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小平
(甘肅省靜寧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甘肅 靜寧 743400)
1.玉米是我國糧食安全與穩產的主力軍
全球玉米生產每年都在逐步保持在10億噸以上,是一種產量極為龐大的農作物。玉米用途廣泛,也是雜交種應用最早普及的作物之一。我國玉米種類繁多,包括鮮食玉米、青貯玉米等,并且產量極大,我國已然成為全球產量第二大的國家,我國鮮玉米則是全球第一大生產國與消費國,鮮食玉米更是被我國自主選育,走出國門,在“一帶一路”中有著重要的作用。我國青貯玉米的產業也處于發展階段,未來還有著更廣的發展空間。
2.我國玉米行業面臨著激烈的市場競爭
隨著時間推進,我國玉米行業生產量逐漸增高,但在庫存、勞動力、投入成本等多方面因素影響下,出現玉米生產成本偏高的局面,在世界玉米市場經濟的爭奪中并不處于優勢。
1.與美國相比有著一定的差距
我國玉米行業發展迅速,生產量、消費量都排在世界前列,可與美國相比還是有著一定的差距,而出現此項問題的原因,不僅僅是因為美國有著因地適宜的種植環境,而且機械種植化種植、土地肥沃度都與之相關[1]。
2.科技創新力不高,技術應用水平低
雖然如今我國是玉米大國,但我國新研發的玉米自交新品卻缺乏有效的推廣,大部分地區還是用著雜交系列的玉米種子,主要還是因為玉米種植原材創新性比較低,我國地大物博,各個地區的自然環境不同,導致自交新品在各個地區的適應力不同,無法得到有效的收益。由此可見,我國在玉米育種行業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需要在轉基因、回交、自交等多方向進行研究開展,并且,一些玉米企業技術差距較大,操作存在錯誤等多方面問題有待解決。
3.育種針對性不夠,種子資源較少
光照、自然環境等多方面都會對玉米育種產生影響,所以,育種人員應當對現實情況進行多方面的考慮分析,平原地區與海拔較高地區的自然要求是不同的,應根據適宜的地理條件,培育出適應能力強的玉米種子。但如今,雖然我國對玉米種子進行了不斷的研發開展,還是有很多品種的玉米適應條件較差,無法得到有效的推廣,也不能適應個別地區的自然環境,甚至有些會容易發生病蟲害等,讓產量大幅度下降。
4.秩序不規范,玉米企業看重利益而忽視科研
很多企業都是看中了玉米種植的利益或者是為了減少自身工業成本而自身開展玉米種植,并未進行有效的知識學習,而去高價獲得自交系的品種,然后更換名字直接進行使用,擾亂了整個玉米行業的育種秩序,對整個玉米市場來說,有著極為不利的影響,科研人員的積極性也會被此等現象所打擊。并且,隨著育種技術不斷的商業化發展,很多企業都太重視眼前的利益,擔心投入育種科研中無法產生效益,只會增加成本,導致從科研到生產無法形成良性的循環,使整個玉米行業發展緩慢[2]。
5.知識產權得不到重視
在玉米育種新產品的研發中,部分企業對自主知識產權產品并不重視,一般只是代繁與代制,很多玉米制種產業產品嚴重滯銷,無法起到帶動作用,而隨著企業減少種植面積,部分小型企業渾水摸魚,擾亂市場,出現了混亂等問題。
我國如今已然形成了以東北春、黃淮海夏、西南山地、西北灌溉四大優勢產區與兩項專用青貯、鮮食玉米地區,即“四區兩專”的玉米生產格局。這些產地充分發揮了玉米生產所需要的自然條件與優勢,將綠色技術融入了自身的增產開發當中,并且取得了不錯的效果。但相比西方國家,還是有些不足之處,如機械化不足、成本過高等,這就需要積極對我國玉米種植格局進行優化區域布局與品種的結構優化,提高種子適應程度,達到增產降本的效果,保持我國玉米市場的自然需求。
(1)選取高產穩定、適應力強的玉米生產品種進行栽培,以保證玉米的產量得到有效的保障。
(2)積極推廣種植機械化的開展,規劃生產流程,增加科學管理技術,以降低人工成本,從而降低整體的成本,開展科學化管理,不論是對玉米生產量還是對土地合理規劃達到節約土地資源來說,都極為有益。
(3)因地適宜,選取抗旱節水、耐貧瘠的玉米品種,保證玉米可以在成本降低的同時保持產量,由此便可有更多的玉米種植選擇區域,開展更多的玉米培養[3]。
(1)挖掘玉米各種隱性病狀,培育抗蟲、抗病的優秀品種,以此來達到減少農藥噴灑目的,不僅僅降低成本,還可以保持玉米的綠色健康。
(2)提高對水與肥等多項資源的高效利用,如今,隨著綠色發展的口號不斷的開展,各項資源應當最大程度利用,以避免資源上的浪費。合理灌溉,合理施肥,提高流程的科學性。
(3)提高種子的發芽率與活力,規劃整理田地的種植距離與種植面積,做到大田生產整齊劃一,提高收獲、種植時的效率,并且有益于種植過程中各項施肥等工作的開展。
(4)加強種子真實性檢測鑒定,使新研發品種的知識產權得到保護。
在實際的生產過程中,企業應當發揮自身的帶頭作用,形成有規模、有規劃的生產模式,提高自身各項要求標準,積極建設經營管理體系,貫徹先進發展的企業意識,推進玉米產業產業化的進行,并且在實際的管理當中,發揮當地的各種優勢條件與部門職能,發現擾亂市場經濟的行為立即制止,從而穩定市場秩序,讓玉米育種行業可以更好的發展[4]。
在玉米育種的發展過程中,應當考慮市場需求等多方面因素,進行科學合理的分析,根據單位面積產量來確定種植面積,有效促進行業更好的發展。并且,要積極吸取其他地區的成功經驗,根據地區氣候、環境等各項不同進行考慮,有機轉化為自身經驗,從而更合理地進行發展,實現產業穩定的可持續發展。
玉米有著穩定且不錯的產量收益,并且在不少行業都有所涉及,畜牧業的飼料剛需、工業加工需求、穩定的糧食供給等方面,都是玉米的優勢。而要想從西方的玉米市場經濟競爭中獲得優勢,不僅僅需要向著規范機械化的道路上前進,也需要積極研究玉米育種的培育工作,做到節本增效、提質增效、生產力增加,以提高市場競爭力。并且,土地的肥沃程度也是有效提高玉米產量的一大因素,對肥、水的高效利用,在玉米生產中開展綠色生產技術,增強玉米種子的適應能力,使得我國玉米產業更上一層樓[5]。
雖然我國玉米行業在全世界來說處于領先地位,但相比于美國這類玉米強國來說,還是有著很多不足之處需要改進,如果不及時進行改正,會影響我國玉米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并且相關部門也應當認真重視,以確保產業的合理發展,提供政策保障,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將玉米育種的產業發揮最大價值,推進整個玉米行業的發展。本文通過玉米育種行業的現狀進行了分析,探索其現狀出現的問題以及提出了解決方法,希望對整個玉米行業的發展提供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