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 藝
(渤海大學,遼寧 錦州 1210000)
鄉村是自然社會經濟多項特征的集合,中國改革開發至今已經歷了40多年,中國的農村得到了巨大的發展。十九大報告中首次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這一戰略的提出給廣大農村帶來了發展的新機遇。
2021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72周年,國內農村至今經歷了好幾個發展階段,從最早的包產到戶發展到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1983年國家的農村已經取得了較大的成果,當時國內農村經濟已經取得了較大發展,農民的生產積極性隨著經濟收入的增長而不斷提高。改革開發的40多年里,國內農村,農民和農業生產都經歷了變化。隨著改革開發的逐步加快,農村也面臨著更多的問題。現在中國的農村存在的普遍問題是農村產業不發達,生產方式不協調,同時農村的經濟無法滿足農民的剛性需求,農民外出打工的比例不斷提高。
習近平總書記曾明確指出,社會民生的一個關鍵問題就是解決農村農業和農民這個“三農”問題,因此全黨的工作就必須要好好地去解決“三農”問題,在農村更好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國的小康社會,與農村的“三農”問題緊密相連,因此我們必須重視“三農”問題,全黨都要重視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性,制定合適的發展目標,保證發展方向,以更加積極有效的方式推動“三農”工作的發展。美麗鄉村的建設將成為鄉村振興的堅實基礎,人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質量、居住的生活環境的美好向往以及人們的幸福感都是美麗鄉村實施的重要推手,美麗鄉村的規劃實施有助于推動社會的全面發展,不僅關乎民生福祉,還關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中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發展和全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緊密聯系的,而黨的組織戰斗能力更是影響這些的重要因素。因此,要注重基層工作的管理、資源和服務作用,利用相關的各種措施,加強基層黨組織的工作能力。要深入學習的黨的領導方針,認真學習研究黨的建設的重大意義,不斷加強黨的政治建設,強化各級黨組織的組織能力,幫助基層黨組織更快的發展,讓基層黨組織具有更高的活力。
近年來,農村人口結構不平衡,青壯年大量外流,農村呈現“空心化”“老齡化”的趨勢,留在農村的黨員同志年齡比較偏大,對信息化時代、網絡空間的了解利用存在短板,對鄉村振興相關戰略的學習掌握不及時、不準確,工作過程中時常處于“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尷尬境地。少數年輕黨員對鄉村振興戰略的學習掌握較老黨員而言更加及時,對現代農業科技的認知較為得心應手,但是在政治信仰、責任使命以及對農村的熱愛程度等方面與老黨員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在工作過程中容易出現心情煩躁焦慮,對鄉村發展缺乏耐心和信心,以上原因導致基層黨組織書記的人選選擇存在一定程度的困難。
首先,理論基礎薄弱。目前農村部分的黨員存在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理解學習不透徹,運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主義思想指導實踐的能力不足的問題,對理論知識缺乏深刻的領悟和學習。正確的理論是推動實踐的關鍵力量,沒有全面理解理論甚至錯誤理解理論,在實踐過程中會產生不可估計的后果。還有部分黨員存在信仰缺失的現象,尚未樹立堅定的馬克思主義信仰,所以導致在為農村發展建設工作過程中沒有缺乏信心,工作效率低下。
其次,綜合能力不足。農村黨員及黨員隊伍“高素質”“專業化”這兩方面還存在短板。第一,農村黨員年紀偏大,在文化水平、教育素質和創新意識方面明顯存在問題,對新時代農村新政策解讀不透徹,很難更好地展開工作。第二,少數農村黨員干部服務意識弱,對自己肩負的“公仆”身份缺乏正確認知,開展工作時“敗家子,甩官腔”,甚至還存在貪污腐敗、以權謀私的現象,嚴重破壞了黨群關系。第三,很多基層干部對新興農業技術缺乏了解,在駕馭新農村發展問題上比較吃力。對市場經濟條件下農村如何發展振興,如何調整農村產業結構,如何推動農業現代化發展,如何切實提高農民收入等問題力不從心。第四,部分黨員干部工作方法保守、單一。科學合理的工作方法能夠減輕工作難度并且提高工作效率。農村黨員干部工作方法老套滯后,跟不上時代的發展變化,在解決問題中難免事倍功半的。
首先,個別黨員先鋒作用發揮不夠,農民群眾對基層黨員干部了解不夠,存在彼此之間不熟悉、不信任的現象,農民群眾存在實際問題時不知向誰反映,如何反映。另外,黨員和群眾在信息的掌握程度及信息溝通存在壁壘,很多農民群眾不理解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背景、內容概要以及重要性。基層黨員干部想要了解一些農民的實際情況以及切實的解決一些實際問題,也不知從何處下手。
堅持群眾路線是我黨的優良作風,提高為人民服務的水平和質量,要善于組織和調動群眾,要更加高效的組織群眾,充分發揮群眾力量。目前,農村基層黨組織在組織群眾方面存在不足,群眾對部分黨員以及黨組織的認同需要加強。農村自治下農民的民主意識不斷加強,提高了農民參與各項事務的積極性,村委會在鄉村治理過程中承擔者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基層黨組織的作用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挑戰,甚至造成黨組織和村委會之間關系緊張的局面。
小康不小康,關鍵在老鄉。針對當前鄉村基層組織帶頭人選擇困難的問題,廣大基層黨組織要積極引領村民參與到共治共享的鄉村治理之中,實現鄉村振興工作重心下移。鄉村基層黨組織可以通過建設網絡服務系統,集中統一管理村務信息,方便村民查閱,對村民重點關注的問題,應當及時公告;印發宣傳手冊、開展教育講堂,發布信息等使村民了解到自身的基本權利和義務;開展“一日村干部”活動,積極引領村民參與到鄉村振興工作中,從實踐中了解村民所思所想,對積極參與鄉村治理并發揮出積極作用的個人,及時表彰,發揮村民個人的榜樣作用,以個體帶集體、以典型帶全部,激勵更多村民參與到鄉村治理的工作去。
首先,提升鄉村基層黨員的政治素養。鄉村基層黨員要時刻銘記以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發現并且解決問題,要深入學習馬克思主義關于政黨、群眾、領袖及階級的相關知識,明白以人為本、群眾路線、實事求是的具體內涵及要求,由此充實自身理論基礎,堅定政治立場。
其次,打造有組織、有紀律的基層黨員隊伍。馬克思在繼承費爾巴哈哲學的基礎上,提出不能孤立、抽象地看待人的本質,要充分重視人與社會的關系,人與人的關系,實踐是人的主觀能動活動,而人的本質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人的發展與社會的發展是割裂不開的,單個人的發展是社會發展的有機組成部分。
最后,建設精神向上的鄉村黨組織。黨的政治建設是黨的根本性建設,思想建設是黨的基礎性建設。做好鄉村振興工作,要深入開展“兩學一做”“黨紀教育”等主題突出的專題教育活動。通過常規性教育,將黨章學習和最新理論學習融入到鄉村振興的工作中,引領鄉村精神文明建設;通過廣泛開展群眾主題教育、村民評議黨員干部、村民道德模范評選等活動,將主流意識形態與農村傳統文化的精髓內容相結合,推動農民思想上的轉變,培養創新意識,提升村民的道德水平。
以習近平總書記黨建思想為指導,不斷提升鄉村基層黨支部的組織力。鄉村黨支部是貫徹落實黨中央方針路線、落實貫徹各項工作的重要基層力量,是培育鄉村黨員先進性的重要基地,因此要切實提高鄉村黨組織的凝聚力與影響力。同時,努力建設“高素質+專業化”的鄉村黨員干部隊伍,素質高專業好的黨員干部隊伍在鄉村振興工作中能充分發揮帶領作用,因此,鄉村黨組織要制定符合鄉村振興發展的黨員干部標準,嚴格把控支部黨員質量;每位黨員同志要有勇于批評與自我批評的精神,定期按照黨章、各項文件反省自身,并且結合鄉村實際發展情況,制定黨員干部建設鄉村的具體實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