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屈煥能
(咸陽師范學院,陜西 咸陽 712000)
都市農業的特點在于其發展在城市周邊或者是城市內部以及城鄉結合處,其目的是為了促進城市居民的生活質量提高,為市民以及農村居民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改善城市的生態環境和促進城鄉之間的協調發展。它能促進農業走向科學的發展軌道。隨著都市農業逐漸的發展,對于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高職院校應該順應時代發展的趨勢,提供更為有效的教學模式和內容。本文就都市農業發展背景下高職教育教學改革策略進行分析探究。
都市農業可以說是現代農業的縮影,同時也是國家以及地方工業化、城市化發展的新產物,然而,它的存在需要有一定的經濟基礎,其優勢是促進農業功能的轉化和效率的提高。這一點可以有效地改變城市對農村的認識,滿足城市的消費需求,所以它具有一定的功能性。
都市農業是一種多元化的農業生產模式,不僅可以為城鎮提供優質的瓜果蔬菜,還可以利用好城市的技術和資本,在把握市場信息的情況下,促進農業生產的發展。可以對種植業及養殖業的結構做出進一步的優化,同時可以為人們提供安全的蔬菜和水果,滿足城市中不同人群的消費需求。另外,都市農業還能和其他的產業進行合作,可以生產加工一些醫用農業疫苗或者是轉基因的植物等產品,以此來提高城鎮食品的安全性。
都市農業最大的特點是實現農產品的高效生產,這樣既可以保障農民的增收,同時也可以保障城市對農產品的供應。因此,高職教育教學中要重點加強對農業生產設備的教育力度,比如加強對農業設備的使用培訓,農作物的播種,等等,從而促使都市農業發展效率得到提升。不僅如此,生產和服務的多元化還可以促進都市農業的發展,比如農作物的運輸和儲存等,為城市就業提供更多的機會。因此,優化城市和農村地區的產業結構,提高農業產品的培育和知識教育力度,促進農民增收,是高職農業教育改革的重點內容。而作為學校,可以積極組織學生到都市農業進行實習和就業,這樣不僅可以減輕學生家里的負擔,還可以使學生在實習中學習都市農業的運行模式,然后結合所學的知識進行實踐,從而促進農業生產的高效。
都市農業的發展不僅可以增加農民的收入,同時還可以促進城市綠地的建設,對凈化空氣和綠化環境有重要作用。在都市中開辟出城市森林,創新綠色公共用地,合理地利用好都市的農業資源,實現物種的多樣性,這樣可以為城市打造更加適宜的綠色景觀,從而起到改善自然環境和凈化空氣的效果。在都市中預留的農田也可以在發生自然災害的時候成為市民避難的重要場所,從而減少災害發生的損失,并且讓城市的布局和綠化更加合理。
充分利用好城郊田園以及農業生產的空間和自然資源來促進旅游業的發展,創建旅游主題的都市農業,將農業展示以及農產品加工和旅游等活動進行融合,進一步發展第三和第四產業。這也就意味著發展傳統服務業以及休閑行業,讓城鎮居民更直接地接觸工業發展,體驗農業發展的成果,讓城鎮居民可以回歸到大自然當中,這樣可以給都市的居民提供休閑農業生產活動,以此來減輕他們的工作壓力,使他們的身心舒暢,這些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質。
都市農業的發展可以進一步實現農業科技的推廣,促進自身創新能力的提高。再加上都市工業發展需要借助城市的經濟基礎以及技術方面的優勢,而會展以及示范基地的培訓開展正好可以促進都市農業的交流,使城鎮先進的技術和農村的實踐相結合,制定科學的管理和經營制度,實現傳統農業的進一步升級改造。
學校設置專業一般都是根據市場對人才的需求以及教育資源的情況進行的。而市場對人才的需求由社會的發展直接決定,教育資源的實際情況是教育部門根據社會發展情況配置的。然而,最近幾年,都市農業的發展有了一定的規模,所以高職院校專業相繼開展都市農業課程,目的是為了提高促進都市農業的發展,在提高農村收入的基礎上,保障農村的基礎生活,所以高職院校要加大對都市農業教育的力度,比如加強對都市農業發展的調研,為一些專業的設置提供依據和參考;明確專業對人才進行培養具體的方法,還有專門的學制設置,等等。在都市農業發展迅速的情況下,要注重培養符合當今農業發展的復合型人才。首先,在課程設置上要進行改革和創新,比如之前的種子產業、作物栽培等專業,需要從都市農業的特點還有具體的功能出發進行設置,可以開設當前比較熱門的觀光農業、生態旅游業和園藝產業等專業,這樣才能真正滿足都市農業發展對于人才的需求。
從目前的高職專業設置來分析,很多高職院校課程的設置幾乎都是以就業為向導,那么課程類型一定要能夠體現出過程導向,通過調查研究了解確定需要開設的專業,一定要研究專業的培養目標是什么。高職院校在專業課程的設置上本身就是遵守就業型的原則,這就導致課程體系和技術教育成了教學的重點,再加上高職教育改革中要注重突出專業技能教育,從崗位職業需要的能力出發來進行課程的設置,這樣既可以讓學生學習知識和技能,也可以提高學生的實際工作能力。同時,都市農業課程體系的構建中要注重突出多樣性和文化性的特點,比如設置多級課程體系和加強對學生的文化教育以及職業素養教育等等。此外,第二類課程的開展也是非常重要的,這類課程是主課程,主要強調了具體的應用,讓學生掌握概念的同時,強化學生的應用能力。第三類就是實訓類課程,注重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幫助學生適應職業需要。都市農業是一種農業發展的形態,更是人們對生活的一種追求。對于都市農業的從業人員以及經營者都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他們應該懂得行業內一些先進的技術,能夠借助這樣的專業技術呈現出一定的文化特征。在發展都市農業的過程中,一定要認識到我們所需要的并不僅僅是農業專業或者旅游專業的人才,我們需要的人才不僅要懂得農業生產,還要懂得旅游業的開發。比如在設置農業觀光旅游專業時,我們就應該認識到我們所培養的并不是普通旅游專業培養的人才,比如在安排都市農業經營專業相關課程教學的時候,在課程體系的構建中應加強對農業、商業貿易等這些方面的課程。
以往的教學模式主要就是以知識傳承作為課堂教學的重要目標,構建的是教師到教材,到課堂,再到應試這樣的人才培養的模式,這樣的模式目前已經無法滿足都市農業對人才的培養要求。想要培養出更多的現代都市農業發展人才,首先就需要改變目前的人才培養觀念和模式,要能培養開放型和創新型的人才。比如在教學模式上,我們可以落實彈性教學和學分制教學制度,根據農業產品的旅游業和生產銷售業這兩種課程內容進行授課,以此來構建彈性的課程教學體系,這樣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多自主學習的機會,讓學生深入進行實踐活動。同時,應該開設和現代都市農業相關的選修課程以及實踐性的課程。拓展專業范圍,充分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引導學生可以自主塑造自己的未來,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同時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競爭意識,發展學生的個性。還有就是要創設一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和觀念,讓學生們不單單從教師的身上獲取學習資源,還可以通過互聯網渠道來獲取學習資源、查閱資料獲取學習資源等等,而老師則發揮的是引導和教育作用。在實踐的過程中,教師要為學生提供多種學習方式和資源,組織學生可以自主思考,真正的掌握學習的方式方法。
總之,在當今都市農業發展迅速的背景下,高職教育確實需要做出有效的改革,通過了解都市工業的發展背景,以及結合背景制定科學的教學計劃,加強對學生的實踐和引導,并且在多學科、多專業的融合中進行都市農業課程教育,從而為社會培養出更多的都市農業發展人才,滿足都市農業的進一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