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曉艷 翟秀綱 張慧君
為改變傳統農村財務管理常規化、碎片化管理模式,提升村級財務管理規范化水平,山東省萊西市農業農村局不斷探索“三資”管理新路徑,創新工作方法,加強規范建設,全市“三資”管理制度不斷完善,基層權力運行得到規范,“三資”管理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一是出臺“三資”管理辦法。研究制定了《萊西市農村集體資金資產資源管理辦法》,補齊了農村集體“三資”管理的制度短板,從財務支出、財務公開、重大事項審批等角度,詳細規范了農村集體“三資”管理的流程和部門職責,推進全市“三資”管理步入制度化軌道。二是規范村級財務管理制度。成立鎮(街道)農村會計服務中心,明確村級集體資金必須納入代管中心專戶監管,配套制定出臺了村級財務審批、現金管理、票據管理等一系列較為完善的財務管理制度,村級財務管理實現全程規范化。三是規范財務檔案管理。統一財務公開檔案及全市用車用工登記簿,明確財務檔案內容和分類,規范單據審批、裝訂及檔案歸類標準,實現財務檔案規范化管理。
一是建立村級權力事項清單。認真落實《萊西市資金資產資源管理辦法》,梳理村級工程項目管理事項、資產管理制度、集體資產資源處置制度、財務收入管理制度、財務開支制度等多項村級管理服務權力事項,進一步厘清了村級組織和村干部的職責權限,讓權力事項更加清晰透明。二是搞好村務公開民主管理。按照“四議兩公開”和有關規定,認真做好民主理財和財務公開。對村級議事決策事項,須經村黨支部提議、村委會及村集體經濟組織理事會商議、黨員議事代表會議審議、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決議等程序,并將結果及時在公開欄公開。村級資金使用需按程序開會研究通過,經村黨支部書記、理事長、監事長、辦事員分別簽名,報鎮政府審批同意。三是規范資金收支流程。規范村莊代管資金繳納流程和入賬要求,做到分村核算、??顚S?。完善財務開支審批流程,規范代管資金支取辦法和支取資金使用管理辦法,認真履行相關程序,支取較大數額資金需村黨支部書記現場確認,要求支取資金必須開具支票或通過賬戶支取,禁止現金結算,讓收入支出“留痕跡”。
一是健全村級民主監督機制。充分發揮村務監督委員會和集體經濟組織監事會職責,用好村務、財務、黨務“三公開”監督手段,加強對集體“三資”使用的監管,嚴明財經紀律、嚴防資產流失。二是實行村級財務常態化審計,審查有無違規發放干部補貼、不合理單據入賬、發放明細支出金額不相符等問題;加強對專項資金、大額資金的審計,對獎補資金實行一獎一審,對大額資金實行事中與事后雙重審計制度;強化重點村莊審計,對村民反映問題較多、財務管理信訪案較多、財務公開不及時、村級財務混亂的重點村莊開展全面審計、年度審計。三是定期開展聯合審計。對需出具正式審計報告和專業性較強的事項,聘請第三方審計機構開展聯合審計,幫助問題村理清賬目、清理債權債務關系,解決“新官不懂舊賬、新官不敢管舊賬”的問題。對審計過程中發現的問題,限期完成整改,對涉及違紀違法的及時移交紀檢監察部門或司法機關嚴肅處理。
一是建設農經綜合管理平臺。農經綜合管理平臺涵蓋“三資”管理、銀農直聯、產權交易三個模塊,以信息化、數據化為抓手,實現了“三資”信息采集、處理、監督、控制的全流程監管,為村集體經濟組織開展經濟管理活動提供了有效保障。通過建立農村產權交易平臺,解決了萊西市農村資產資源交易項目分布廣、數量多、額度少、規模小、監管難、交易多、機制滯后等問題,進一步促進了農村資源優化配置、農村資產激活變現、農民財富有效增加。今年5月,萊西市上線“銀農直聯”系統,不僅提高了資金審批效率和結算質量,還通過非現金結算方式實現了審批過程一鍵追溯、資金走向全程留痕、操作全過程公開透明,從源頭上避免了“暗箱操作”現象的發生,實現村級財務“陽光化”管理。二是啟用電子印章。萊西市印發了《關于規范村級印章使用管理的規定》,將村經濟合作社公章、村委會公章、村黨支部公章依據不同使用途徑,確定了各公章的使用范圍和原則,規范了各公章一般用章程序和重大事項用章程序,對各類證明類、報表類材料簡化用章手續,方便群眾辦事。針對村委會和村黨支部公章使用頻繁特點,啟用電子印章,通過電子終端發起申請即可逐級審批,審批通過后印章管理人指紋開鎖即可為群眾各事項進行蓋章,方便了群眾辦事。
一是加大培訓力度。注重加強對市、鎮、村三級財會工作人員的管理和培訓,明確新的村經管員實行村聘鎮管。充分利用農村黨支部書記輪訓、村“兩委”成員培訓班和專題培訓,全面提升農村干部遵規守紀意識和鎮村經管隊伍的業務能力,為“三資”管理提供保障。二是發揮典型帶動作用。市農業農村局每年組織各鎮(街道)財會工作人員到工作開展較好的夏格莊鎮、姜山鎮等進行觀摩,現場觀看“三資”管理平臺演示、村級財務收支管理等工作,加強溝通交流,將農村“三資”管理工作的好經驗、好做法在全市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