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小雪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無論是學前教育,還是基礎教育,都普遍使用網絡技術,給課內外教學活動增添了新的活力,尤其為幼兒園“三位一體”的教育工作帶來了新的機遇,本園地處黃海之濱,全體教職員工齊心協力,共圖大業,把幼兒園教育、家庭教育與社會教育緊密結合起來,堅持以園所為主陣地、家庭為基礎、社區為依托三者有機結合的原則,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凸顯網絡的平等性、開放性和互動性的特征,寓幼兒教育于網絡之中,使幼兒園教育管理機制日趨成熟。
一、網絡環境、漁區幼兒園、“立體化”教育的內涵
1.網絡環境
網絡環境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而言,網絡環境主要包含網絡滲透引起的用戶信息行為、國家信息管理體制、信息系統以及信息政策等方面的變化;狹義來說,網絡環境是指在現代通信技術與計算機有機結合基礎上構成的高速、寬帶、綜合型數字式電信網絡;本文中的“網絡環境”是指幼兒教師依托QQ群、微信群、網上家長學校等網絡形式組成的人際交往環境。
2.漁區幼兒園
它是指具有漁區特色的幼兒園,本文特指具有呂四漁港特色的幼兒園,地處黃海之濱的鶴城公園旁邊。呂四漁港,交通便利,經濟發達,幼兒家長一般以打魚為生或者直接進城打工、經商,不少孩子成為“留守兒童”,他們的心靈無人疏導,學業幾乎無人關注,這些孩子迫切需要關懷。
3.“立體化”教育
它是指幼兒園、家庭和社會教育三結合的“立體化”教育新模式,本文提出的幼兒園“一體化”教學模式是指除了搞好自身的園所的建設之外,還必須獲得幼兒家庭與社會的鼎力支持與配合,逐步形成同步、同心、同向、全程、全員、全方位的幼兒園“立體化”教育格局。
二、基于網絡氛圍的漁區幼兒園“立體化”教育模式的研究價值
1.順應新時代幼兒園教育改革的大好形勢
基于幼兒園教育改革的要求、當前德育發展面臨的問題以及幼兒家庭教育的現狀,幼兒教育已經突破園所圍墻的束縛,要求一線教育工作者樹立開放的教育觀,秉承“以幼為本”教育新觀念,齊心協力打造幼兒園、家庭、社會協調發展網絡教育大格局。實踐證明:我們只有立足于社會發展的總趨勢,才能順利探索基于網絡環境的漁區幼兒園“三結合”教育新模式的奧秘,能從根本上解決目前幼兒教育存在的問題,能找到家園互動的有效門徑,深挖家庭教育的巨大潛力,有效扭轉基于傳統教育理念的幼兒園教育、家庭教育與社會教育幾乎脫鉤的不良現象,糾正了“幼兒在園進一步,回到家里退一步,走向社會退一步”的被動局面,搭建幼兒園、家庭與社會之間的信息互動與交流的橋梁,構建具有漁區特色的幼兒教育新模式,為實現幼兒教育現代化目標創造奇跡。
2.促進班主任隊伍建設
無論是小班、小小班,還是中班和大班的班主任,我們首先要與時俱進,自覺承擔起“教書育人”的神圣使命,不斷提升專業育人水平與能力;其次,找到創新教育的突破口,進一步提升師德境界,從而為奉獻幼教事業做出應有的貢獻;逐步改變幼兒班主任單純化的園所教育實施者的角色,并且不斷完善基于網絡環境的家庭、幼兒園、社會良好互動溝通的機制,塑造教師、朋友、心理咨詢師、親人等多種角色的靈魂工程師形象。
三、基于網絡氛圍的漁區幼兒園“立體化”教育實踐策略
1.樹立園所、家庭、社會有機結合的教育觀
現代兒童生活在一個多元化的社會環境之中,隨著個人與社會信息傳播的迅速發展,他們較早地接觸到青少年的世界,活動氛圍不只是園所與家庭循環往復的交叉,而受外界諸多因素的影響:從宏觀角度而言,涉及經濟基礎、政治環境、文化氛圍和社會現象的影響;從中觀角度而言蘊含著社區與村組的影響;從微觀角度而言具有家庭方面的影響。因此,我們要樹立園所、家庭、社會有機結合的教育觀,具體把握三大環節:一是注重教書育人功能與社會功能的有機統一;二是突出幼兒教育的基礎和社會效益;三是密切關注幼兒教育對孩子們的可持續發展的作用,倡導“以幼為本”教育新理念。作為漁區幼兒園的教職員工應逐步形成共識:幼兒教育的目的不是文化學習的精英,而是培養適應社會發展、促進早日實現“中國夢”的可持續發展的人。
2.充分發揮合力作用,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1)腳踏實地,立足于漁區幼兒園
漁區幼兒園是兒童成長和發展的搖籃,在踐行幼兒“立體化”教育的模式的過程中,一定要充分發揮幼兒教育的特殊功效:
首先,完善幼教管理體系,督促教師盡職盡責。例如:我園園長身先士卒,帶領教師勤奮工作,樂于奉獻,認真制定和遵守教職工工作制度,注重培養幼兒愛國、愛港、愛園、愛家、愛社會的高尚情操,激勵孩子們文明、遵紀,使每一個小朋友做到:在園是一個好孩子,在家做一個好寶貝,在社會當一個好公民。
其次,寓教育于活動之中,培養孩子的綜合素養。俗話說:“實踐出真知。”例如:我園通過開設音樂、舞蹈、美術、體育、棋類等豐富多彩的游戲活動,誘發幼兒對所參與的活動產生濃厚的興趣;另外,適時舉辦藝術節、體育節、科技節等活動,進一步豐富孩子的業務文化生活,促進幼兒增長見識、陶冶情操,活動效果喜人。
(2)與時俱進,營造和諧的文化氛圍
眾所周知:家庭環境人的優劣直接游戲幼兒的身心健康,假如家庭與園所教育不能步調一致,那么漁區幼教工作無法取得比較理想的成果。但是漁區幼兒園與家長之間的配合還存在著一些困惑,其原因主要包括如下方面:一是部分家長家庭負擔沉重,疲于出海捕魚或者在外打工,幾乎沒有多少精力教育自己的孩子;二是有些家長的教育水平不夠強,根本不能正確處理孩子學習上、思想上的問題;三是不少家長忽略孩子在園的學習與一日活動情況,往往讓子女放任自流;四是過于溺愛孩子,或者采取棍棒之下出人才的辦法,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孩子的健康發展。為此,我園專門建立微信交流群,積極引導家長們從思想上重視家庭教育,從行動上配合幼兒園抓好孩子的學習和思想教育工作;我園還訂閱了《家長學校教材》等家庭教育的雜志,分發到每一個家長手中;同時,定期舉辦家長學校,大力推廣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為提高家長教育學生的水平鋪平道路。
踐行基于網絡環境的漁區幼兒園“立體化”教育模式的前景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但愿每一個幼教工作者更新教育理念,以幼兒園為教育孩子的主陣地,以凈化網絡環境為前提,以家庭教育為堅強后盾,以社會教育為依托,努力打造幼兒園“立體化”教育新模式,讓祖國的花朵在網絡環境下茁壯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