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高,張敏,林開宇,李斌華,胡中立,張強
江西中醫藥大學附屬南昌市洪都中醫院,江西 南昌 330006
全髖置換術(THA)是臨床治療終末期骨關節炎等疾病的重要手段,可有效緩解患者疼痛、重建關節功能,改善病情[1]。但THA 術中需切開臀部肌肉群,清創病灶部位,勢必會引起圍術期大量出血,增加同種異體輸血,增加免疫抑制、輸血不良反應風險[2]。另外接受THA 治療的患者大多合并多種基礎疾病、身體條件較差,增加圍術期風險,術后易出現貧血,影響早期功能鍛煉,故有效減少圍術期出血量,提高手術安全性至關重要。氨甲環酸(TXA)能直接作用于纖維蛋白溶解酶原分子賴氨酸結合位點,逆性阻斷纖維蛋白溶解,促進血液高凝狀態,逐漸被應用于關節置換領域[3]。但TXA使用時間、劑量和途徑尚未得到統一定論。本研究分析THA 使用TXA 安全及有效性的臨床效果。具體情況如下。
選取2018 年8 月至2020 年9 月在江西中醫藥大學附屬南昌市洪都中醫院行THA 術治療的125 例股骨頸骨折患者,符合《外科學》[4]中相關診斷標準,經X 線片檢查確診。按治療方式不同分為對照組(25 例)和試驗組(100 例)。對照組女10例,男15 例;年齡(68.21±2.14)歲,年齡范圍60~75 歲;體質量指數(BMI)(23.45±0.41)kg/m2,BMI 范圍22~25 kg/m2。試驗組女43 例,男57 例;年齡(68.45±2.09)歲,年齡范圍61~78 歲;BMI(23.51±0.38)kg/m2,BMI 范 圍22~26 kg/m2。兩 組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符合醫學倫理原則要求。
兩組患者均由同一組醫生在全麻下實施THA術治療,用經典髖關節后外側入路且假體植入類型相同。假體植入后試驗組用TXA(輔仁藥業集團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8120)治療,試驗1組:手術切皮前0.5 h,在0.9%氯化鈉注射液(NS)100 mL 中加入TXA 10 mg/kg 行靜脈滴注。試驗2 組:關閉切口前,在NS 100 mL 中加入TXA 2 g,注射入關節腔內,夾閉引流管1 h。試驗3 組:縫合前,在NS 100 mL 中加入TXA 2 g,注射于關節囊周圍,注射后立即關閉切口。試驗4 組:切口關閉后,在NS 100 mL 中加入TXA 2 g,由引流管注入,夾閉1 h。對照組不用TXA 等藥物。
(1)比較兩組圍術期指標,即術中失血量、隱性出血量、術后引流量。(2)參考Harris 評分標準對各組術后3 個月時關節功能恢復情況評估,滿分為100 分,分值越高者關節功能恢復越好。
用SPSS 24.0 統計軟件分析數據,以例(%)表示計數資料,用χ2檢驗,用表示計量資料,多組比較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兩兩比較用SNK-q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試驗組術中失血量、隱性出血量、術后引流量均低于對照組,試驗1 組各指標<試驗2 組<試驗3 組<試驗4 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各組圍術期指標比(mL,)

表1 各組圍術期指標比(mL,)
注:與對照組相比,aP<0.05;與試驗1組比,bP<0.05;與試驗2組比,cP<0.05;與試驗3組比,dP<0.05。
各組術前Harris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術后Harris 評分均高于對照組,且試驗1 組>試驗2 組>試驗3 組>試驗4 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各組Harris評分比較(分,)

表2 各組Harris評分比較(分,)
注:與對照組比,aP<0.05;與試驗1組比,bP<0.05;與試驗2組比,cP<0.05;與試驗3組比,dP<0.05。
各組治療期間均無明顯不良反應發生。
THA 假體具有機械強度佳、耐磨性好、生物相容性好等優點,可盡早恢復患肢功能,是治療晚期髖關節疾病及股骨頸骨折的重要手段[5]。因髖關節自身存在豐富的血運,THA 術中需大范圍切開髖關節周圍組織,對局部軟組織、血供損傷較大,處理髖臼相對復雜,會延長手術用時,對機體造成的創傷較大,增加出血量,同時手術操作會促進體內纖溶系統活化,使纖溶亢進,增加圍術期失血量[6-7]。TXA 屬于賴氨酸合成衍生物,與纖溶酶原的賴氨酸結合位點親和性較強,可使其飽和,阻斷含賴氨酸殘基的纖維蛋白和纖溶酶重鏈間相互作用,減少纖維蛋白的酶解,降低纖維蛋白活性,最終起到止血目的[8-9]。因行THA 治療患者多為老年人群,其生理功能減退,會減緩藥物代謝速度,易造成藥物蓄積于體內,會影響TXA 分布、排泄,其給藥方式受到醫者關注。
本研究中,試驗組術中失血量、隱性出血量、術后引流量均低于對照組,各指標試驗1 組<試驗2 組<試驗3 組<試驗4 組;試驗組術后Harris 評分均高于對照組,且試驗1 組>試驗2 組>試驗3組>試驗4 組;各組治療期間均無明顯不良反應發生,提示THA 用TXA 治療能減少圍術期出血量,改善髖關節功能,而切皮前0.5 h 靜脈滴注效果最佳。關節囊周圍注射靶向作用于創面,會在短時間內使局部藥物達到較高水平,但注射時間需1~2 min,延長手術時間。關節腔內給藥能可直接應用于出血部位,抑制纖維蛋白溶解,穩定凝血塊,減少血液丟失,發揮止血作用,還能降低吸收入血液的濃度,但其水平過高易引起局部微小血栓等情況[10-11]。切口關閉后注入引流管則難以有效抑制術中出血。靜脈使用TXA 可經循環系統全身吸收,使藥物達到某些局部給藥難以達到的部位,能更快、更直接作用于截骨創面,同時可用于全身范圍抑制因手術活化的纖溶亢進,減少失血[12]。TXA 抗纖溶作用可持續8 h,手術切皮前0.5 h 靜脈滴注可有效抑制機體應激性的纖溶亢進,減少圍術期失血量與術后引流量,利于早期行功能鍛煉,促進髖關節功能恢復。
綜上所述,THA 用TXA 治療能減少圍術期出血量,改善髖關節功能,安全性較高,而切皮前0.5 h靜脈滴注效果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