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鵬驥
近日,醫院普外科接連收治了多個“小便像醬油一樣,眼睛黃、皮膚黃”的患者。雖然他們的表現很相似,且都是黃疸患者,病因卻大不相同,這也導致治療方法大有差別。今天就借著這幾個病例,向大家介紹一下黃疸患者的診治。
病例一 76歲的趙大爺住院一周前無意中發現自己的小便非常黃,同時還出現了皮膚瘙癢的情況。家人發現趙大爺的皮膚變暗了,白眼球也黃了。住院檢查后發現,原來是他的膽管末端被堵住了。趙大爺接受了根治性的胰十二指腸切除手術,術后病理檢查證實為膽管癌。趙大爺術后恢復良好,小便、皮膚和鞏膜顏色都恢復正常,身上也不癢了。
病例二 43歲的王先生近1個月反復“胃痛”,因為工作忙就自己買些治療胃病的藥服用。近3天他發現小便像醬油一樣,白眼球也有些發黃,到醫院檢查后發現膽管里有一顆1厘米大小的石頭,膽囊也存在多發結石。經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膽管切開取石術后,王先生的小便顏色很快恢復正常,肚子也沒再痛了。
病例三 37歲的趙女士一周前開始感覺手部的皮膚發黃,眼白也呈亮黃色。門診檢查發現她的總膽紅素為300微摩/升,住院以后進行了全面檢查,結果發現各種病毒學指標、自身抗體等都是陰性,肝膽超聲也未發現明顯異常。追問病史獲悉,患者在兩周前胃不舒服,服用了一些成分不明的湯劑。通過應用保肝藥物調理,患者的黃疸指標逐步穩定下降 ,皮膚和眼睛的顏色也恢復了正常。
黃疸有真有假
鞏膜、皮膚、黏膜及其他組織出現黃染的現象稱為黃疸,根據血清膽紅素是否升高分為假性黃疸和真性黃疸。
假性黃疸 由藥物或食物中的色素導致,血清總膽紅素不高,一般皮膚黃染,鞏膜較少出現黃染。
真性黃疸 各種原因導致的血清總膽紅素超過正常檢測范圍上限,皮膚、鞏膜均黃染。
假性黃疸主要與進食富含胡蘿卜素的食物或含黃色素的藥物有關,比如食用了過多的胡蘿卜、橙子、南瓜等可導致假性黃疸。假性黃疸不會對身體造成嚴重傷害,只要找到相關的食物或藥物,不再大量攝入即可,無須特殊治療。
真性黃疸是一種需要臨床診治的疾病。血清總膽紅素超過正常檢測上限即可診斷為真性黃疸,當總膽紅素數值超過34微摩/升時,可引起明顯的皮膚、鞏膜黃染,能夠被人眼直接識別,稱為顯性黃疸。總膽紅素數值越高,皮膚、鞏膜黃染越明顯。
根據發病機制不同,可以將真性黃疸分為梗阻性黃疸、肝細胞性黃疸和溶血性黃疸。病例一和病例二的患者屬于梗阻性黃疸,需要通過外科手術解除梗阻進行治療,因而臨床上又將梗阻性黃疸稱為外科黃疸。而病例三屬于肝細胞性黃疸,需要通過藥物治療。溶血性黃疸同樣需要藥物治療。因此,肝細胞性黃疸和溶血性黃疸又被稱為內科黃疸。
◎梗阻性黃疸的表現以直接膽紅素升高為主,可能的病因是膽管癌、膽管結石、胰頭癌等。
◎肝細胞性黃疸表現為直接膽紅素和間接膽紅素平行升高,可能的病因是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病等。
◎溶血性黃疸的表現以間接膽紅素升高為主,可能的病因是海洋性貧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等。
出現黃疸,別管“真假”先就醫
當發現小便顏色加深,皮膚和眼睛發黃時,建議盡快到醫院普外科或消化內科就診,向醫生詳細說明病史,醫生會通過檢查尿常規、肝功能進行初篩。確診血清膽紅素升高者,要做腹部超聲檢查有無膽管擴張。存在膽管擴張者為外科黃疸(梗阻性黃疸),要到普外科或肝膽外科診治;沒有膽管擴張者,考慮為內科黃疸,要到消化內科或血液科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