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暉,肖建中,薛新偉,何有軍
1.天津市武清區種植業發展服務中心,天津 301700
2.天津市武清區蔬菜服務站,天津 301700
3.涇川縣蔬菜生產辦公室,甘肅 涇川 744300
甘肅省涇川縣朱家澗村屬涇河北面山貧困片帶深度貧困村,全村共5個村民小組125戶375人。自然環境惡劣、扶貧投入巨大、就地脫貧困難、返貧率高,是朱家澗村貧困面貌的真實寫照[1]。2014年以來,全村累計識別貧困人口99戶302人;2019年初未脫貧人口占91戶273人,貧困發生率72.8%。2014年以來累計脫貧人口共69戶229人,截至2020年初,未脫貧人口共28戶71人,貧困發生率18.93%,成為全縣最后兩個未脫貧的深度貧困村之一,同時也是原國務院扶貧辦掛牌督戰的貧困村之一。
近幾年,經過縣鎮村三級持續攻堅,依托易地扶貧搬遷工程,將朱家澗村群眾整村搬遷到了王村鎮街道。朱家澗村在現有設施的基礎上,如何進一步強化農業技術人員培養、利用自然資源優勢和特色優勢,發展綠色果蔬產業、打造特色果蔬品牌,是朱家澗村未來果蔬產業發展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自東西部扶貧協作戰略實施以來,武清區作為與涇川縣開展結對幫扶對口合作的地區,始終關心和支持涇川縣脫貧攻堅工作。為幫助朱家澗村農戶實現脫貧致富,武清區針對當地實際,幫助當地貧困戶建立高效設施農業產業園區占地21hm2,其中包括13座日光溫室種植棚、235座鋼架大棚以及投資建設價值31.67萬元的滴灌設備。
現階段朱家澗村蔬菜產業園主要以甜瓜、辣椒、西紅柿為主。其中,園區內種植甜瓜113棚、辣椒38棚、西紅柿31棚、其余馬鈴薯、黃瓜等蔬菜作物共53棚。
朱家澗村設施蔬菜園區主要采取三種方式經營:一是貧困戶自主經營。由34戶貧困戶自主種植68棚,其中辣椒12棚、甜瓜24棚、其他蔬菜32棚,預計棚均年收入3000元以上;二是非貧困戶流轉經營。由本村部分非貧困戶流轉經營39戶貧困戶的78座鋼架大棚,種植辣椒6棚,甜瓜25棚,其他蔬菜47棚,每個大棚貧困戶可獲得流轉收入1000元;三是合作社幫帶經營。對11戶有種植意愿但無經營能力的貧困戶,以鋼架大棚和菜苗、肥料等前期投入資金入股綠帆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由合作社與農戶簽訂協議統一經營。
種植戶主要通過縣農業農村局舉辦農業技術培訓、農技人員下鄉指導、駐村工作隊督促進行種植,加之大部分村民首次接觸棚室蔬菜種植,都屬于“摸著石頭過河”,整體素質不高。
朱家澗村全村共有勞動力186人,其中貧困戶勞動力140人,外出務工人員106人。村上年輕人大多外出務工,村內從事農業人員大多年齡偏大,農村青壯年勞動力較缺乏,對于現階段的思想觀念接受起來較為緩慢。
朱家澗及周邊村莊種植甜瓜品種過于單一,大面積種植品種皆為“天山雪玉”。截至2019年,王村鎮共播種甜瓜13.33hm2,產量892.75t。由于甜瓜收獲期和上市期較為集中,均集中在6月,大量新鮮的甜瓜同時上市對銷售造成了很大的壓力,同時也壓低了整體的售價。價格也從剛上市時的24元/kg,降到了7元/kg。
當地農戶仍以傳統農業種植方式為主,對農業品牌化的意識淡薄。缺乏專業的理論指導,缺乏專家對此方面的思想灌輸;在建立品牌之前,就要樹立品牌保護意識,如果不及時注冊商標,一旦產品得到公眾認可,一定程度上會被搶先注冊。
朱家澗村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這之間的轉型就是要大量利用好全村在脫貧攻堅過程中所形成的優勢資源,把現階段農戶固化的思維模式轉向創新現代農業思維上來,把現階段側重增加收入轉向提升農戶生活質量,把現階段側重產量為主逐漸轉向為提升果蔬質量,走生產規模化、標準化道路。
現階段農戶學歷較低,且“小農思想”普遍存在。大力發展新型農民培育工作刻不容緩。朱家澗村要緊緊依靠脫貧攻堅打造的“涇川肖建中名師工作室”以及涇川縣農業農村局組織的農民夜校等方式,著力強化農戶果蔬種植技術、生產加工、包裝銷售等培訓,加大天津-涇川兩地農業人員跨地區學習、交流,提升當地農戶整體素質。
綠色防控就是采用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生態調控以及合理、科學、安全使用農藥的技術,進而達到控制病蟲、細菌危害農作物的目的,確保農作物生產安全,促進農業增產、農民增收[2]。基于朱家澗村的基礎設施條件,積極引進并推廣南開大學生命學學院阮維斌教授的“以蟲治蟲”生物防治技術[3]以及由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張友軍研究員團隊發明的“日曬高溫覆膜法”[4]等新技術。在發展綠色果蔬產業過程中,要充分發揮示范作用,利用合作社的優勢條件,積極引進新型清潔肥料光碳合肥[5],在3~4個棚室內進行試驗示范。
朱家澗村在傳統的耕作模式之下,由于沒有統一的標準,對果蔬等農產品進行生產時,所生產出的產品無論是質量還是規模都是不相同的,無法滿足未來市場的需求。所以針對產品的生產、管理、加工、包裝和銷售的整個過程,都需要較為嚴格的標準化生產。引進天津農科院雙豐6號、雙豐12號、七星蘿卜等優良蔬菜品種,制定統一的標準,并保證每一個農產品都在嚴格標準管控下得到產出,每一個產品都享有優良的品質,積極打造朱家澗特色品牌,加快注冊朱家澗村果蔬專屬商標,加快將粗放型農業、數量型農業轉向效益型、質量型農業發展。
綜上所述,當前朱家澗村正處在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交匯期,對于當地的果蔬產業發展來說這是雙重機遇。脫貧攻堅取得勝利后,意味著消除了貧困,村民最基本的生產生活需求被滿足,但是并未實現最終共同富裕的目標,而鄉村振興在脫貧攻堅的基礎上可以進一步消除城鄉差異,縮小貧富差距。因此,在基本種植的基礎上,在大力促進綠色防控技術的推廣、高質量打造特色果蔬品牌以及持續做好人才培養工作上多下功夫,使朱家澗果蔬產業的未來發展走質量好、品牌優的綠色發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