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海東
(陜西省土地工程建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陜西 西安 710075)
近年來,我國整體經濟形勢正逐漸轉型,與此同時,振興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的土地綜合整治工作、整體目標以及基本流程應進行革新與完善,并通過多部門的工作配合,最終保證土地綜合整治工作的思路更為創新。根據相關數據分析,整治工作的思路較偏向于戰略發展層面,缺少以資源綜合利用為視角的整治工作構思,不利于整治工作的發展。以鄉村振興為目標,工作環節注重經濟發展、生態保護,同時融入綜合整治工作策略,以實現全域土地整治工作的目標
[1]。
全域土地綜合整治是指以鄉鎮為主要的實施單位,以土地整理復耕開發為主要的技術手段,借助城鄉用地平臺,對已經造成一定破壞的閑置低效利用及未能開發的土地進行綜合整治的活動,全域綜合整治是對土地綜合整治的積極回應,可以促進土地綜合整治,保護集約開發,促進實施農村鄉村振興,促進城鄉一體化協調發展。土地整治主要是充分利用現有的農村耕地資源,將耕地資源進行收集整理,并依據現有的社會經濟技術條件進行合理的分配,發揮土地價值,滿足社會發展,提升農村農業生產效率。對于全域土地綜合整治來說,需要充分考慮土地整治的各方面因素,并制定科學合理的整治規劃方案,對各項整治工作進行統籌安排,并運用合理的技術手段解決土地整治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對土地整治規劃進行全方面規劃滿足土地整治的技術設計要求。
整治工作在不同時期均發揮著重要工作價值,傳統土地整治工作中較為重視耕地保護工作,新時期的整治工作更應重視生態工作,同時應重視優化農業設施。在一線工作過程中,陜西土地綜合整治工程已經取得積極成果,但在具體整治工作過程中,仍存在一定問題。
新時期的整治工作環節,部分工作人員因對相關政策理解不全面,將整治工作籠統地認定為是對土地資源的綜合利用,從而造成工作上的疏漏,忽視人居環境的改善工作,最終影響工作效果[2]。
陜西地域內自然生態環境較為脆弱,因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造成的生態環境破壞,這是新時期整治工作的重點內容,在工作中,需要以政府部門的提出的生態與經濟綜合發展的戰略目標,融入科學系統化的工作思路,將受破壞的生態環境進行修復,最終在整治工作中體現出生態保護工作的效果。現階段工作仍存在不足,部分工作人員因對相關政策理解不全面,忽視生態修護工作開展,最終影響工作效果。
通過工作開展取得的成果分析,整治工作屬于系統性工作,過度專注單一層面,試圖以此完成土地整治,勢必影響工作效果,最終造成土地功能的失衡。縱觀新時期的整治工作,體系不完善、監管不良等問題頻頻發生,為保證整治工作全面開展,應先保證工作體系的建立,最終推定工作進展。
依據陜西農村發展趨勢,農業生產與農產品經營,仍是農村重要的經濟結構,部分地區已形成現代化農業生產模式,以此為工作思路,確立整治+農業的工作架構,借助多部門工作的配合,最終通過整治工作擴大農業種植面積,在基礎環節保證農業土地的整治種植效果,在相關部門給予的資金扶持下,逐步完善農田配套設施。整治工作與現代化農業的相互融合環節,并避免出現局限性問題,重視土地的綜合利用,同時以經濟視角再次帶動農村經濟發展,其原因是整治工作的核心是對空間資源的規劃與利用,工作環節應結合當地農業發展狀態進行具體工作部署,最終使農業生產在整治工作的全方位推動下,使農業與文化產業相互融合,強化當地農業生產的附加價值。
鄉村建設工作,是當今時期促進農村發展的整體部署工作,科學全面型的建設工作,可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實現資源高效利用與保護的戰略性工作,縱觀新時期的經濟發展形勢,整體呈現快速增長模式,以全面發展為視角,鄉村建設更應注重高質工作。新時期整治工作應與鄉村建設工作相互融合,以鄉村建設工作全面部署為視角,整治工作環節應注重結合當地空間環境特點,改善不利于農村發展的地形條件,將工作環節融入文化工作與民俗工作,最終系統完成土地整治。首先,應堅持美麗鄉村的工作部署,整治工作過程不應與戰略計劃出現沖突,為保證整治效果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工作環節始終跟進美麗鄉村建設工作步伐,對農村居民傳遞新時期的部署目標,同時對農村建設工作進行全面系統的設計與構思,對整體農業產業以經濟視角分析工作策略,最終在民、村以及農業產業結構三方面完成整治工作。其次,應重視聚集規劃,此過程應適用于未集中居住的較為落后的農村,通過整治工作的全面部署,改善該部分農村的居住條件,以美麗鄉村構建為視角,高質完成整治工作[3]。最后,融入文化工作,鄉村建設與整治工作均不能脫離人文文化的滲透,以鄉村地域系統內多系統的融合工作,包括人文文化工作、科學與發展的經濟工作,以在人文文化層面促進多項工作融為一體,需要系統科學的明確工作方向,最終為土地整治提供更全面的架構。
整治工作屬于系統性工作,高質量整治工作對生物保護、生態發展均具有利影響。
1.農田布局
科學化的農田布局是整治工作的側重點,土地整治部門應與規劃部門協同工作,面對被破壞的生態結構,先構思出全新的布局方式,以此為生態修復工作提供便利。因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造成的生態環境破壞,是新時期整治工作的重點內容,以政府部門的提出的生態與經濟綜合發展的戰略目標,融入科學系統化的工作思路,將受破壞的生態環境進行修復,最終在整治工作中體現出生態保護工作的效果。
2.景觀設計
整治工作應與景觀設計相互融合工作,整治工作過程中增加生態景觀建設環節,以此修護已被破壞的生態環境。
3.工程建設
工程建設過程容易造成環境破壞,整治與環境治理融合工作環節,避免出現因項目建設工作造成的環境破壞問題,降低土地整治在建設過程中對生態環境的破壞,保護農田的生態結構,以此修護生態環境,重建土地生態系統服務功能,提高土地生態涵養能力。
土地整治工作與文化產業相互融合,可帶動經濟發展,以旅游項目為核心,前期先進行生態修復工作,而后建設相關旅游項目[4]。土地整治工作與旅游項目或文化產業相互融合,主要指合理結合實際發展需求,有效協調土地總供給總需求,從而確保土地資源可以得到有效的利用。整治工作環節更側重生態修護工作,在此基礎上增加文化建設與經濟發展項目的建設,合理有效地利用土地資源,整治環節通過戰略部署與實施,通過整治工作的全面部署,完成生態建設工作,以文化產業與旅游項目開展為視角,高質完成整治工作,融入文化工作的整治環節,不能脫離人文文化的建設,陜西鄉村地域系統內多系統的融合工作包括人文文化工作、科學與發展的經濟工作,以在人文文化層面促進多項工作融為一體,需要系統科學的明確工作方向,最終建設出文化傳承型、生態美好型的文化項目,提升整治工作的價值[5]。
綜合上述,本文總結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的幾點策略,土地整治作為重要工作項目,需要從經濟視角、發展視角以及生態視角進行系統分析,先完成思路與架構的總結,實際工作環節重視土地的多功能性,重經濟發展、生態保護,同時融入綜合整治工作策略,以實現全域土地整治工作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