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小博
摘要:隨著我國當前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工業、農業、科學技術等領域都在不斷發展進步。其中,我國農業的發展范圍涉及較為廣泛,農業的發展創新一直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石,農業技術的進步創新是當前我國創新項目研究中的基本任務。而農業的不斷發展、農產品的大范圍種植,在生物環境條件日益降低的情況下,各類農產品的種植遭受到嚴重的病蟲害侵襲。其中,蔬菜白粉虱是當前溫室種植過程中,蔬菜產品主要的蟲害問題。為了有效防止蔬菜白粉虱對蔬菜農產品的危害,從其基本特性出發,觀察期生活規律及習性特點,制定有效的防治方法。
關鍵詞:農業發展;農產品種植;蔬菜白粉虱;危害;防治方法
0 引言
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帶動著農業的不斷發展,隨著人口數量得增值,人們對農產品的需求大大提高。因此,當前農業發展對其農產品,即瓜果蔬菜等進行了大量種植。但由于不斷發展的經濟技術以及不斷變化的生物環境,在當前的農產品種植過程中,存在大量的病蟲害問題尚未有效解決。病蟲害是農產品種植過程中的一大危害,其嚴重影響了農產品的生產發展,阻礙了農產品作物的順利生長。而當前溫室種植中最為普遍的即是蔬菜白粉虱的蟲害問題,蔬菜白粉虱嚴重影響了蔬菜的正常種植。現通過對蔬菜白粉虱的相關研究,合理規劃其白粉虱的防治方法。
1 蔬菜白粉虱的介紹
蔬菜白粉虱,是當前溫室農產品種植過程中普遍性較高的病蟲害問題。蔬菜白粉虱,屬于同翅目、粉虱科,又名為小白蛾子,是一種完全變態昆蟲。據資料顯示,白粉虱的一生要經過成卵、若蟲、成蛹、成蟲四個階段。其成蟲的身體長度一般在1~1.5mm左右,身體表面呈現淡黃色;其翅面覆蓋著一層白蠟粉,停飛休息時雙翅合并呈現屋脊狀,與蛾類相似;其翅膀前端有一半圓狀遮住了白粉虱的整個腹部;其翅膀上翅脈簡單清晰,翅膀邊沿部分還分布著一排小顆粒。相較于白粉虱的成蟲,其卵長度只有0.2mm,側面上看屬于長橢圓形,基部有一卵柄,柄長大約也有0.2mm,其從葉背的氣孔處插入植物的相關組織中。初始產出時呈現淡綠色,覆蓋有蠟粉,但后來會逐漸變為褐色,孵化前主要呈現黑色。在關于蔬菜白粉虱的介紹過程中,可以了解到,白粉虱的1齡若蟲體長約為0.26mm,呈長橢圓形;2齡、3齡若蟲分別約為0.37mm、0.51mm,呈現淡綠色或者黃綠色,其身上的足和觸角都已退化,并且緊緊貼合在葉片上;而4齡若蟲被稱為偽蛹,其已經近似接近成蛹階段的白粉虱,體長已達到0.7~0.8mm,呈橢圓形,初期形狀主要呈扁平,到了后期,逐漸呈現加厚蛋糕狀,由側面觀察,可以發現其蟲體中央較其他部分稍高一些,呈黃褐色,身體背部覆有長短不一的蠟絲,并且其背部有刺。
2 蔬菜白粉虱的危害
2.1 蔬菜白粉虱造成的危害
蔬菜白粉虱是當前蔬菜種植病蟲害中最主要的一種蟲害問題。蔬菜白粉虱主要是通過成蟲和若蟲聚集生活在蔬菜的葉片表面部位,利用其自身的刺吸式口器將長柄插入植物的葉片中,以吸取植物的汁液,以此導致被害植物的葉片褪色,由綠逐漸變黃,嚴重影響相關植株的生長,令其枯萎蔫壞,甚至是令其全株枯死。同時,蔬菜白粉虱還可以制造分泌出大量蜜露,用起堆積在葉片或者是蔬菜果實上,引起煤污病的產生,嚴重影響了蔬菜農產品的商業價值,其蜜露還將堵塞植物葉片氣孔,影響植物正常進行光合作用,從而嚴重危害植物蔬菜的產量。
2.2 蔬菜白粉虱的危害特點
2.2.1 寄主較廣,危害種類雜多
蔬菜白粉虱不僅可以危害到黃瓜、南瓜等瓜類農產品的生產,還可影響到番茄、辣椒、茄子等果蔬類農產品的種植,其危害種類雜多,甚至能夠危害到豆科、白菜、蘿卜等十字花科等蔬菜,食性復雜多樣。根據當前的數據統計可以得出,現在蔬菜白粉虱的危害范圍,足足達到200多種蔬菜作物。
2.2.2 不受季節影響,繁殖能力強
蔬菜白粉虱除了危害種類雜多的特點以外,其同時具有較強的繁殖能力。蔬菜白粉虱的成蟲交配后,其平均每只雌蟲可以產下142粒以上的蟲卵。同時,蔬菜白粉虱的生長繁殖不受季節的影響,即其一年四季均可發生。據統計,蔬菜白粉虱在北方地區一年可以發生近10余代,并且每世蟲卵都可重疊,而一年雌蟲統計就可產出3000粒卵。溫度不同,蔬菜白粉虱的產卵繁殖速度也不同,20℃時,30d即可完成一代,當溫度達到27℃時,22d就可完成一代,以此可見,蔬菜白粉虱的繁殖能力隨著溫度的升高而加快,變得更加迅速。
2.2.3 趨色性強,主要呈現聚集性危害
蔬菜白粉虱的危害在蔬菜作物上主要呈上、中、下三層分布,蔬菜白粉虱的成蟲具有較強的趨嫩性,即其主要喜歡在植物的上部分葉片嫩葉的背面產卵,并且喜好黃色或者淺黃色的葉片。隨著蔬菜作物的不斷生長,蔬菜白粉虱也逐漸向上部分的葉片轉移,因此,蔬菜作物的上部分嫩葉上主要呈現成蟲、初生的淡黃色蟲卵,稍微往下則是聚集著黑色蟲卵和初領若蟲,再往下的葉片部位主要是中老齡若蟲,最后部位的葉片則被蟲蛹占據。
3 蔬菜白粉虱的相關特性
3.1 蔬菜白粉虱危害的發生規律
根據蔬菜白粉虱的相關繁殖特點,其在溫室條件下一年可以發生10多代,利用自身各個階段的蟲態,在不同的溫室蔬菜越冬繼續繁殖進行危害。由于蔬菜白粉虱的繁殖需要依靠相關溫度條件,其無法在露天場所過冬,因此溫室、溫室棚里的蔬菜種植場所為其有效提供了養分和生存機會。蔬菜白粉虱可以在春天通過溫室通風以及蔬菜苗轉移過程中進入蔬菜種植區,到了4月中旬,其蔬菜白粉虱便可在蔬菜葉片上逐漸成蟲,隨著溫度的不斷升高,其繁殖速度越來越快,葉片上的蔬菜白粉虱密集度也越來越高,即到了8、9月份蟲害分布最為嚴重。到了10月份,氣候溫度逐漸下降,蔬菜白粉虱的蟲量也逐漸減少,即又開始了向溫室遷移或者越冬等危害行為。蔬菜白粉虱的寄主較為廣泛,并且發育快、繁殖快,世代重疊,死亡率低。而為了有效保證蔬菜種植的穩定性,溫室棚的生存環境是農產品種植主要考慮的種植場所,但同時也為蔬菜白粉虱提供了良好的寄住條件。溫室棚的蔬菜栽培條件也為蔬菜白粉虱減少了天敵以及其他病源微生物,從而促成了蔬菜白粉虱的危害效率。
3.2 蔬菜白粉虱的相關生活習性
針對蔬菜白粉虱的相關研究發現,蔬菜白粉虱的羽化多發生在清晨,雌雄成蟲常常成對并排棲息于葉片背部。除了于雄蟲發生交配產卵以外,蔬菜白粉虱的雌蟲也可進行孤雌生殖,其后代都為雄性。它們的卵受到卵柄雨寄主植物之間的聯系,有效保持水分平衡,不易脫落,蟲卵孵化后也可在葉片背部短距離游走,同時可以將口器插入葉片中吸食汁液,,一代又一代繁殖重疊、固營生活。
4 蔬菜白粉虱的防治
蔬菜白粉虱是當前蔬菜種植的一大蟲害,為了保證蔬菜農產品的順利生長種植,對其蔬菜白粉虱需要采取嚴格的農業防治手段,加強蔬菜栽培管理,有效杜絕蔬菜白粉虱的危害影響。
4.1 農業防治
通過農產品種植技術,合理安排蔬菜間的種植密度,進行合理的規劃排列,對其進行科學性施肥灌水,有效保證蔬菜植物的生長營養需要,對其進行針對性施肥管理,有效提高蔬菜作物的病蟲害抵抗能力,減少蔬菜白粉虱等病蟲對其的危害。同時,蔬菜白粉虱危害較為密集嚴重的地區,即溫室棚的周圍應相對選擇菠菜、油菜、蒜苗等不耐低溫、不受蔬菜白粉虱喜愛的蔬菜作物,合理進行輪作倒茬,有效避免蔬菜白粉虱的蟲害影響,并且有效防止其蟲害向溫室棚蔓延。面對蔬菜白粉虱的危害,在蔬菜育苗或者定植的同時,應有效處理基地內存在的殘株雜草,有效防治外來蟲源的遷入。
4.2 生物防治
根據對蔬菜白粉虱的習性了解,通過對蔬菜白粉虱的相關研究,農業上的相關防治能夠有效制止蔬菜白粉虱的蔓延,但同樣也可以利用生物防治方法,通過人工釋放麗蚜小蜂或者釋放捕食性天敵中華草蛉,一只中華草蛉可以捕食白粉虱若蟲將近172頭,能夠有效控制蔬菜白粉虱的危害。
4.3 物理防治
針對蔬菜白粉虱病蟲害防治的物理防治方法主要是利用溫室白粉虱的趨色性,在其危害發生初期,利用涂滿黃色或淺綠色的木板涂上機油懸掛在棚室植株之間,與植株高度恰當,隔著7-10天重涂一次機油,由此控制白粉虱的增長,也可配用麗蚜小蜂進行防治,效果更為顯著。
4.4 化學防治
針對蔬菜白粉虱的化學防治方法主要是在于藥劑噴霧方面的防治。蔬菜白粉虱的身體覆蓋著蠟粉,具有較強的抗藥性,其多種藥劑都無法有效改善蔬菜白粉虱的病蟲害。因此,在蔬菜白粉虱病蟲害初期即對其進行防治的效果最為理想。
5 總結
我國的農業發展迅速,其農作物、農產品的種植需求不斷增強,同時,人們對農產品的質量要求越來越嚴格。因此,對于蔬菜作物的健康種植,是當前蔬菜農產品發展的關鍵目標,那么,有效防治蔬菜作物的病蟲害影響即是當前蔬菜種植必須要解決的主要問題。關于蔬菜白粉虱的防治,是當前我國農業技術生產發展過程中的一大亮點。
參考文獻
[1] 白粉虱的發病規律、危害及防治方法[J].農村科學實驗,2018(8):15-16.
[2] 張會亞,景煒明,張文超,等.寶雞市設施蔬菜白粉虱危害規律研究及防治[J].蔬菜,2016(6):75-77.
[3] 榮海濤.溫室白粉虱防治現狀及防治技術[J].吉林農業,2016(9):102.
[4] 陳志忠,劉殿敏.蔬菜田白粉虱發生危害特點及綜合防治對策[J].種業導刊,2014(5):26-27.
[5] 黃藝標.蔬菜白粉虱的危害與防治[J].福建農業,2013(5):18-19.
[6] 竇永.白粉虱的發生與防治[J].現代農業科技,2012(8):170-171.
[7] 郭晉太,韓建明,張煥麗,等.溫室白粉虱的發生規律及無公害綜合防治對策[J].河南職業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03(2):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