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丁 西
2018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四川,對四川竹產業發展作出了重要指示。他說:“要因地制宜發展竹產業,讓竹林成為四川美麗鄉村的一道風景線?!?/p>
在總書記的指引下,四川省蓄力再發,竹產業發展上了一個新臺階。到2020年,全省竹林面積(不含天然大熊貓食用竹)達到1815萬畝,其中現代竹產業基地953萬畝,分別較2015年增長6%和39.3%。2020年,全省實現竹產業總產值721.2億元,比2015年增長2.3倍。全省竹產業總產值超過10億元的縣(市、區)由2015年的8個增加到21個。
本期,我們以眉山市青神縣的竹產業發展為例,講述當地在總書記講話指引下,如何讓纖細的竹林大放異彩,成為經濟發展的“頂梁柱”。
選擇青神做樣板,原因有三:1.青神竹編獨具特色,有歷史傳承,有文化內涵,有藝術高度;2.產業發展措施得力,逐步打通生態產品的價值實現路徑;3.始終牢記生態初心,潛心打造“改善生態-發展經濟-改善生態”的循環格局。以上三點,正對應著鄉村振興的三大方面──文化振興、產業振興和生態振興。當前全國各地都致力于解答鄉村振興這道題目,青神的答卷,值得借鑒。
回首2018,眉山市認真學習總書記講話精神,并結合原省林業廳具體要求,從三方面著手發力。一是大力種竹,優化環境,用現代、時尚的審美精心打造竹林環繞的城市、鄉鎮、民居,讓人一進眉山就能感受到濃濃的竹鄉竹韻;二是發揮和提升“青神竹編”“斑布紙業”的品牌優勢和影響,讓眉山竹產業邁上高品質發展之路;三是繼續研發環保、大眾的竹消費品,讓竹環保產品進入千家萬戶,竹文化傳承進一步發揚光大,將竹產業打造成眉山市最為靚麗的風景線。
3年時間過去了,昔日會議室里熱烈的討論和對發展大業的憧憬,如今都化作最美的竹林風景線,扮靚著巴蜀大地:
2018年,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將眉山市青神縣認定命名為“國家青神竹編產業示范園區”;
到2020年,眉山建設了百萬畝竹基地、千里竹長廊、萬畝竹公園,并且正在建設30萬平方米的“竹鋼”板材生產基地和占地1500畝的斑布竹材循環利用本色紙產業園;
在竹工藝現代化方面,建成國際竹藤中心博士工作站、竹編大師工作室等竹工藝研發基地,開發“斑布·功夫熊貓”“竹+皮革”“竹+玉石”“竹+珠寶”等3000多種產品;
在鄉村振興、生態旅游方面,打造竹林小鎮、竹林人家、森林小鎮、森林鄉村152個,連續9年實施竹編“千人培訓”。其中,累計培訓建檔立卡貧困戶、殘疾人約3000人,人均增收1萬元以上。開發竹藝研學、竹里螢光、東坡竹宴等竹旅游產品。年接待游客500萬余人次,年旅游收入20億元;
開展對外合作,與國際竹藤組織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在成員國及“一帶一路”沿線開展竹產品專題巡展。舉辦竹編國際培訓班180余期,培訓巴西、厄瓜多爾等30多個國際竹藤組織成員國學員6000余人次;
從2018年起連續舉辦中國國際竹產業交易博覽會等重大竹會節活動。66個國家和地區、2000余家客商參展,累計簽約項目59個,累計金額540億元;
打造竹編、竹紙、竹鋼、竹桶四大品牌,遠銷歐美日韓等50多個國家和地區。
眉山的竹,從未像今日這般繁盛興旺、光彩照人。它們亙古未變,扎根家鄉故土。它們又變化多端,在眉山人的手中,變為精巧絕倫的竹編藝術、變為堅不可摧的竹鋼產品、變為別具一格的竹制家具、變為國家領導人手中培育“友誼綠洲”的竹桶、變為本色抑菌的竹紙……
勤勞智慧的眉山人還會施展新的“魔法”,讓眉山的竹煥發更加興旺的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