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今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青海湖仙女灣考察生態環境保護情況時強調,生態是資源和財富,是我們的寶藏。從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到生態是資源和財富,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生態本身的價值,這不僅對于樹立正確的生態觀、發展觀,深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而且對于全面推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也有著重要意義。根據中央和市委、市政府的要求,上海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時,要以農業綠色生產、農村生態宜居為導向,結合“美麗家園、綠色田園、幸福樂園”建設,深入推進農業產業模式生態化、生產清潔化、廢棄物資源化和農村人居美麗化。重點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持續推進養殖業和農業面源污染的治理。嚴格按照國家要求,加強對養殖業污染的防治,到2023年,全市規模化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保持100%,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98%,市域規劃保留的水產養殖場實現尾水處理設施建設覆蓋率達到70%以上。要加強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到2023年,全市完成同步側深施肥作業面積37萬畝,持續推進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計劃每年鞏固10萬畝。自走噴霧機、無人機植保作業覆蓋率達到80%。
二、改變農業發展方式,促進生態循環農業發展。繼續開展生態循環農業示范區、示范鎮、示范基地創建,到2023年,完成2個示范區、10個示范鎮、100個示范基地創建工作。加快高質量綠色農業發展,著力提升綠色食品產業發展水平,穩步提升綠色食品供給率,到2023年,綠色食品生產總量占地產農產品產量的30%以上。提高農業廢棄物回收和資源利用水平,進一步完善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置體系,回收率保持在100%。推進秸稈還田和多種途徑利用,到2023年,本市糧油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8%。蔬菜生產廢棄物綜合利用率達到70%以上。
三、提高環境管理水平,持續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加強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出水的監督監測,運用衛星遙感、大數據等技術,結合鄉村網格化管理平臺,及時發現農村生態環境問題,加快落實生態環境保護督查整改。推進以村容村貌提升為重點的農村人居環境優化工程,到2023年,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率達到89%。完成農村非正規垃圾堆放點整治。不斷完善農村環衛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完成農村公廁提檔升級。到2023年,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標準能夠涵蓋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標準,農村人居環境質量全面提升。
四、加大生態建設力度,推進生態空間科學布局。以近郊綠環、9條市域生態走廊、17條生態間隔帶為市域生態骨架,聚焦重點結構性生態空間實施造林,持續增加森林面積。建成一批規模適度、布局合理、特色明顯的開放休閑林地,形成森林公園雛形。推進“四旁林”和宅上庭院綠化等綠化美化建設。推進垃圾填埋場、城市工礦廢棄地、宅基地置換地造林與生態修復工程。加強公園綠地建設。完善由國家(級)公園、區域公園(郊野公園)、城市公園、地區公園、社區公園(鄉村公園)為主體,口袋公園為補充的城鄉公園體系。形成“小、多、勻”的街心花園,打造三季有花、秋色爛漫、自然野趣的“上海花城”。
五、加強生態保護,深化崇明世界級生態島建設。按照國家要求,有序推進自然保護地建設。加強濕地生態保護與修復,建設立體化、多層次、高品質的濕地保護小區。加快完善野生動植物及其棲息地保護監控網絡,開展野生植物資源調查監測評價,強化本地物種保護。持續深化崇明世界級生態島建設,堅持“生態立島”“綠色發展”不動搖,以崇明世界級生態島建設第三輪、第四輪三年行動計劃為基礎,鞏固生態基礎、推動民生改善、發展生態產業,突出發展現代綠色農業,推進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