原的實際情況,盡可能保持取直。而定點則是對立柱所處位置進行確定,在明確的立柱間距基礎之上,在圍欄線路上設置相應的立柱點。在實際作業時,運用相應的丈繩,而該丈繩的長度應該具有相應的保障,同時具備柱間距的標注,將其取直放線,確保定線、定點得到良好的完成。基于此,將定點作為中心,進行挖坑作業,深入到相應的深度,同時坑口盡可能要小[4]。在進行埋桿作業時,埋桿位置分別為起點、該直線的拐角處。兩處所埋的桿需要通過標準繩進行連接。沿著這根標準繩,工作人員將相應的立柱埋設其中,需要注意的是,所埋設的桿需要緊貼標準繩,確保其能夠在同一水平線上。在實際作業的過程中,立桿與地面應該保持垂直的角度,一旦歪斜難以良好運用。同時對于立柱埋設的牢固程度進行保障,將立桿放在洞中,填至坑中1/2處,再運用機器將坑中土石進行夯實,再將1/2空余填埋上,并再次夯實。完成埋桿之后就可以進行掛線作業。有效運用支撐桿將起點桿固定住,再依次進行掛線作業,同時2條線的距離通常不少于2個桿位。掛線工藝通常會采用階梯式掛線落實,其能夠保障掛線作業良好進行,同時末端的桿不被破壞。當線被放出后,需要通過相應的工具將其充分地固定在水泥立柱掛鉤之上,一般會通過張緊器等工具實現,將掛鉤擰緊,再用錘子將其夯平。刺線的緊張程度應該達到以下標準:其呈水平呈現,輕輕按壓不會出現明顯變形,兩只手同時抓住2根相鄰刺線,用力向中間靠攏,但是二者不會接觸。
對于補播改良在草原沙化治理中的運用,具體可以分為以下幾個階段進行。選擇合適的補播品種。在選擇品種時,應該切實考慮草原沙化的情況以及地區特點,從而科學混合配比。選擇的草種大多具有耐旱、耐貧瘠的特點,同時切實適合草原沙化的情況。一般情況下會選擇的草種有荊條、胡枝子、沙蒿等。基于將禾本科和豆科混合使用,結合生長需求,從而進行補播方案的科學設計,切實保障治理效果。運用有效的播種方法。從草原沙化的情況以及地區特點來看,結合穴播、條播以及散播方式的有效運用,確保補播作業得以良好進行。所謂穴播指的是在明確的行距和株距的基礎上,挖出相應深度的坑,在實際播種之前,進行回填土,完成播種之后再將土覆蓋并夯實,草種要進行均勻播撒。而條播則是在相應的行距下進行挖坑,挖坑的深度相對于穴播來說比較淺,一般播種的數量要更多。開溝和播種覆土是統一完成的。散播指的是無需挖坑,將草種直接播撒在土地表面,完成播撒之后,用土將其覆蓋起來。一般情況下,如果草原的沙化情況比較嚴重,植被的生存率很低,地皮裸露的面積很大,同時地勢比較平坦,可以使用條播或者撒播的方式進行補播。而地勢比較陡峭,則更多會采用穴播。而如果草原沙化的面積相對比較小,可以通過穴播或者穴播和撒播結合運用的方式,實現良好的補播工作。通常草本牧草的深度要比灌木播種的深度要淺。要科學規劃播種的時間,一般情況下,1a需要進行1~3次的補播。
導致草原沙化情況越來越嚴重的重要原因就包括鼠蟲害。而補播結束一段時間后,會相應長出新生牧草,其更容易遭到鼠蟲害的侵犯。因此,為了避免鼠蟲害的進一步入侵,給草原造成更大的傷害,應該針對草原沙化嚴重區域以及周邊地區,落實全面有效的鼠蟲害防治工作。加強完善草原鼠蟲害檢測體系,運用先進的科學技術,落實全面性的測報工作。根據草原沙化實際,以及鼠蟲害肆虐的情況,落實有針對性的措施,確保其得到全面的滅治[5]。一般情況下,鼠蟲害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生物防治、化學防治和物理防治,其中化學防治指的是運用相應的化學藥品開展防治工作。在選擇化學藥品時,盡可能選擇防治效果高,同時對生態危害小的化學藥品,促使鼠蟲害得到良好的滅治,有效緩解草原沙化的情況。將化學藥品放置在鼠蟲害頻發的區域,或者使用機械噴灑的方式。而物理防治則指通過有效運用一些工具進行鼠蟲害的防治,一般會運用撲鼠器、鐵鍬或者水灌的方式。其中燈光誘殺運用相對比較廣泛,且具有良好的使用效果。生物防治措施指的是通過有效運用相應的生物藥劑,實現對鼠蟲有效的撲殺,如C型肉毒素等,促使鼠蟲得到全面性的撲殺。結合草原沙化情況,科學地運用以上鼠蟲害的防治手段,促使鼠蟲害得到良好的控制,使得草原沙化實現有效的治理。
有效運用工程設施進行草原沙化治理,在前期需要開展有效的準備工作。選擇與工程區相似度比較高的非工程區,將其作為監測點,按照相應的密度設置相應的監測設備。定期對該區域的植被覆蓋率進行分析,對于其植被高度、產草量以及植被種類進行充分的明確。在此基礎之上得到相對全面的數據信息,從而對于草原沙化情況進行充分的了解,為工程建設奠定夯實的基礎,推動草原沙化治理得到切實的保障[6]。基于草原沙化治理的目的,工作人員應該加強對工程設施以及草原植被的管理,從而確保草原治理的有效性。由此,在落實草原沙化治理技術過程中,對于管護工作的開展也要提高重視程度。加強草原治理的宣傳力度。對于草原資源的保護,是大眾應該具備的基本意識,在這方面,大眾應該具有更強的自主自覺性。對于主體責任應該加強落實,每個區域都應該劃分到不同的主體進行管理,使其能夠基于實際情況,落實有效的治理措施,確保草原得到全面性的管理。落實有效的行政監管工作。針對草原沙化的情況,政府應該肩負起自身的責任,加強對草原治理工作的監管,梳理工作開展思路,完善相應的草原治理方案。相關部門應該將草原沙化工作納入到重要工作內容之一,由此草原承包經營者能夠具有更大的動力,從而落實更為科學有效的治理工作,投入更多的治理精力,促使草原沙化問題得到切實的遏制[7]。
通過對草原沙化治理的了解,在治理過程中,落實有效的治理技術,對治理工作順利進行具有重要意義。結合當前草原沙化治理實際,在治理過程中開展有針對性的治理工作,對改善草原生態環境具有直接影響。因此,應立足于草原沙化治理實際,深入分析幾項重點技術在草原沙化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從而開展科學治理工作,切實提升草原的植被覆蓋率,有效減輕草原沙化嚴重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