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衡
冬季是老年病的高發季節,而多數心腦血管病的誘因是感冒。為保證老年人安全過冬,預防多種疾病發作,須特別注意以下幾點:
補鐵防寒有效果
入冬后,許多老年人感到全身發冷,手、足等末梢部位尤甚,這可能與身體缺鐵有關。
身體鐵缺乏可引起缺鐵性貧血,對寒冷敏感,使人皮膚蒼白、易疲勞。
專家指出,補充富含鐵的食物可提高機體的御寒能力。冬季怕冷的人除了攝入充足的熱量外,應適當多吃些富含鐵質的食物,如動物血、蛋黃、芝麻、黑木耳、紅棗、綠葉蔬菜等。
外出護好頭頸部
研究表明,在寒冷天氣,心腦血管疾病發病人數明顯增加,死亡率也顯著升高。
頸部屬于暴露部位之一,它是最怕冷的,有寒風鉆進脖子里,全身都會打冷戰,往往誘發咳嗽;另一方面,如果頸椎、腦部有基礎病變,加上天氣冷時血管收縮,很容易造成腦血管供血不足。所以,戴絨帽子和厚圍巾能讓頭頸部暖和,起到防寒的保健作用,從而預防某些老年人慢性病的發作。
此外,要及時增減衣服,加強保暖,避免溫差變化過大引發感冒和心臟病。
干家務活用熱水
現實生活中,有些老年人在寒冷季節做家務時頻繁使用冷水。相關調查顯示,50歲以上的家庭主婦中,有86%的人不同程度地患有關節病和婦科病,長期接觸冷水是造成這些疾病的“罪魁禍首”之一。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老年人應盡量避免冷水的刺激。有條件的應該在洗衣、做飯、保潔等家務活中使用溫水。
加強保暖 減輕關節痛
冬季是骨關節疾病的高發期。人體持續受涼和溫差過大均可引起關節疼痛,老年人患關節炎的人數比例明顯高于其他人群。
老年人若有關節疾病,應提早穿上厚衣服,每天至少早晚兩次開窗通風,但應避免吹對流風,以防感冒。當外界氣溫低于18℃時,必須開暖爐、暖氣等取暖設備。避免長時間在寒冷環境下工作、生活,避免關節處接觸涼風。
在飲食方面,應注意補鈣和維生素。應特別指出的是,登山、爬樓梯等運動不適合關節疾病患者,應選擇散步等運動方式,因為關節過分活動會造成關節勞累、損傷。正確做法是發現關節疾病癥狀后立即到醫院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