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改編自同名暢銷童書《Clifford the Big Red Dog》,講述在紐約,小女孩艾米莉得到了一條小狗,這只名叫克里弗的紅色狗子乖巧可愛,成為了在學校不合群、孤獨的她的好朋友。但狗狗慢慢長成了龐然大物,被一家生物基因公司看上了,艾米莉和叔叔必須帶著它逃開貪婪之人的追捕。
點評:上周的北美票房頭名位置繼續由漫威大片《永恒族》占據,新片《大紅狗克里弗》的首映票房則優于業內預期,影市呈持續復蘇的態勢。《大紅狗克里弗》由美國著名兒童文學作家兼插畫家諾爾曼·伯德韋爾在1963年創作,通過它和小主人艾米莉·伊麗莎白之間的溫馨互動,俘獲了幾代小讀者的心。小觀眾們顯然也十分熱愛這條紅色大狗,他們給予影片A級的觀眾觀后評分,遠勝過該片目前在影評網站“爛番茄”上的專業影評人打分。
中國首檔基層法院紀錄片《是這樣的,法官》,該片以4380小時紀實拍攝,直擊法院庭審和執行現場的“人間真實”。 該片聚焦湖南省長沙市天心區人民法院,通過一個個真實的民事、刑事、執行案件,展示基層法官、司法工作者的辛勤付出和堅守,透視復雜的人生百態,展現天理、國法、人情之間的糾葛,以生動的方式向廣大觀眾釋法普法。
點評:這類節目誠然多多益善,但這法庭題材里,看不到什么冷靜克制的段落,仍維持過往的綜藝剪輯和視聽邏輯。真實的基層法院與影視劇里確實差異很大,打官司不再是我從小以為的又帥又酷的TVB,看起來更像是無奈的“老娘舅”,尤其是民事糾紛。挺好的節目,就是更新太慢了。
書里的六部短篇小說,時間膠囊般儲存了當下鮮活、微妙的氣息。調查西南小城少女溺亡案的記者、帶父親去俄羅斯旅行的美術老師、天真的哲學家般的重病少年、要重塑記憶的年輕母親與她兒時的伙伴、在娛樂業與國境線穿梭的新一代、練習夢境控制術的神經外科醫生……他們的痛苦夾雜幸福、私密隱于公共,正是這個高速流動、價值失焦的年代里的你我他。
點評:小說以輕盈的力織補記憶、夢境與現實,重構出澄明、閃光、煥發生機的新世界,讓人獲得跨越邊界的自由,屬于你我的月球緩緩升起。
作者莫拉維亞與卡爾維諾、夏俠被評論界合稱為“意大利現代文學三杰”。22歲時,莫拉維亞出版歐陸首部存在主義小說《冷漠的人》,一舉成名。書中,莫拉維亞以冷峻的筆鋒書寫了現代人的思想危機,痛斥腐蝕了現代社會的“冷漠病”。20世紀中期,他在世界文壇如日中天,陸續出版了《羅馬女人》《同流者》《鄙視》等巨著,冷靜審視現代人的情愛世界、失意者的內心世界,記錄了一個時代的精神危機,探討人的行動力、人的責任以及人如何能更好地存在。
點評:冷漠仿佛一口井,他們被困在這個井中。 對他們來說,這個世界就只有井底那么大。他們轉來轉去似乎只能碰到這么一小撮人。他們并不是一套玩偶中拆出來的零件,所以怎么排列組合都顯得那么的不順暢。五個人的故事,三天的時間。五個人的關系錯綜復雜,五個人的肉體糾纏,他們不懂得愛,只懂得鬼混,熱辣辣的是身體,冷冰冰的是心。
海蒂·格蘭特(Heidi Grant),全球50大管理思想家之一。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動機科學研究中心副主任,神經領導力研究院(NeuroLeadership Institute)首席科學家,協助企業等組織發展戰略,打破決策上不自覺的偏誤,培養組織的成長心態。曾在TED做過與本書相關的演講,瀏覽量高達300萬次。
點評:心理學實驗發現,哪怕是在地鐵上請別人讓座、向陌生人借用一下手機,類似這樣的小事都會讓人感到難堪,甚至感到難以忍受的不舒服;盡管我們討厭求助,但大多數人卻天生樂于助人。然而,因為上述心理障礙,大多數人不懂求助,其笨拙的求助方法甚至冒犯到求助對象。本書以幽默和富有洞察力的故事,告訴你如何通過實用的四個步驟讓你的朋友、家人和同事輕松伸出援手。
林帝浣
任職廣州中山大學,畫家,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電腦報》專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