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淑玲(麗江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云南 麗江 674100)
麗江市堅持把高原特色農業作為基礎產業,全面實施穩糧、優經、擴飼等措施,增加優質、生態、綠色、有機高原特色農產品生產,全力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調整。2016年全市農業總產值達86.93億元,農業增加值達48.83億元,糧經面積比達到70.3:29.7,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8750元。
麗江市結合實際,把發展“高原糧倉”“特色經作”“山地牧業”“觀光農業”等作為全市高原特色農業發展的重點,堅定不移穩定糧食生產和發展經濟作物,實現了產業規模不斷擴大和綜合效益的不斷提升。2016年全市糧食播種面積202.4萬畝,總產量達到53.4萬噸,種植蔬菜27.3萬畝、水果51.8萬畝,烤煙、茶葉、生物材料等均穩步增產增收。同時,麗江還發揮全市千萬畝天然草、50萬噸農作物秸稈和優質地方畜禽遺傳資源優勢,實施糧改飼工程,擴大青貯玉米和飼草種植,實行畜牧業標準化生產,2016年全市畜牧產值達36.04億元,寧蒗彝族自治縣和永勝縣分別被省農業廳列為草牧業試點縣和牛羊養殖大縣。
麗江還依托其獨具特色的旅游資源和國內外知名度,大力發展生態農業、觀光農業、休閑農業,實現農旅結合,三產融合發展。截至目前,麗江已有省級以上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7個,“三品一標”農產品139個,其中無公害農產品72個、綠色食品49個、有機食品13個、地理標志產品5個;擁有中國馳名商標2個,云南省著名商標33個,云南名牌農產品18個,麗江雪桃、華坪芒果入選“2016年全國名優果品區域公共品牌”。
麗江市農業發展有著獨特的資源優勢,多樣化、豐富的地理資源、氣候資源,為農業發展帶來了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這是麗江農業發展最大的優勢。經過多年的發展,麗江農業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規模和成熟的基本產業,這是麗江農業經濟發展基礎產業優勢。在當前新形勢下,從國家到地方政府都特別重視農業,給予了農業發展大量的稅收、財政和政策的支持,為麗江市農業經濟發展提供了巨大的動力,這是麗江農業發展的政策優勢。麗江旅游產業形成巨大規模,麗江的知名度和美譽度享譽全球,這為麗江農業經濟發展帶來了知名度和美譽度,這是麗江農業發展的名片優勢。從麗江農業現狀的數據可以看到,麗江農業經濟上已經有了一批“三品一標”的農產品,也逐步發展出部分麗江的知名品牌和龍頭企業,這是麗江農業經濟經過多年發展形成的產業優勢。
麗江進行了產業政策改革,農村承包土地“三權分置”改革,2018年全市流轉土地16.4萬畝,占承包耕地的10.5%,其中50畝以上的規模經營流轉面積6.5萬畝,300畝以上的規模經營面積2.3萬畝,2019年流轉規模進一步擴大,這些政策改革為麗江農業經濟發展提供了巨大的政策動力。
由于麗江位于中國偏遠山區,整體農業經濟水平相對發達地區還有較大差距,總體農業規模較小,水平不足,科技含量較低,這是麗江農業經濟發展總體的劣勢。
首先,雖然麗江農業企業和產品開始打造自己的品牌,部分產品和企業已經逐步發展起來并形成了一定品牌效應,但是總體品牌知名度不高,沒有形成全國著名的品牌名片,缺乏優質的龍頭企業,這是麗江農業經濟發展產業行業劣勢。其次,麗江農業發展比較分散,沒有形成足夠規模,現代化水平較低,缺乏大規模機械化生產,沒有形成成本優勢,沒有形成規模化優勢,這是麗江農業經濟發展的規模劣勢。再次,麗江農業主要是使用小型的機械和較為簡單的科技應用,缺乏高新科技的投入和使用,這是麗江農業經濟發展的科技劣勢。最后,麗江農業資金投入還不足,雖然在新形勢下,政府加大了投資力度,但是由于整體農業水平還不夠高,還缺乏大量基礎設施、科技、人才等方面的投入,投資力度缺乏是麗江農業的投資劣勢。
2017年國家提出“鄉村振興”,政府大量稅收、政策和財政的支持,為麗江農業經濟發展帶來了最大的機遇。麗江旅游快速發展,鄉村旅游開始崛起,農業經濟在鄉村旅游的帶動下,帶來了產業全面升級和發展的機遇,這是麗江農業經濟未來發展面臨的產業機遇。東盟成為我國最大的貿易伙伴,云南經濟未來將與東南亞國家經濟全面融合,特別是RECP的簽署,為云南經濟帶來的巨大的機遇,這也給麗江農業經濟發展帶來了全新的機遇。如何抓住云南與東盟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帶來的大量機遇,是未來麗江農業經濟發展必須認真探索的課題。近年來,云南的交通建設全面發展,麗江的高速、高鐵等基礎設施建設全面升級,交通設施的興建及基礎設施的改進為麗江農業經濟發展奠定了新的機遇。
隨著我國經濟的對外開放,特別是RECP開始全面實施以后,我國的農業將更加全面開放,這必然帶來競爭的威脅。東南亞國家毗鄰云南,而且這些國家的農業產業都有較大規模,大量東南亞農產品零關稅進入我國,必然會給我國農業產品,包括麗江的農產品帶來大量的競爭威脅,這是麗江農業經濟發展面臨的國外競爭威脅。同時,我國國內在鄉村振興的背景下,農業全面發展,很多省份開始讓農業走向規模化、科技化,大數據協調發展農業,而麗江的農業經濟在這些環節還比較薄弱,未來會面臨國內競爭的威脅。另外,隨著我國消費升級,消費者越來越重視綠色、生態農業,在農業發展過程中,國家和社會也越來越重視對環境的保護,這是麗江農業經濟未來發展面臨的生態保護挑戰。
隨著我國數字經濟的發展,互聯網+農業已經成為未來農業發展的必然趨勢,要跟大數據、數字化營銷等新的技術融合起來,全面推動麗江農業經濟的產業升級和發展。目前,麗江農業對于這些新的技術和手段的應用,還處于比較低的水平,未來還有非常大的潛力可以挖掘。可以通過大數據,把購買原材料、農業生產過程、農產品銷售等多個環節,都數據化統一規范,提升整個產業的生產效率、生產質量和有效銷售,既能保證農產品全產業鏈的安全和質量,又能比較高效益地形成銷售,還可以把國內外知名專家和企業通過大數據有效連接起來,有效幫助麗江農業產業的升級和發展。
麗江農業經濟的發展,從戰略層面來說,其實就是要構建麗江農業生產的現代化農業體系。麗江農業經濟生產現代化,就是要用現代工業化的技術、管理模式、科學技術來全面武裝麗江農業經濟,讓麗江農業經濟實現高效率、低成本、優質、穩定的農業產業體系,既科學合理,又生態環保地來開發麗江的農業資源。把工業化、規模化、社會化、專業化、商品化的優勢,和麗江的農業資源有效地結合起來,實現麗江農業產業的全面升級和進步。這需要麗江農業經濟發展實現生產手段和生產條件現代化,麗江農業經濟生產和管理現代化,農業生產技術高科技化,農民的素質現代化。全面振興麗江的鄉村經濟和社會,需要不斷深化麗江的農業經濟體系改革,大力打造麗江農業鄉村工業產業,加大科技、人才、智力、科研的投入和開發,培養高素質的新型現代化農民,全面構建麗江農村地區的社會保障體系和基礎設施,加強農村地區服務產業的構建。
當前,我國提出了生態農業文明建設的發展戰略思路,發展生態農業文明是未來農業發展必由之路,也需要麗江進行多方面的建設。首先,要進一步健全和規范生態農業的法律和政策體系,加強執法力度,規范整個麗江農業規范化經營,加強環境保護的監管和執法的力度。其次,要出臺大量鼓勵低消耗農業生產的措施,從源頭來保護和防范環境污染和水土流失,規范農業生產過程,既保護麗江特有的生態環境,同時又促進綠色農業的健康發展。再次,要在金融稅收上支持生態農業文明的建設,通過稅收和金融的激勵,來促進麗江農業走向生態綠色建設之路。最后,要加強媒體的管理和宣傳,鼓勵社會多元化參與綠色生態農業建設,加強全體市民、游客和消費者的生態意識、環保意識。
未來麗江農業經濟的發展,離不開農業人才的帶動,需要通過培養農業經濟發展帶頭人來促進農業經濟的發展。現在還存在著農業地區人才稀缺,大量年輕農村地區人口外出打工導致農業地區空心化等問題。麗江市政府應該出臺相關的政策和鼓勵機制,培養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帶頭人,發動農業精英來帶動麗江農業經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