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燕,周自政*,馬祥元
甘肅省民勤縣農業廣播電視學校,甘肅 民勤 733303
農民是鄉村振興的主體,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因素,農民素質的高低成為影響鄉村振興的決定性因素。要實施鄉村振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首要問題就是“三農”問題,只有培養一批愛農村、懂技術、善經營的高素質農民隊伍,才能促推鄉村振興的實施步伐和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
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沒有農業農村的現代化,就沒有國家的現代化。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其總要求是“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任務是推進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而要實現鄉村振興,就要有高素質農民、高效產業、先進文化。只有培養出一大批高素質農民和創業致富帶頭人,才能促推高效農業發展,實現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項目的實施,使參訓農民的素質有了很大提高。但參與項目培訓的農民只是龐大農民群體中的一小部分,而很大一部分農民仍趕不上時代發展的需求,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要求還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現在:一是農民的科技文化素質普遍不高,難以適應現代農業發展;二是農民的思想道德素質與現實要求還有差距;三是農民的自身素質因素制約了自我發展能力的提高。要解決上述問題,必須對農民開展適度的培訓,通過培訓,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使他們逐步適應集約化經營、規模化生產、品牌化發展需求,從而加快農業現代化進程,助推鄉村振興。
要發展現代高效農業,持續增加農民收入,就需要一大批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的高素質農民。農民的素質越高,他們的適應能力就越強,接受能力就越快,思想觀念與時俱進,從而就業機會就更多,獲取的收入就更加可觀。相反,觀念守舊、信息閉塞的農民,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有限,就業的機會也不多,獲取的收入也不高,受各種條件限制,這些人大都守著自家的幾畝薄地以勉強度日。因此要提高農民的收入就必須從強化農民的教育培訓入手,通過教育培訓,有效提高農民的綜合素質,從思想上解決束縛農民發展的問題,有效調動農民發展現代農業的積極主動性,提升農民獲得感幸福感。
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盡管農民的整體素質已有一定程度提高,但仍不能完全適應現代農業發展的需求。
如今農村務農勞動力整體年齡偏大,許多農民因接受的教育和培訓時間有限,所以整體素質低、接受新事物能力受限,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農村重點工作的推進,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經驗不能及時得到應用、推廣、普及,導致農業生產成本高、產出低,阻礙了農業生產向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方向發展。
受不同生產工種的要求和影響,從業農民的文化素質參差不齊。主要表現在:從事農業生產經營多的比經營少的素質高;從事設施生產的比從事大田生產的素質高;年紀小的比年紀大的素質高;男的比女的素質高。文化素質的差異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農業向產業化、規模化、品牌化方向發展。
受地域、生活環境、生產條件和傳統觀念影響,許多人在高中畢業后進入大專院校深造,留守的從業農民思想保守,他們已習慣了傳統耕作方式,創業意識欠缺,自主學習意識不強,再加上忙于生產,沒有充裕的時間參與培訓。
導致上述問題的存在,一是農民的思想意識不高,還沒有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二是受從事產業的限制,農民沒有較長時間集中參與培訓;三是受家庭生活條件和經濟因素制約,農民的綜合素質難以提升。
培養高素質農民是一個漫長的系統過程,不會一蹴而就。各級政府應圍繞鄉村振興戰略總要求,結合本地群眾培訓意愿和產業發展需求,制定培訓規劃,完善培訓機制,健全培訓體系,拓寬培訓渠道,激勵更多的農民自覺參與教育培訓。
理論培訓是提升農民理論水平的基本途徑。理論知識培訓應以專題講座為主,讓參訓農民學習先進的種養理論知識,掌握現代農業相關信息。通過參與培訓,將理論知識深入淺出的傳授給農民,使農民能聽得懂、記得住、用得上,有效調動農民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學歷教育培訓是有效提高職業農民理論素質的另一有效舉措。學歷教育培訓要遵循打造地方優質品牌的要求,科學設置培訓專業,采取“農學結合、送教下鄉”的培訓模式和彈性學制管理,培養適應現代農業發展和新農村建設的高素質農民,促進區域內農業新、名、特、優產業的發展。
要圍繞農作物增產、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目標,以發展職業教育為重點,在生產的關鍵環節,組織技術人員進村入戶,面對面、手把手地進行關鍵技術培訓。通過產前、產中和產后進行多層次、多渠道、多形式的技術指導培訓,使學員既學到了標準化生產的理論知識,又掌握關鍵技術要領和操作規范,提高了從業技能。
要圍繞市場行情,組織農民集中進行道德法律知識、創業能力以及農產品營銷方面的知識培訓,通過培訓,使農民掌握相關法律法規和強農惠農政策,提高遵紀守法意識,真正成為懂政策、能創業、善經營、會管理、覺悟高的新型農民致富帶頭人。
組織學員到周邊省、市、縣(區)現代農業示范園、示范園區參觀學習,讓學員親身感受到發達地區現代農業強勁的發展態勢。通過學習先進的發展理念、生產技術和科學的管理方法,進而發現自身問題,轉換思路,解放思想,用學到的技術解決了生產中遇到的技術難題,進而做給農民看,帶著農民干。
跟蹤指導培訓是在系統教育培訓的基礎上,結合農時季節和關鍵節點,深入一線,開展“一對一”教學指導和跟蹤服務,指導學員把所學知識和技能應用于生產實踐,使農民學懂、記牢、掌握、會用,達到融會貫通、學以致用的目的,實現學了就好,會了就用,用了就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