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運美 邵澤宇 李 慧 賀 萍
(1.九三糧油工業集團有限公司,黑龍江 哈爾濱 150090;2.招商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后海營業部,廣東 深圳 518000;3.黑龍江農墾管理干部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8)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對于農業企業,加強企業文化建設有助于塑造積極向上的集體性格,實現思想統一、步調一致,這對更好地凝聚力量、為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具有非凡意義。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由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向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邁進的關鍵時期。從國家層面,加強文化建設已上升到與政治、經濟同等重要的位置,并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總體要求。
當前,文化已成為國家高效發展的重要途徑及力量之一。從企業的角度出發,要想充分增強其核心競爭力,就需要注重發揮企業文化建設的作用,推動企業經濟的高效、長足發展。所以,加強企業文化建設,在農業企業的持續高質量發展中占據著至關重要的地位,對其發展有著重要的引領作用。
企業文化是企業的靈魂,是企業高質量發展的精神源泉。
農業企業是農業產業健康發展的引擎,其經營發展的好壞與農業產業的健康發展息息相關,也關系到“三農”問題能否順利解決。農業企業的長足發展和進步,在推動本地區經濟增長、帶來較多就業機會的同時,還能為滿足人民消費升級,增強獲得感發揮積極作用。而在農業企業中,企業文化為其發展可以提供了有力引導、凝聚、約束等功能,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縱觀國內的農業巨型農企,如北大荒集團、中糧集團等,之所以能夠在短暫的70多年發展歷程中快速成長壯大,除了受益于國家的政策引導支持,得益于不斷地改革創新發展外,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它們注重企業文化塑造,經過數十年積淀,形成了獨有的企業文化,成為其不斷前行的引力和動力。北大荒集團經過74多年的發展,形成了以北大荒精神為核心,融合軍旅文化、移民文化、知青文化、黑土文化等多元文化元素和現代化大農業特質,培育了以北大荒文化為重點的企業文化,成為北大荒集團開發建設時期戰天斗地、艱苦創業的強大精神動力,成為新時期北大荒維護國家糧食安全“壓艙石”戰略使命,和推進“三大一航母”建設強大的價值引領力、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推動力。中糧集團在72年的發展歷程中,秉承“忠于國計,良于民生”的戰略使命,“嚴、實、廉”的工作作風,以及“品牌、品質、品格”的企業經營理念,形成了中糧使命、中糧作風、中糧理念為一體中糧文化的核心內涵,成為中糧集團凝聚全體員工智慧和力量,聚力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一流大糧商的精神食糧和動力源泉,文化已經成為中糧集團聚焦經營高質量發展的核心競爭力。這些巨型農企通過明晰并踐行其價值主張,為公司規模擴張和高質量發展創造了重要條件,這對于國內一般農企來說尤為值得借鑒。
正是因為企業文化在現代經濟發展中,特別是在企業競爭中,能夠建立起強大的企業向心力,所以企業文化才能夠具有如此強大的力量,成為一種支撐企業有效發展的強大內力。而判斷企業是否具有強大的競爭力的重要條件之一,便是企業是否發揮出了企業文化中的人才效用,即吸引、留住人才,保證企業人才的穩定性。企業在目前激烈的角逐中,現已由基本的技術、產品,逐漸轉向于深度的人才及文化的競爭。人才在集體中占據著至關重要作用,排在首要位置,而在企業文化中,所具有的向心力則可增強員工對企業的忠誠度,為企業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從而為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固的基礎。而在當今時代,企業凝聚力的高低是企業競爭力強弱的重要表現,企業文化建設成為企業發展壯大的必然要求,也同樣是農業企業面對激烈競爭的必然選擇。通過對企業文化進行構筑,將不同類型的人聚集于統一環境中,并為其相同的目標及成果進行努力,從而將個體對文化的認知與集體的發展方向密切統一,使其對企業具有高度的認同感以及同舟共濟的使命感。特別是在企業遭遇經營困境時,優秀的企業文化可以使員工與企業間形成一股宏大力量,齊心協力,戰勝困難,走出困境。
企業文化在企業的發展中通常扮演者指揮官的角色,無時無刻不在對員工發揮著引領的作用,從而保證員工朝著正確的道路前進,同時也對員工在思想及行為上進行了合理的約束。好的企業文化,可以在企業上下形成統一的價值觀、態度、行為和積極向上的風尚,這有利于不斷提升企業員工整體素質。更重要的是,通過企業文化的宣貫和引導,企業員工能夠在日常工作當中把握正確的發展方向,提高站位和格局,能夠將企業的長遠目標付諸行動。對于農業企業而言,有利的質量文化、綠色文化是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動力。食品安全猶如食品企業的生命,通過質量文化體系的構建和宣貫,統一員工和管理層在生產中共同遵守的價值觀和行為準則,將產品質量安全視為生命線,從而高度防范相關食品安全問題的出現。同時,在企業文化的正確引領下,企業產品質量可以實現穩步提升,客戶滿意度持續上升,為企業帶來更高的利潤。
從根本上來說,企業文化的宗旨是為增強企業實力提供有力的文化思想及發展規劃。企業要實現高質量的發展,形成充滿活力的企業氛圍,則要以高質量的企業文化作為前提。而對于很多企業來說,存在著基層員工并不能將高層的相關經營理念有序地貫徹推行,從而導致組織不能夠進行高速的運轉,員工的主動性得不到有效的提升,甚至帶來負面影響的現象,其原因主要在于沒有很好地構建和傳播企業文化,員工未能對企業文化進行理解并付諸實踐。企業文化可以起到運營高效導引的作用,可以通過對管理者的思想及方向以企業文化的形式進行呈現,使員工進行有效的學習及貫徹,進而促進企業能夠精準高效運營。因為核心價值觀一致、文化理念一致,使工作目標理解的更加深刻,工作的執行更加精準,進而使工作效率極大提升,并收獲良好的工作效果。
企業管理體制與經營狀況二者相互違和的現象,在農業企業中普遍存在,導致矛盾發生,從而降低管理時效性和有序性,嚴重的甚至會阻礙農業企業前進的步伐。而鑄造優秀的企業文化,充分發揮其潤滑劑、調和劑的作用,是處理困難與障礙中最切實可行的措施之一,將企業文化與管理制度進行高度的交互融合,使其相互滲透、相互支撐,充分彰顯人本與和諧;通過企業文化的帶動引領,將管理中的一些創想、體系、措施充分地完善,并利用企業文化的理念提升員工的主動性及自覺性,形成以企業為核心的意識,內化于心、外化于行,規避消極態度,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圍,提升工作效能及企業管理效果。
大多數農業企業與基地農戶采取訂單模式開展產業化生產經營活動,在分工方面,農戶負責種植,農業龍頭企業負責深加工、銷售和研發。在此模式下,往往由于農戶與企業之間缺少利益聯結機制,從而導致二者在合作中的相互配合效果不盡理想。當糧食或農業原料價格上漲時,就會出現企業缺乏吸引力、上游農戶不履約的情況,而給企業經營帶來較大風險。而當企業文化成功構建并得到上下游合作伙伴的認同后,比如龍頭企業的誠信文化、擔當文化(不讓農民吃虧的理念)、共享文化等,企業文化就可以充當企業和農戶之間的無形紐帶,起到粘合的作用,可以幫助推動問題迎刃而解。
十年企業靠經營,百年企業靠文化。企業文化并非一日之功,需要持久努力一以貫之,可謂任重而道遠。對于農業企業來說,更具挑戰,需要全體員工的參與支持,更需要領導的堅強決心和有力舉措,才能保證抓出質量,抓出成效,從而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