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譚 浩 魏萌萌 李雪蘭 吳義鳳
(安徽三聯學院經濟管理學院,安徽 合肥 230000)
包公鎮,隸屬于安徽省合肥市肥東縣,目前該地經濟發展較為平緩,近年來,當地政府以本地農產品為優勢,同時引進并帶動電子商務的發展,以此加快本地經濟發展,隨著政府的大力支持,當地人對于農村電商發展的意識逐漸增強。但包公鎮目前發展速度較慢,仍擁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近年來,安徽境內擁有許多同類研究農村電商的項目,但是有關合肥市包公鎮的農村“走進來,走出去”的發展情況還未涉及,通過實地考察,我們了解到,包公鎮風景怡人,自然資源優越,不少果農種植了各種果樹。但由于交通實屬不便,美食美景鮮為人知,經濟發展停滯不前。因此,本研究小組首先調研肥東縣農村電商發展情況,同時了解合肥市其他相關農村電商發展情況,分析其中存在的問題,找出關鍵問題并尋找緣由,同時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議,以促進農村電商的健康發展[1]。
隨著時代的發展,為了發揮當地農產品特色,掌握經濟發展命脈,促進經濟鏈的形成和發展,政府越來越重視電子商務在經濟發展過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包公鎮政府和村民們發展農村電商的意識也逐漸覺醒。
目前該地農村電商發展尚處于初步階段,發展根基不是很平穩,甚至本土一些地方農村電商尚未發展。經過多方面研究與調查,發現該地的農村電商的發展呈現出宣傳和經驗學習為主,而信息基礎為輔的特征。現如今,隨著農村電商的發展,雖然包公鎮政府意識到其發展的重要性,但是相關扶持力度還是不夠,對應采取的措施仍不足以支持或加強農村電商的持續健康發展。
通過調查我們發現,合肥市包公鎮農村電商的產業發展的優勢不夠突出,包公鎮以自然景區和農業為基礎,且相對其他地方具有一定的優勢。然而,一些新興產業很難在以傳統生產型產業為主的肥東縣發展起來。此外,包公鎮的傳統產業與電子商務時間切合度較低,這樣便加大了電子商務在包公鎮農村發展的困難,正因如此,當地的相關行業網站未能在網上形成交易鏈,仍處于供求信息發布的初級階段,無法協同多個企業共同發展。
電商為農產品銷售提供了更多渠道,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農產品的成交數量[2]。但人才的外流是影響農村電商發展的重要原因,農業的發展需要科技人才,品牌需要消費者和生產者之間搭建橋梁。而高質量優秀電商人才隊伍是帶動農村電商發展的基礎與后備能源。
經過小組成員調查發現,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兩點:一是大多數農民受傳統影響,沒有主動進行知識技能培訓的意識,缺乏計算機網絡基本知識,導致本地對于電子商務熟悉并能合理運用的人才嚴重缺乏。二是包公鎮主要以傳統農業為主,缺乏新興產業,對于一些高素質人才來說,本地沒有適合他們進行發揮的平臺,進而造成一些高素質人才外流,導致本地電商人才大量外流,造成人才資源匱乏。
電子商務的發展需要成熟的物流體系來做鋪墊。雖然目前肥東縣物流體系建設較為較為良好,但其他地方仍需要進一步完善,結合城鄉統籌的角度來看,其鄉鎮的物流基礎設施要相對落后于城區,這也使得兩極分化較為明顯。當然,要想實現電商物流體系的完善和健全,加大力度建設物流基礎設施尤為重要。首先,縣、鄉、村級電商服務點尚未構建,對于農村的電商服務站的構建仍處于初步階段。其次,包公鎮地理位置略顯偏僻,交通道路情況有待改善,運輸效率不高。最后,物流技術有待提升與完善,本地農村的網絡尚未實現全面覆蓋,設施裝備的科技含量低下,物流體系仍然較為薄弱。
包公鎮主要依靠當地政府直接驅動本地電子商務的發展,政府對本地電商的發展有著直接的作用和影響,然而其他電商主體的協同驅動作用較小,作為電商主體發展的平臺尚不成熟[3]。一方面體現在農村電商的應用上,由于包公鎮部分地區網絡尚未覆蓋,以及大多數農民缺乏一些電子商務的專業知識,應用只能依托第三平臺的支撐;另一方面則體現于缺乏服務的功能,由于多數農民沒有熟悉并掌握相關電子商務的知識,導致相關利民功能并未在第三方電商平臺上線,具有一定特色的本地服務無法體現,從而無法形成本地用戶的粘度。
首先,通過電視網絡等新媒體以及雜志報紙等傳統媒體等手段,對包公鎮現有或新創建的品牌進行大力宣傳,政府加大對本地品牌的扶持力度,促進品牌的宣傳,鼓勵相關企業的引進與合作,同時嚴格提升品牌的質量,在獲得消費者對品牌質量的同時,也進一步完善品牌的口碑與形象。
其次,包公鎮應以農產品資源為基礎,根據包公鎮本地的特色實體產業,從而加大品牌宣傳力度。加大對消費者的吸引力,可以通過許多網絡上的社交平臺以及其他方式,如微博、微信等,進行大力宣傳。
當前,電商行業的從業機會大,入行門檻較低,但很多工作人員對電商日常工作幾乎沒有了解,不懂得網頁設計,更不用說后期的產品營銷以及品牌維護等各個售賣及售后環節,這極大限制了行業的發展。由此可以看出,專業優秀人才團隊對一個地區電商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包公鎮電商人才的引進與培養是農村電商發展的基礎,電商發展相關網頁的設計與構建,以及相關網站的優化與維護,都需要專業電商人才來完成,包公鎮理應著重于人才的挖掘和引進,同時也應注重對于電商人才的培養,加快農村電商人才的引進和培養。
電商的持續健康發展離不開完善的物流設施體系,當物流基礎設施逐步趨于完善時,人們的消費潛力會進一步被挖掘,物流發達的地方,其消費者足跡也會隨之增多,進而帶動電商的發展。首先,物流離不開交通道路的因素影響,而包公鎮所處地理位置略為偏僻,交通道路體系不夠完善,這直接導致了物流的時效性和容納性差,應當進一步加強交通道路基礎設施的建設,同時可對一些農產品采取集中配送的方式,大力推動配送體系的創新,有效地提高農村電商產品的時效性和流動性。其次,對于城鎮消費者來說,多數消費者仍是注重產品本身實用性,更多的對于農產品的質量、運輸速度以及價格方面有所關注。因此,在電子商務進入農村的過程中,政府應該強化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物流速度,從而提高運輸效率降低成本。
包公鎮發展農村電商發展的驅動主體僅僅由政府等一些單一主體來完成,使得一些電商主體之間的有效聯結無法得以實現,間接妨礙了包公鎮農村電商的發展。因此,可以采用多個主體協同驅動包公鎮農村電商發展的模式,形成以政府為主,其他企業、電商平臺、農民輔助協同驅動的發展模式。加強企業、平臺、農民之間的相互協同關系,使得電商整合環節能夠正常運行,進而提高電商經營的效率與能力。
農村電子商務是鄉村振興實現產業興旺的必由路徑。首先,政府以及其他企業加大對于構建現代農產品流通網絡服務體系的資金投入,政府鼓勵并促進包公鎮農產品進入更多電商平臺,同時應進一步擴大商品流通渠道,拓寬商品新的銷售路徑。其次,當地政府要起到重要的管控和指導作用,定期對電商信息進行收集和反饋,進而使得相關措施更具有可行性和針對性。通過一些社交平臺對本土產品加以推廣,加強本土平臺的積極建設,要盡最大限度讓更多農村電商得到更多的福利和待遇,真正的造福于人民。
電子商務是中國經濟活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近些年來發展迅猛,逐漸成熟,已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新的增長點。城市經濟中的電子商務日趨成熟,但在農村地區還有待發展,且市場前景廣闊。目前社會對農村電商的發展特別關注,農村電商是目前農村產業結合互聯網發展所誕生的一種新興業態,其中給予農民的機遇更是巨大,隨著互聯網時代的發展,網絡消費已逐步成為普遍現象,而農民的特色農產品也能通過互聯網進入消費者的眼簾,進而帶動農民的經濟發展,這對于促進農村經濟轉型和農民收入有極大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