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四梅
(泰州職業技術學院,江蘇 泰州 225300)
審美教育能夠提升學生對事物的感受能力、欣賞能力以及創造能力,提高學生的審美自覺、審美情趣等,使得大學語文教學品質及效果得到了極大的提升。茶文化發展歷史悠久,內涵豐富,其文化的核心追求在于審美追求,是我國審美文化發展的底蘊,因此在大學語文審美教育中應當加強對茶文化的滲透,突出教學的人文性及審美性,從而促進大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
我國是重要的茶葉生產國,茶葉在我國有著較為悠久種植歷史,茶文化以茶葉為主要載體,在我國上千年的生產和加工中形成了深厚的文化內涵,不但與人們的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還能夠拉近人與生態自然的關系,從而在文化領域中有著更大的價值。茶文化作為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其發展歷史悠久、內涵豐富,其既包括物質及行為形態上的特征,又具有一定的民族性、地域性及廣泛性特點,在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均有體現。其一體現在其豐富的人文知識內涵,茶文化在我國長期的發展過程中,與我國長久以來在政治、經濟、醫學等方面形成的文化要素聯系密切,且具有一定傳統儒家思想內涵,形成了極具我國文化特色的人文知識體系;其二體現在其豐富的思想道德內涵,茶文化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與我國哲學思想不斷的融合,文化內涵在道德層面上有了更高的追求,人們在品茶、了解茶文化的過程中,道德品質也會受到相應的熏陶,逐漸從修身養性的層面轉移到思想引導和道德塑造的層面上;其三體現在其審美意識內涵上,在茶葉生產制作的過程中,與各種藝術形式的不斷融合,逐漸形成了藝術的審美情趣,展現著茶道及茶藝的魅力。
茶文化發展至今已經有了上千年的歷史,是我國的文化象征。在幾千年的發展歷史中,茶文化不斷汲取著同時期的人文內涵及政治文化內內涵,尤其是我國自古以來對禮儀的重視,更是被稱為“禮儀之邦”,在飲茶、品茶中,也會有一定的規矩及禮儀,這也是茶文化的重要體現。在大學語文審美教育中,通過對茶文化的滲透,使得學生對我國的各種傳統禮儀有了更全面的認識,并能夠將其不斷的應用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之中,進而不斷地提升學生的人文精神與人文素養。有助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審美情趣得到提升,能夠發現和感受生活中的美。
茶文化在我國長期發展過程中,形成了數不勝數的茶文化文學作品,形式多種多樣。在眾多古典文化作品中,關于茶葉的描述較多,學生在閱讀文學作品的過程中,能夠對我國傳統文化有更加深入的了解,逐漸提升其文學素養。其次在茶文化的發展過程中,逐漸傳播到了海外,國外的文學作家對其也有了新的認識,不同國家之間的思想觀念不同,對茶文化的理解也存在一定的差異,因此在大學語文審美教學中,通過茶文化的滲透,使得學生能夠閱讀更多國內、國外的文學作品,增強學生文學知識的積累,不斷提升文學素養,從而對文學作品有更高的審美能力。
茶文化作為我國的傳統文化,其蘊含的文化知識內涵是無可替代的,對于茶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更是當前時代發展下的重要工作。在當前我國的南方地區對于茶文化保留相對完整,但部分北方地區茶文化有消亡現象,這就需要通過開展相應的茶文化教育,使得更多的人認識到傳統茶文化的重要。大學生作為國家未來發展的中流砥柱,在大學語文審美教學中,滲透茶文化教學,可以使得學生能夠對茶文化有更加深刻的了解,意識到對傳統文化傳承的重要性,同時也能夠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在學習茶文化的過程中修身養性,學生在學習茶文化的過程中,不斷提升自己發現美、創在美的能力,不僅僅使學生的審美能力、道德觀念得到進一步的提升,同時也會使得茶文化有了新的發展與創新,引領茶文化潮流。
為了促使茶文化能夠更好地融入到審美教學中,同時避免茶文化教學的突兀性,學校應當積極地為學生創建茶文化的學習氛圍,將茶文化覆蓋到學校的方方面面上,使得學生不僅能夠在語文課上了解到茶文化,在學校生活、活動的過程中,也能更加真切的感受茶文化,形成茶文化的學習氛圍。可以在學校創建茶藝社團,學生能夠在課余時間參加相應的茶文化社團活動,在品茶、飲茶的過程中相互交流,耳濡目染地受到茶文化的影響。同時也有助于茶文化更好的滲透到語文教學中,通過創建茶文化教學氛圍,使得學生能夠在語文審美教學之間對茶文化有基礎性的了解,針對自己的興趣愛好進行選擇,從而使其對茶文化的學習能夠更加主動、自覺加深對茶文化的了解。同時在教學中借助于茶文化特色,引領學生進行制茶、烹茶、品茶的審美活動,讓學生在煮茶、制茶中感受美感,提升學生發現美的本能,將自己融入到自然之中,從而獲得獨特的審美體驗。此外在這個過程中,講授有關茶文化的文學作品,從而使得學生能夠對文學作品以及茶文化有更加真切的體會,情景合一,從而獲得更為獨特的審美體驗,逐步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將大學語文審美教學借助于茶文化,散布在學生學習、生活的各個方面。
在大學語文教材中,蘊含著較多的茶文化內容,但學生由于專業習慣以及對茶文化的了解不足,往往難以感受到教材中的茶文化美感,因此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教師帶領學生進行材料的搜集,對教材中的茶文化進行探索與品味,從而感受到語文教材中茶文化的美感,逐漸提升學生的審美樂趣。此外當前大學語文審美教學中,對茶文化教學的內容較為分散,學生在進行茶文化的整理上較為困難,可能會出現一些錯誤,因此編寫有關茶文化的書籍對于提升茶文化在大學語文審美教學中的滲透效果極為重要。在進行書籍的編寫過程中,不僅要有相應的理論、還需要對采茶、煮茶、禮儀等有相應的介紹,使得學生能夠對不同民族間茶文化的特點與差別進行分析,提升學生發現美的能力。此外還需要加入一些與茶文化有關的文學作品,從而使得學生能夠通過文學作品的賞析,感受到茶文化的魅力,提升學生對文學作品的審美能力,獲得審美情趣。如皎然的《飲茶哥誚崔石使君》:“一飲滌昏寐,情思爽朗滿天地。再飲清我神,忽如飛雨灑輕塵。三飲便得道,何須苦心破煩惱。”,作者對茶的色、香、味通過詩句進行了相應的美化,教師可以在教學的過程中,帶領學生細細品味、感知其中蘊含地對有飲茶喜愛,從文學作品中感受到茶文化的樂趣,增強學生對茶文化的興趣。
將茶文化滲透進大學語文教學中,就要借助于豐富的文學作品,引導學生進行“聽、讀、寫”,在這個過程中使得學生對文學作品中蘊含的思想感情、藝術感染力等產生思想上的共鳴,并在這個過程中為學生營造相應的情境,從而使學生能夠對茶文化有更加深切的體會,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聽”指的就是聽教師講解有關茶文化的內容、“讀”指的是閱讀有關茶文化的文學作品、“寫”指的是在學生聽和讀的過程中,對茶文化產生的新的看法等,將其寫下來進行闡述,提升學生的感受能力,進而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例如在對盧仝詩歌《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進行講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詩歌中營造的飲茶進行,創建教學情境,可以播放舒緩的輕音樂,使得學生的心能夠平靜下來,聽教師對詩歌中蘊含的情感進行分析,感受茶農在種植、生產茶葉的過程,感受飲茶時光的愜意,使之成為一個審美、享受美的過程;其次讓學生結合對這首詩歌的理解進行閱讀朗誦,充分感受讀者的情感,并與之產生情感共鳴,提升語文審美教學的價值追求,使學生在心理上能夠產生感受、性情上得到陶冶。課后教師可以讓學生針對本次學習到的內容、感受到的情感等進行寫作,從而使得教學落實到實際上,激發學生形成正確的審美觀點,并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地創造美,促進茶文化的進一步發展。
綜上所述,大學語文教學不同于中小學階段,其更加注重人文性與審美性的追求。將茶文化與審美教育融合,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并形成正確的審美追求,對于提高大學語文教學的價值和效果具有重要的意義。茶文化在我國有著悠久的發展歷史,茶文化中蘊含的自然、熱情、包容等精神,體現著大學語文審美教學的價值追求。因此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帶領學生對茶文化進行藝術與現實上的審美,進而影響、感染學生,使其能夠得到心靈的凈化。使茶文化在大學語文審美教學滲透的過程中形成正確的審美觀點、審美樂趣,同時提升其追求美、創造美的能力,真正實現當代大學“以美育人”的目標,促進大學生綜合素質以及道德品質的提升,同時有助于中國傳統文化的繼承與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