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雨 陸曦
摘要∶隨著我國建筑行業的迅猛發展,帶動了建筑設計行業的技術革新與進步。在當今市場環境越來越激烈的大環境下,進行建筑設計創新就顯得 十分必要。在現代建筑設計中,設計人員在全面了解建筑設計的基礎上,不僅需要考慮到最基本的使用功能,還應在建筑的現代科技應用、可持續智能化發展等方面進行不斷創新。本文針對現代建筑設計的方法以及未來發展趨勢進行探討。
關鍵詞∶現代建筑:設計方法:發展趨勢
1現代建筑設計的方法
1.1重視多樣化的功能
傳統的建筑設計十分單一、模式化,隨著科學的進步與社會的發展,現代建筑設計與時俱進地采用相應的智能系統來滿足新建筑的結構和材料,從而增強建筑的使用性與功能性。當代新型的建筑設計借助 BIM 等參數化的設計軟件,實現了建筑設計語言的表達與建筑的結構、空間、設備等技術設計參數之間的交流與轉換。從而使建筑的空間結構得到更加準確的表達,在滿足建筑的功能需求的同時,減少了技術條件對建筑設計的限 制,增強了建筑藝術層面上的內涵。
1.2正確的結構設計
提高現代建筑的有效利用與建筑結構的設計密切相關。設計師必須首先對建筑物進行整體結構設計,以確保建筑物的結構設計科學合理。在現代建筑設計整體過程中,建筑空間和建筑結構兩者之間相互影響。在建筑物的整體結構設計中,設計者必須首先確定建筑的用地面積和建筑規模,因為這將影響建筑物的整體空間使用。結構設計應布局合理、空間感強,設計理念符合現代人的需要,采用正確的結構設計。然后根據實際情況,合理開展建筑結構設計,確保建筑物的實用性和安全性。
1.3在建筑設計中體現人文關懷
建筑學是研究建筑與人和環境的學科,建筑設計需從人的要求出發,建筑并不是簡單的將各種建筑材料與空間拼接成一體就可成為建筑。在考慮建筑的包容性的同時,還要體現自己的獨特的設計思考。建筑是建筑師思想的寄托與表現,因此建筑設計中應融人相應的人文情懷。例如,立在神廟、宮殿及廣場上的方尖碑是古埃及的杰作之一,是古埃及崇拜太陽的紀念碑。其外觀由下而上逐漸縮小,頂端形似金字塔尖,當太陽東升照到碑尖時,會反射耀眼的光芒。方尖碑是除金字塔以外古埃及文明最富有特色的象征,常用在宗教中用以奉獻太陽神阿蒙,也可用來紀念法老,是當 時埃及人的精神指引和其的文明象征。方尖碑強化了當時人們的歸屬感,體現了當時的價值追求。又如在圖書館建筑中加上綠化設計,綠化面積的提高不僅帶來讀者學習質量上的提高,還會放松讀者的身心陶冶情操。這是圖書館建筑中的人文體現。再如我國拉薩寺院的建筑設計風格,外圓內方的曼陀羅形象是藏傳佛教精神的體現,也是多元文化與建筑技術融合的產物。因此建筑設計不僅要尊重環境的整體性和多樣性,更重要的是要抓住建筑中人文關懷這一重要的要素,這將影響建筑整體的藝術形象,而這正是建筑美學的關鍵所在。
1.4考慮建筑的可持續發展
可持續發展是當前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重要主題,而建筑作為人和環 境之間交流的載體,現代建筑設計也要趨向可持續建筑發展方向。建筑設 計過程中設計人員需秉持可持續的建筑設計理念,更好地處理建筑設計與 自然之間的關系。設計人員在為人類打造良好居所的同時,還要結合自己 的專業,從材料、能源及新技術等各個方面使建筑與周圍的自然環境更好 的協調統一;而更重要的是利用自己的專業優勢減少建筑對環境的污染。 在盡可能使用環保綠色的建筑材料的同時,也應通過相應的建筑設計手法 實現節能減排、資源的再利用等切實可行的環保措施。"金山銀山不如綠 水青山",現代建筑的設計不僅是建筑本身,而是關系到社會的整體生態環境狀況。建筑設計工作前期的選址應滿足合理規劃,在之后的污水管道 設計、能源利用、大氣排放、環保或綠色建材的使用上都需考慮可持續發展。 而這又包含多個學科的協同工作,需建筑師與其他專業工程師的共同配合。 在設計與施工中不僅可以利用太陽能、風能等綠色能源,還可以創新傳統 技術,支持建筑新技術,并且還可以可使用一些現代生態建筑的技術策略來更好地實現建筑設計的可持續性發展。比如在建造過程為減少電能的使用而充分利用太陽能,同時充分利用季節的主導風向,在資源利用和場地設計方面積極采取一些適用于當地條件的措施,力求使用可再生資源,不 使用有害揮發性材料,保證人們居住空間安全舒適。在我國當前傳統建筑技術和新技術綜合運用的基礎上,我們也要集思廣益,借鑒國外的一些優 秀的建筑生態模式,充分考慮建筑節能與可持續的發展理念,不斷更新新 技術、新材料來促進我國建筑設計行業更好的發展。
2現代建筑設計的未來發展趨勢
2.1自然發展
基于我國經濟現處于可持續發展階段,應大力提倡"綠色"經濟發展。 綠色建筑是一種經濟循環的體現,是以最小的投人實現最大的能耗控制,因此建筑師必須將綠色思維引人現代建筑的設計中。隨著環保教育的加強,人們的環保意識也逐步增強。良好的綠色生活環境與我們密切相關,環境 保護的概念在建筑設計中越來越受到重視。綠色環保理念在建筑設計中的應用是未來的發展趨勢,人們更渴望一個自然健康的生活環境,這反映在生活的各個方面。建筑師貼近社會、貼近生活,將綠色與自然的設計融人建筑中。 現代建筑設計正在向綠色友好可持續方向發展,并將有更好的前景。
2.2服務的便捷化
作為人口集中地區,城市生活對服務的便利化需求尤為明顯。近年來,人們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不斷提高,現代生活水平的追求也明顯提升,建筑設計也必須實現高效率和便利性。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所接觸到的設施,如自動售貨機、電腦查詢導航、自動售票檢票、通道自動關閉和感應系統等,都反映了現代技術對人們生活質量和工作效率的影響,建筑設計也是如此。 在進行建筑設計工作的過程中,我們應該從使用者的角度來思考,充分認識到人的主導地位,最終實現其存在的價值。
2.3藝術美感
現代建筑發展的主要思想是以人為本,以人為建筑使用的主體,同時滿足現代審美要求。自然是設計靈感的主要來源,對于目前現代建筑的設 計,在美學和藝術意義上也提出了更高的需求。鑒于這些更高、更新的要求,具體的設計方法也應做出必要的創新,以滿足日益增長的審美和藝術感的 要求。對于這種創新的表現,主要要求設計師與時俱進,增強對現代建筑審美和藝術的理解,在具體設計過程當中做到積極思考,最終現代建筑的設計水平才能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2.4現代發展方向
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是現代化的必要條件,因此,將現代技術元素融人到建筑設計中也是未來的主要趨勢,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促進了中國建筑業的發展。建筑師應盡快熟悉新事物,使之更合理地應用于現代建筑設計中。現代建筑設計的思維方向是促進建筑設計發展、豐富空間功能、優化使用體驗、提高設計效率。
結束語:總之,建筑設計在社會發展中占據的地位是不可估量的。現 代建筑的發展必須滿足人們生活生產和使用的需要,因此,可以看出,現代建筑需要在快速適應社會發展的基礎上不斷改進,以避免虛擬和無用的建筑物。建筑設計中,設計師必須注重構成元素和設計技巧,并選擇科學 合理的設計方法。在整個設計的開展過程中,與適合的設計技術相結合,才能進一步的促進現代建筑的可持續發展。現代建筑設計整體目標非常長遠,所以創新是非常重要的。例如,要體現實現綠色環保的人文理念和適 應經濟發展要求,積極引用國內外先進的設計理念和技術,從而不斷的為 中國建筑業的創新發展和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王瑜. 外來建筑文化在嶺南的傳播及其影響研究 [D]. 華南理工大學 .2012
[2]程劍.從現代建筑設計發展趨勢到智能建筑有關問題的探討[J].消費導刊,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