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家英,朱一華
中共撫州市委黨校,江西 撫州 344000
黨性修養是共產黨員的必修課,習近平總書記始終要求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要重視黨性修養,堅持黨性原則,要始終做到心系黨、心系人民、心系國家。新時代黨所肩負的責任和擔子更重了,黨員干部是黨治國理政的骨干力量,加強黨員干部黨性修養對永葆黨的先進性、永葆共產黨員政治本色具有重要作用。
黨性具有十分豐富的內涵。從哲學角度來看,黨性最初涉及的是理論、哲學層面的問題,指的是社會主義理論、唯物主義的品性問題。恩格斯在1845年最早使用了“沒有黨性”一詞,批判了當時以赫斯、格律恩為代表的所謂的“真正的社會主義”理論,空談人性,強調“普遍的愛”才進行社會改革。恩格斯認為這種理論“沒有黨性”,是對現實的無知,是離開現實狀況談人性,是完全不切實際的,注定會喪失“最后一滴血”“最后一點精神和力量”。可知,哲學的黨性就是指任何理論必須立足現實情況,符合時代發展潮流和趨勢。
政黨的黨性就是政黨的本質屬性,是一個政黨區分于其他政黨的重要標志。政黨黨性的強弱對于政黨的發展具有一定的影響,黨性強、政黨強,黨性弱、政黨弱。我們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始終堅持嚴格的黨性,中國共產黨自誕生之日起,就高度重視黨性原則,更將黨性與人民性高度統一。毛澤東同志指出:“我們共產黨人區別于其他政黨的又一個顯著的標志,就是和最廣大的人民群眾取得最密切的聯系。”革命戰爭年代,我們黨牢牢將自身與人民群眾緊密聯系,將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黨的根本宗旨,在政策的制定和執行中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如土地政策中的減租減息、交租交息,經濟政策中保護民眾私有財產,鼓勵實行自由貿易等。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鮮明指出:“人民是我們黨執政最大的底氣”,這是新時代對我們政黨黨性最深刻的表述,闡述了我們黨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
黨員是政黨的肌體細胞和政黨活動的主體,政黨組織的黨性必然要在黨員個體的黨性中體現出來。黨員的黨性就是執政黨組織成員的具體言論和行動是否符合政黨的各項要求。對共產黨員而言,劉少奇同志認為共產黨員的黨性就是無產者階級性的最高表現,并對共產黨員加強自身修養作出了一定的要求,認為共產黨員無論何時何地都要加緊自身的修養,不斷進行黨性鍛煉。習近平總書記也多次強調,黨員同志要強化黨的意識,始終做到對黨忠誠,要求黨員干部在嚴格的黨內政治生活中加強黨性鍛煉,特別是黨的領導干部要善于從政治上看問題,站穩政治立場,把握政治方向。
黨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華民族謀復興和為中國人民謀幸福,實現初心和使命的重要前提就是要始終保持黨的先進性,始終贏得人民的擁護和支持,始終保持朝氣蓬勃,這既是我們黨的建設發展的需要,更是我們黨員干部的需要。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際國內發展形勢的不穩定性和不確定相繼疊加,黨員干部作為黨治國理政的骨干力量,黨員干部能否在復雜多變的執政環境中保持自身定力,站穩馬克思主義立場,離不開黨員黨性修養。
馬克思主義政黨最鮮明的品格就是講黨性,中國共產黨將黨性印刻在每一位黨員心中,加強黨員干部黨性修養,是始終保持黨的先進性與純潔性的重要保證,是我們黨進行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必然要求,更是新時代新使命賦予的必然要求。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社會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創造者,我們黨緊緊依靠人民取得歷史偉業。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人民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依靠力量,黨員干部必須牢記人民是我們黨執政的最大底氣,強化人民立場是我們黨的根本政治立場,更是我們馬克思主義政黨的價值選擇。
黨性是一個政黨生命所系、力量所在。黨員干部黨性是政黨黨性的性質、宗旨、方針、政策等的具體化反映。加強黨員干部黨性修養關乎我們黨的發展和前途命運,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最直接的體現就是我們黨員干部是否具有堅強的黨性和良好的作風。新時代面對黨內出現的新問題,全面從嚴治黨就要求我們黨勇于自我革命。加強黨員干部黨性修養就是要剔除和抵制不良思想,與影響黨的先進性、弱化黨的純潔性的思想作斗爭,從而增強黨員干部的凝聚力和戰斗力。
黨性修養不是一蹴而就的,面對新時代新考驗,提升黨員干部黨性修養的實效性既是黨員干部自身的需要,也是我們全黨的需要。對此,我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出發:
一是加強政治修養。旗幟鮮明講政治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顯著標志。黨員干部政治修養強不強關乎政黨的發展。黨員干部的政治修養體現在政治立場、政治方向、政治原則、政治規矩等方面始終與黨中央保持一致。加強政治修養最根本的就是要站穩政治立場,把牢政治方向,堅決做到“兩個維護”。二是要加強思想理論修養。思想決定行動,科學的理論是指導實踐的指揮棒。我們黨自成立起就重視用思想武裝全黨,將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與時俱進發展馬克思主義理論,實現了馬克思主義理論在中國的三次理論飛躍,形成了一系列重大思想理論。這些思想理論是黨員干部的行動指南,每個黨員干部都應將學習思想理論作為首要任務。三是要加強作風修養。黨性是作風的內在依據,作風是黨性的外在表現。黨員干部黨性強,體現在黨員干部世界觀、政績觀,轉化為黨員個人嚴格的組織紀律性和務實行為。黨員干部的作風就是黨的外在形象的重要表現,作風的好壞關系到群眾對黨的態度,黨員干部作風修養的核心在于始終同人民群眾保持血肉聯系。黨員干部是黨治國理政的骨干力量,黨員干部作風修養事關人心向背,關系黨和國家的生死存亡。我們黨是來源于人民,又根植于人民的,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才能得到群眾擁護和支持。對此,黨員干部加強黨性修養就是要發揚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戒除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作風,發揚艱苦樸素的生活作風。
紅色文化資源是我們黨在革命、建設和改革進程中形成和發展的特有文化資源,紅色文化資源涵蓋了以革命文物、革命遺跡為主的物質文化,形成了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等精神文化。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要求要注重加強黨內政治文化建設,不斷培育良好政治生態的土壤。加強農村黨員干部黨性修養就是要用紅色文化資源滋養共產黨人的初心,有“砍頭不要緊 只要主義真”的革命理想信念,有“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的革命紀律觀念,有“蘇區干部好作風 不拿群眾一針一線”的清正廉潔作風等,這些都是我們新時代共產黨人繼承和發揚革命先輩遺志,進行黨性教育與自我教育的營養劑,黨員領導干部要帶頭做好紅色文化的學習,吸收紅色文化中蘊藏的豐富精神力量從而轉化到實際行動中去。
黨性修養是共產黨人的必修課,增強黨員干部黨性修養關鍵在于調動黨員干部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黨員干部自覺接受黨性鍛煉,必須建立健全黨性修養激勵機制,包括物質激勵、精神激勵。其中精神激勵是動力激勵的重點,黨員干部不同于一般普通群眾,他們是有著共產主義遠大理想的群體,增強黨員干部黨性修養就是要激發他們精氣神,在物質激勵的基礎上給予更多的精神激勵,關注黨員干部的現實需求,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和精神獎勵,激發他們提升黨性修養的主動性。如建立年度黨性考評,以群眾推選、組織考察等方式,對年度黨性考評優秀的黨員干部進行一定的獎勵,授予榮譽稱號,頒發榮譽證書等,能夠有效將“隱性黨性修養”轉化為“顯性黨性修養”,發揮其真正作用。同時對黨性修養較高的黨員干部在任用選拔時可優先參與考察選拔,營造良好的黨性修養氛圍。
新時代黨員干部黨性修養任重道遠,黨性修養不是一陣子的事情,也不是激動一下子的行為,而是我們共產黨人一刻都不能放松的、必須持之以恒的修養,這是時代賦予的使命,也是我們共產黨人永葆初心的清醒劑,是戰勝民族復興道路上一個又一個絆腳石的推力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