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趙冬梅(湖南生物機電職業技術學院 湖南 長沙 410000)
一直以來“三農”問題都是我國社會經濟發展中的重點問題,以雙創驅動實現農業現代化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新的方向,是經過長期實踐摸索出的一條新的道路。
雙創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簡稱,是李克強總理在夏季達沃斯論壇發表中提出的。李克強總理強調,要在我國掀起“大眾創業”“草根創業”的新浪潮,形成“人人創新”“萬眾創新”的新態勢。我國目前正處在農業現代化發展的關鍵時期,通過科技創新來帶動農業經濟發展,解決“三農”問題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通過雙創建立現代化、信息化的農業,要把傳統農業轉變為現代農業,構建產業、生產、經營三大現代農業體系。首先在產業體系上,通過雙創來實現以科技作為先導,以防災高效為特征,可以有效改變我國農業發展水平落后的問題;其次是在生產體系上,通過雙創可以實現節約型的企業化大型生產模式,從而替代以家庭為單位的粗放式的生產模式,以精深加工和農業服務延長價值鏈條,提高農業產業的附加值,由生產型農業向服務型農業快速轉變。第三是在經營體系上,通過雙創來扶持農業生產大戶,扶持家庭農場和農業合作社以及農業創新企業等,實現傳統農民向新興職業農民的轉變,在經營方式上,通過建立標準、打造品牌、改變以產定銷的落后模式,以市場作為經營驅動,實現以銷售定產量的品牌農業升級。
科學技術是現代化農業的基礎和前提,在雙創發展戰略下,要大力鼓勵農業科技研發,將農業科技研發成果應用到生產之中,從而提高農業生產的效率和質量。在發展農業科技的基礎上,以雙創的思路建立農業現代化孵化器,由政府、企業、農民共同參與,以科技為先導,開展農業資訊服務、農業市場服務以及農業金融服務,在國家級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帶領下延伸農業產業鏈,并不斷完善現代農業發展系統,從而提高農民的經濟收入,提高農村的整體經濟發展水平。
隨著我國社會和經濟的不斷發展,農村的建設近些年來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農村生態環境問題卻引起了國家的高度關注。根據國家統計局的統計結果顯示,在2018年,我國農村使用的化肥折純量為6122.5萬噸,平均每公頃的化肥使用量超過800公斤,已經遠遠超過了國際通用的化肥使用標準。此外,農藥的使用量也大大超出了國際通用的農藥使用標準,水稻、小麥、玉米作為我國最主要的三種糧食作物的農藥使用率超過了40%,相比于2017年提高了3.2%。大量農藥和化肥的使用對農村的生態環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壞,耕地的使用效率有著明顯的下降,對農業耕地產生了大量的污染,我國當前農村的耕地整體質量情況較差。農村生態環境惡化的程度已經遠遠超出農村,生態環境的惡化不僅威脅著農村的生產資源,而且對我國的可持續發展戰略也產生了諸多的影響。
提高農業生產一直是“三農”問題的核心。我國在20世紀80年代施行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有效提高了農民生產的積極性,但是我國社會的不斷發展,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這種形式已經不能夠適應時代的發展需求。當前我國農業家庭經營模式面臨重點農業種植難以實現增加收入和致富的問題。所以為了適應現代化農業的發展需求,就要以雙創作為驅動,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傳統農業的經營模式也導致農產品市場存在很大的不穩定性、閉塞性和盲目性,農業市場的發展已經不能夠滿足現代化農業發展的需求,傳統的經營模式導致我國農業產能落后的問題尤為突出,需要以雙創作為驅動力來進行相應的改變。
我國農村發展具有悠久的歷史,在農村發展過程中自然形成了具有農村特色的農村文化觀,使得農民作為生產主體的需求性具有短視性、狹隘性等,這與我建設現代化農業的發展不匹配。近些年來農業經濟的發展引入了大量的資本,農業發展規模不斷擴大,大量的商業資本都希望獲得土地經營權,農民紛紛把土地轉讓給商業資本,然而土地流轉勢必會對農村的階級分化造成一定的影響。資本化的農業生產模式對土地小經營者的權益造成了很大排斥,使得弱勢階層的權益受到了很大的侵害,從而造成了農村社會中“兩極分化”的情況較為嚴重,對于農村社會的發展和農業經濟發展都會造成諸多的不利影響。
農村、農業、農民是關系著我國發展的根本性問題,必須要解決好“三農”問題,而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途徑就是提高農民的綜合素質,因此要強化農村人力資本的投入。隨著農業科技在“三農”領域中的不斷應用,農業科技在農業生產、農業經營、農業銷售等方面的作用愈加凸顯,然而我國當前的農民年齡結構偏老齡化,普遍文化素質偏低,對農業科技的應用不能夠熟練的掌握,且學習農業科技使用方法較為困難,是制約現代化農業發展的主要問題。農村社會和農村經濟發展的核心在于農民,農民在農業生產經營中占有絕對重要的地位。在市場中經濟的條件下,生產要素會向生產效率高、經濟效益高的產業流動,這就使得農村的青壯年勞動力以及人才都流向了城市之中。首先因為我國廣大農村農業生產技術推廣及應用程度較低,農村的技術人才存在很大不足。所以要加強農村農民專業種植技術、農業科技使用技術、農業機械使用技術等專業技術的培訓,使廣大農民群眾能夠掌握現代化農業科技,提高農民群眾的整體素質,以此來適應現代化農業發展的需求。其次是要提高農民的農業管理能力,使農民能夠掌握科學的農業管理、農業經營、農產品銷售等方法,從而提高農民群眾的生產和經營能力;制定農村科技人才相應的優惠政策,吸引城市的人才投入到農村的建設發展之中,通過農業人才的帶頭作用,進而培育出具有高素質、高水平的現代化農民,把農民這個“三農”問題的核心問題從根本上進行解決。新型農民要具有現代化農業的意識,具有使用先進科學技術的能力,從而能夠提高農業生產力,增加農民收入,更好的解決“三農”問題。
農產品銷售是農村的主要經濟來源,隨著電子商務的不斷發展,許多農村的農產品銷售都走上了電子商務的道路,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農產品銷售量在不斷增加,農村的經濟在電子商務推動下迎來的了新的發展模式,農民的人均收入也有了很大的提高。2018年下發的中央一號文件要求“推進農村電商發展,促進新型農村經營主體、加工流動企業與電商企業全面對接融合,推動線上線下互動發展,加快建立全適應農產品電商發展的標準體系,支持農產品電商和鄉村電商服務站點建設。電子商務在農村中的發展能夠有效解決農產品與市場之間的矛盾,生產與需求之間的矛盾,還能夠降低農產品的交易成本,是提高農民收入的有效方式。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使得農產品出售更加集體化、市場化,且拓寬了農產品的銷售渠道。根據我國相關的調查研究表明,農村居民的恩格爾系數在2010年為49.3%,在2018年下降為30.1%,說明農村的經濟發展有著明顯的提升,農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農村的消費水平、生活質量在不斷上升,與城市之間的差距在逐漸縮小,而且通過電子商務,明顯打破了城市與農村之間的壁壘,農村居民對于產品的需求呈現多元化發展趨勢。農村電子商務是雙創中的重點內容,通過創新農村電子商務發展,能夠全面提高農村經濟發展速度,加快農村現代化建設速度。
農業孵化器就是農村現代化發展的加速器,在農業孵化器中是以教育為核心,近些年來我國創辦了多所關于農業現代化的新型職業大學,向廣大農民開放,以此來提高農村居民的綜合素質,整合一切教育力量,共同促進農業現代化發展。現代農業孵化器開展了三大專業的服務,立足科教,提供農業專業咨詢、市場和金融三大服務,推動科研成果的轉化,使科學技術成為農業發展的核心生產力。農業孵化器就是農業雙創的主要聚集,通過傳統農業向現代化農業轉型,可以有效解決“三農”問題,傳統的農村也在向城市化方向轉型,且傳統農民也在向現代化的職業轉變,這就有效地解決了農村、農業和農民的多種問題,對于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農村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綜上所述,雙創能夠更好的解決“三農”問題,能夠有效加速農業發展,提高農民的經濟收入,以科技為第一生產力的農業生產體系能夠減少生產資源浪費、減少環境破壞、提高農業生產率和生產質量,是我國解決“三農”問題中取得的重大突破,對于我國農業的發展具有關鍵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