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仲平
摘要:在早期大航海時代使得玉米傳到我國,由于玉米具有產量高、抗災能力強等特點深受農戶喜愛,目前玉米在我國的農業作物中占有較大比重,但是在玉米高產栽培技術的推廣過程中仍面臨實際問題,影響了現在農業的規模擴大以及發展。本文針對玉米高產栽培技術特點以及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進一步探索提升玉米產量技術推廣的路徑,意在為我國的現代農業種植可持續發展提供更多的思考角度。
關鍵詞:高產玉米;栽培技術;推廣問題;應對策略
我國是典型的傳統農業大國,但是還不是農業種植強國,玉米在國民農業種植產業中占有的比重較大,但是大部分地區仍采用傳統種植方式,因此影響了玉米的產業規模發展,另外玉米高產栽培技術的推廣工作仍有待完善,而現代農業科技成果也沒有達到設計預期,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玉米經濟的有效發展,為了更好促進我國現代玉米產業的穩步提升,需要針對高產栽培技術進行深化推廣。
1 玉米高產栽培技術概述
1.1 玉米生長條件
首先,玉米屬于典型的喜光性農業種植物,因此要有效保障玉米的日照時長,日照不僅關系到玉米自身的發育質量,同時也會影響玉米自身的顆粒品質,從生長階段而言玉米可分為苗期、穗期以及花粒期,不同階段的生長需要對溫度以及管理方法采用個性化方案,一般而言苗期玉米需將溫度控制在29~34℃之間,而穗期則應控制在24℃左右。其次,玉米對土壤條件要求不高,因此土壤的肥沃程度只要達到中等以上水平即可滿足玉米的生長,但是也需秉承科學謹慎的態度對土壤環境進行測定,保證在玉米生長期間肥力,進一步提高玉米品質[1]。
1.2 高產栽培技術特點
工業化革命以來人們對于玉米農作物的需求量不斷增加,不僅需要滿足人們的日常飲食,同時在畜牧飼料以及工業加工方面對于玉米產量要求也非常巨大,因此社會對于農業玉米栽培技術重視程度不斷提升,很多科研機構針對玉米的成長特點提出了高產栽培技術,包括精量播種法、玉米覆膜法、二比空種植法以及大壟雙行種植法等,各類種植技術的種植方向有所不同,對于提高玉米產量及質量等都具有積極性作用,但是相關的推廣運營還有待提升,部分地區在高產技術推廣中仍存在一定問題,沒能有效發揮出現代科技的潛能,在很大程度上也抑制了我國現代農業經濟的高速發展。
2 玉米高產栽培技術推廣過程中存在問題
2.1 種植勞動力以及技術推廣有待提升
近些年來我國工業化發展速度較快,大部分經濟產值都集中在城鎮地區,而城鎮會對周邊的農村青壯年勞動力產生虹吸效應,越來越多的農村青年為了提高經濟收入進城務工,因此造成了農村地區勞動力短缺問題明顯,很多土地處于荒廢狀態,農村人口老齡化越來越嚴重背景下卻沒能進行現代化規模性開發,農村留守的中老年人在玉米種植方面思想較為保守,不愿意采取現代科研技術,因此在很多玉米高產栽培技術領域中雖然成果和技術水平有所突破,但是推廣工作卻落實不到位[2]。
2.2 無法與國外市場形成競爭局面
我國是傳統的農業種植大國但卻不是農業種植強國,我國現代農業起步發展較晚,而西方一些發達國家較早步入了機械化農業生產層面,僅用較少的人力就可完成大規模的農業種植,并通過機械化和科學化的種植方法促使農業成本降低。而我國在畜牧以及工業加工等方面對于玉米需求量較大,因此常常需要從國外進口,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本國玉米的生產與銷售。另外我國農業種植較為分散,大多種植玉米的區域無法實現全機械化種植,因此在高產栽培技術推廣過程中也會遇到各類瓶頸、拓展范圍較為局限,無法與國外玉米形成競爭,因此需要有效提高高產栽培推廣工作質量,才能促進我國現代農業的可持續性發展。
2.3 高產栽培技術推廣體系不完善
近些年來我國政府將很多優惠政策傾向于農業經濟發展,而玉米的高產栽培技術的推廣過程中對于傳統的種植經驗造成了一定沖擊,部分地區更多的是以示范田方式向當地農民展示玉米種植過程,卻沒能打通玉米栽培、管理以及銷售等一系列路徑。從農戶角度而言更多的是看到了高產栽培技術的運用方法,而沒能感受高產栽培技術帶來的經濟效益,同時大部分農業種植戶自身經濟實力有限,不愿花費更多的資金在新技術上進行嘗試,因此推廣管理體制和模式還有待進一步完善。相關的推廣技術人員也應深入農村基層進行問題調研,不斷創新推廣模式,站在農戶的角度思考問題、分析問題、擴大創新技術的運用范圍,促進農戶接受新興技術[3]。
2.4 技術推廣人員能力和水平有限
高產栽培技術推廣人員的能力與水平與推廣工作的落實以及拓展質量有著直接性關系,當前廣大工作人員專業能力參差不齊,在實際工作過程中也沒能充分把握高產栽培技術的推廣工作要點,往往將工作重點集中在技術優勢方面,卻沒能向農戶解釋清楚技術所能帶來的未來經濟價值,因此使得很多農戶對新技術保持觀望態度,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現代玉米種植的產業規模擴大。另外,農業科研單位的新技術以及新理念應該及時傳遞給一線技術推廣工作人員,而目前的局面是科研單位與推廣人員缺乏深入探討與交流,沒能針對農業生產過程進行課題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出現了科研與推廣脫節問題,而部分地區更是缺少完備的技術展示設施和設備,使得工作質量無法得到保障。
3 玉米高產栽培技術推廣問題的相應優化策略探析
3.1 不斷完善玉米高產種植技術推廣體制
構建完善的玉米高產種植技術推廣體系是實現現代化玉米種植發展的基礎,因此需要相關部門及人員深入農村地區進行調研,充分發揮政府以及相關農業監管部門的信息推廣力量,促使科研部門與農業生產者更多深入的交流了解農戶的擔憂,站在農戶角度上分析問題、提出解決問題路徑,針對不同地區的農業經濟發展現狀,當地政府部門則要提供扶貧政策傾斜,也可借助社會農業機構力量進行政企聯合、充分發揮各自優勢,提高全社會對于玉米高產種植技術的重視程度,實現農業科研、技術推廣、種植管理以及產品銷售的一體化發展。
3.2 做好高產栽培技術的宣傳工作
做好玉米高產栽培技術的宣傳工作是從人們的思想意識上進行宣傳,建議從兩個方面進行工作。首先,隨著城鎮化發展投入平緩期,越來越多的農村青壯年勞動力會思考留在城市還是回到農村創業,因此政府應加強對于青年人的農業種植宣傳,強調高產作物的未來發展趨勢以及經濟效益,吸引更多的青年人回流農村進行產業創業。而對于農村地區原有的中老年勞動力則更多的是以深入基層,以面對面交流的方式進行技術宣傳與推廣,讓廣大農戶以眼見為實的方式看見高產技術所能帶來的產量及收益。其次,我國農村地區面積廣袤,如果單純依靠農技推廣人員親身指導,則不能達到高效宣傳目的,因此建議通過當前的網絡技術打破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在建立一定的群眾基礎后進行網絡宣傳及技術指導,可以通過視頻在線教學以及專家在線解答等多種方式解決農戶的后顧之憂,同時也應配合各地區開展專業知識講座活動,現場向農戶進行答疑解惑,提高高產栽培技術的宣傳力度,讓農戶了解新種植技術、新土地管理的發展動向。
3.3 提升技術推廣人員專業能力和業務水平
首先,要對相關技術推廣人員進行系統化培訓、強化專業技術,并了解當地的玉米種植特點,為下一步與農戶進行深入交流奠定扎實基礎。其次,擺脫傳統業務培訓模式束縛,注重多元化培訓模式的協同發展,既要注重線下的統一培訓,也要強調線上的自我能力提升,讓技術人員了解更多的技術發展動向。最后,業務水平提升需要與考核機制共同發展,考核機制可以根據相關技術人員的綜合表現進行打分,注重人員的實踐能力以及工作經驗,充分激發技術人員的創新意識以及工作主觀能動性,讓更多的技術推廣人員深入田間地頭了解農戶的困難以及思想障礙,為下一步的技術推廣做好鋪墊。
3.4 強調一站式的技術服務工作模式
很多農戶在采用新興玉米種植技術時會有一定的后顧之憂,既包括前期的經濟投入也包括后期的服務跟進,因此為了保障農戶能夠更好的接受新技術以及新觀念,需要強調一站式的技術服務工作,要在玉米種植前期提供相應的技術服務以及指導,還要在土地管理中給予相應的建議。相應的技術推廣人員可以通過網絡視頻等方式與農戶面對面進行溝通,同時也應該深入田間地頭對于農民的技術應用情況進行數據調研,為新的高產技術應用做好數據收集,針對出現的問題進行集中預防和解答。另外,科研技術還應該與農業產品銷售緊密相連,可以以政府為主導進行工作協調,讓采用新種植技術的農戶與更多的玉米收購企業達成意向協議,針對玉米的質量、規模以及價格簽訂合同,解決廣大農戶的后顧之憂,也讓更多農戶看到采用新技術種植模式的可觀效益,讓一站式技術服務工作模式在農村地區不斷拓展,提升玉米高產栽培技術的推廣質量。
4 結語
綜上所述,黨和政府在多次會議中強調農業是立國之本,而且我國在農業科研方面也深耕多年并取得了顯著成果,對于推動現代農業發展具有積極性意義,但是目前的玉米高產栽培技術推廣工作仍存在問題,相關部門及人員應針對問題進行深入分析,有針對性的制定應對策略,實現我國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為我國的農業產品提高國際競爭力奠定扎實基礎。
參考文獻
[1] 許海軍.玉米高產栽培技術及其推廣分析[J].農業開發與裝備,2021(2):211-212.
[2] 張立娟,彭艷飛.試述玉米高產栽培技術推廣體系的創新[J].現代農業研究,2020,26(12):38-39.
[3] 梁志華.農業技術推廣作用及大豆、玉米栽培技術要點[J].農家科技(下旬刊),202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