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記華 鐘明品
第十屆中國花卉博覽會在上海崇明區舉辦,歷時42天,總使用面積達到10平方公里。如此盛大的展覽會前期投入較大,在充分考慮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的基礎上,思考花博會場地后續開發利用的原則與著眼點,探究后花博的開發利用路徑對推動崇明生態建設、經濟發展、產業升級都有重要作用,同時也為未來大型活動的后續開發利用提供基本經驗。
近年來,隨著我國國家實力增強、國際地位提升,大型活動舉辦頻繁。在舉國體制下,舉辦大型活動主要依靠政府,投入成本一般較大,若前期沒有考慮后期開發利用問題,那么由此造成的浪費是不可避免的。如沈陽世博園地處東北,每年花卉盛開的4-10月份是旅游旺季,長達半年的淡季,各類花卉的花期縮短,更換維護費用巨大。
1.實現項目經濟效益最大化
大型活動場地建設需要花費大量的資金與資源,從投入產出比考慮,需要收回項目成本并爭取盈利。在大型活動期間,一般依靠門票、贊助商、周邊產品以及賽事轉播權進行成本收回。但會展活動,門票價格不高,無轉播內容,活動期間往往不能收回成本。活動結束后需要大量資金進行場館運營,想收回成本可以通過對現有場地進行規劃改造、場館租賃、多元化產品與增值服務以及相關資本運作來發揮現有場地的后續作用,以實現盈利。
2.發揮活動的綜合效益
大型活動帶來的影響是長期的以及多方面的,國際大型活動如奧運會、世博會等,將會給予舉辦國一個向世界展現本國各方面情況的機會,加深本國與世界的聯系。如1964年東京夏季奧運會則給從二戰陰影中走出的日本一個嶄新的時機,日本借助這個時機向世界展現日本的現代化面貌,使日本國際地位再次提升。園林博覽會則會帶來強大的社會效益與生態效益,也給民眾提供了一個休閑娛樂的場所。
中國花卉博覽會是我國規模最大、規格最高、影響最廣的花事盛會。第十屆花卉博覽會在上海市崇明區舉辦,崇明為此在東平森林公園區域建造了花博園區,前期投資較大?;ú儆趪鴥鹊拇笮蜁够顒樱瑯有枰紤]后續開發利用問題。
1.場地保留再利用模式
對活動場地后續利用的最先想法是保留一些主要建筑以供觀賞。如1855年巴黎世界工農業和藝術博覽會成就了工業宮,博覽會結束后,工業宮成為一個博物館。1876年美國費城美國獨立百年展覽會在博覽會開幕前就計劃將博覽會的一部分建筑保留下來用做藝術展覽,所以有意識地保留和利用了藝術館。我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就保留了中華藝術宮,這次的崇明花博會也設置有世紀館、復興館以及竹藤館三大永久性建筑。
2.綜合改建模式
對場地建筑進行提前規劃,會后進行適當改造發揮場地的其他功能是如今較為常見的做法。如1904年圣路易斯世博會會后被開發建設為高爾夫球場、網球場、野餐場地、美術宮和動物園等娛樂設施以及作為森林公園向游人開放。2010年上海世博會部分地區改建為世博園區,供城市居民休閑娛樂。崇明花博會的規劃面積有10平方公里,有大量的區域面積可供改造。
3.分類治理模式
對活動場地進行適當保留以及綜合改造都屬于對局部地區進行開發利用的范疇,不同的活動場地有不同的建設目的,針對不同的情況可以采取不同的模式進行治理利用,以最大化、整體化利用活動場地。例如1962年美國西雅圖二十一世紀博覽會場地位于市中心一處廢棄的空間,這是為了使該地區實現振興發展。崇明花博會是建在鄉村中的花博會,本意上就是要以宣傳發展綠色、生態農業為主,因此在后續利用時就需要考慮到生態、農業、綠色等多方面因素。
2018年4月9日上海崇明獲得了第十屆花博會的舉辦權。花博會選址在崇明東平國家森林公園及周邊地區,是首次在島嶼上、鄉村里、森林中舉辦的花博盛會。2018年7月,市委、市政府將第十屆中國花博會園區建設的任務交給光明食品集團。2021年5月21日,第十屆中國花博會開幕。2021年7月2日,第十屆中國花博會閉幕。本屆花博會有189個參展單位、180個室外展園和64個室內展區,展示展品2萬多件,近3000個花卉品種登臺亮相,共吸引國內外212萬多人次前來參觀、2408萬人次在網上觀展,是歷屆花博會中園區規模最大、展園數量最多、展期時間最長、展出質量最高的一屆花博會。
花博會規劃總面積為10平方公里,包括花博園主展區,東平國家森林公園拓展區、南部配套服務區,光明花博小鎮配套服務區,構建“一心、一軸、三區、六館、六園”的格局。
“一心”:大花核心區,約43.8公頃,以“牡丹花海、蝶戀花屋頂花園、四大主題花境”為主展示。
“一軸”:花博軸,總長約1.3公里,寬60米,總面積約20萬平方米,串聯花博園南北片區,連通迎賓廣場、世紀館、復興廣場和復興館。
“三區”:分為花博園圍欄區(316.51公頃)、光明花博小鎮服務區(174.24公頃)、南部服務區(90.3公頃)。
“六館”:包括復興館、世紀館和竹藤館三個永久場館,以及花藝館、百花館和花棲堂三個臨時展館。
“六園”:包括梅花園、蘭花園、竹園、菊花園,以及玉蘭園、荷花園。
1.主要場館利用
建筑場館在場地建設中占了主要部分,投入的資金資源也是巨大的,加之建筑、場館帶有深刻的文化烙印與視覺記憶,能夠較好地展現大型活動的文化底蘊,在開發利用中不可忽視。
崇明花博會在場館利用方面主要考慮復興館、世紀館和竹藤館三個永久場館,以及花藝、花棲、百花館三個臨時性場館。復興館與世紀館是花博會的主要標志性建筑,占地面積大。而竹藤館則是具有極高的工業藝術價值。三個臨時性場館既可以做配套服務的場館,也可以作為大場館的分場館進行利用。
2.相關土地開發利用
大型活動帶來區域基礎設施改善,原有的土地利用類型需要進行轉變以更好發揮出價值。特別是那些原意就想借助于大型活動來帶動當地產業轉型的地區。崇明花博會的區域面積較大,除卻永久性建筑土地之外,其他土地如何利用值得考慮。其他土地如何開發至少涉及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這些土地的開發利用如何與永久性建筑聯系起來;二是土地的開發利用如何適應崇明的總體發展規劃;三是土地的開發利用如何發揮出經濟、社會、生態的整體效益。
3.東平小鎮及文化品牌利用
一個活動帶來的短期影響包括經濟收益、基礎設施等,而長期影響則是整個地區的影響力、地區的文化傳播力、地區的品牌戰略等。這些無形的文化品牌資源會給予該區域強大的文化軟實力。
崇明花博會可利用的無形資源包括東平小鎮以及相關文化品牌。小鎮的生態、科技、休閑文化定位超過了其基礎設施建設。崇明主張生態島建設,而花博會傳遞的理念之一就是“生態辦博”,花卉與生態、農業相關,花博會的成功必然打響崇明生態農業的品牌。
1.交通不便、人口稀少
崇明區由崇明、長興、橫沙三島組成,花博會位于崇明島,距離上海市市區約80千米,四周環江,從市區到崇明島要經過上海長江大橋。駕車大概需要1個半小時,公共交通只有往來公交,大致需要3個多小時,行程較遠。據第七次人口普查顯示,崇明區常住人口637921人,同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703722人相比,十年共減少65801人,下降9.4%。相對來說崇明區人口稀少,且人口數呈下降趨勢。交通不便的情況下不利于旅游業的發展,本地區人口稀少對花博會后續利用來說更是一個難題。
2.花博會場館較大,難以回收成本
崇明花博會地區總體規劃面積約991.01公頃。其中,花博園占地面積約316.51公頃。臨時建筑面積達到50708平方米,復興館總建筑面積36173平方米,世紀館總建筑面積12000平方米,竹藤館總建筑面積400平方米。
花博會投資成本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場館及配套設施建設費用;二是拆遷安置費用;三是花木培育費用。據有關人員介紹園區的花圃每更換一次的金額就高達2000萬,臨時場館及配套設施建設投資就超過了28億元。由此可以看出花博會投資巨大。此次展館建設后是免費交付使用的,僅僅只有門票收入。按平均票價120元一張,212萬人次計算,門票收入為2.544億,遠遠低于總投資。
3.土地性質制約,影響利用靈活性
花博園在原有的耕地上進行開發,除卻世紀館、復興館、竹藤館三大永久性建筑以及其他相關建筑約79665平方米的建設用地外,其他用地基本都屬于農用地,展會結束之后按規劃會進行復墾。這些土地性質就進一步制約了土地的后續利用,若全部進行復墾,那么必然會影響開發利用的靈活性。能夠進行改造利用的區域很少,以此可能會造成利用效果不佳。
1.花博會帶動花卉產業發展
花博會為花卉產業交流、發展、傳播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平臺?;úl揮產業帶動與衍生效應,緊緊依托上海及長三角地區花卉產業發展的悠久歷史、深厚文化和強大的產業發展優勢,進一步推動我國花卉產業在種植、研發、流通、消費及花卉相關產業方面的全產業鏈做大做強,為我國和上海市花卉產業大繁榮、大發展做出積極貢獻。后續開發利用能夠抓住花卉產業這一優勢,在花卉、生態、農業方面做文章。
2.花博會造就了強大生態理念
崇明花博會是上海貫徹新發展理念特別是綠色發展理念,建設生態文明的重要舉措,符合上?!吧鷳B之城”的城市愿景,為世界級生態島長遠發展提供強大的綠色生態理念。各大建筑利用太陽能技術、雨水回收技術、再生材料遮陽策略等方式提升建筑的可持續利用能力。2020年3月,復興館和世紀館獲得美國WELL金級中期認證證書,美國WELL標準是世界首部以人員健康舒適度為評價核心的建筑評價標準?;ú_幕之際,三棟永久建筑“復興館”“世紀館”和“竹藤館”分別獲得三星級和二星級綠色建筑設計標識證書。
3.光明集團產業升級優勢
光明集團設立生態島公司負責統籌花博會園區建設和后續利用,依托原有的土地資源平衡、優化生態島布局。東平小鎮在花博前后將得到充分運營與開發,進一步提升小鎮的配套服務功能?;úㄔO期間,光明集團在花卉種業、苗木產業和高科技農業的發展水平提升明顯,有利于加強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為花博會的后續開發利用打下堅實的技術基礎。
開發利用要堅持政府、市場、社會等多元化主體以及經濟、社會、生態等多元化目標這兩大基本原則。開發利用著眼點在于場館建筑、土地開發利用以及文化品牌等無形資源的開發利用三個方面?;ú罄m利用方向可以以農業、生態、綠色、發展為主線,開拓科技農業交流、農業科普教育、農業休閑旅游、鄉村振興成果展覽、綠色公園開發以及文化創作平臺六個利用渠道。
復興館作為花博會主館建筑,總建筑面積36173平方米,總展位面積12250平方米,分為四個場館。主要定位為花卉、科技農業交流平臺以及鄉村振興成果展覽平臺。四個場館可以適當劃分出一小部分區域整合花博會記憶,有條件的可以將其作為下一屆花博會的“火種”地,突出其象征意義。依托各節日、各花卉節舉辦花卉交流會,充分利用復興館,擴大影響力。進一步將其打造為鄉村振興成果的展覽交流會,先從上海地區做起,集聚上海鄉村振興的經驗,之后將其擴大到全國范圍。該場館面積大,靈活多變,依托崇明的農業,也可開展生態、科技農業交流會。
世紀館以蝴蝶為主要建筑形態,總建筑面積12000平方米,蝴蝶兩翼能夠展示珍貴的木卉品種以及進行多媒體互動。因此,將其打造為農業科普教育平臺、花卉介紹基地以及高科技農業體驗基地。世紀館下方還有部分會議場所,能夠作為農業研討會議室使用。
竹藤館建設以“化繭成蝶”為寓意,建筑面積400平方米,由竹子編織成橢圓形,進行錯落疊加而成。這本身是一件工業藝術品,該場館能夠開發為文化創作基地或攝影基地,吸引一批專業藝術人士進駐,并結合周圍農業藝術景觀,進行藝術創造來推動文化產業發展。
百花館、花藝館與花棲館定位于餐飲、休閑娛樂、體育運動等配套服務區域,為三個主要場館的活動服務。
花博會的室外展區主要有分布各處的“六園”、西北角的國外展區以及東邊的國內各省市展區?!傲鶊@”分別以一種花卉為主題進行景觀展覽,而國內、外展區,特別是國內各省市展區分別突出各省的特色,每片區域都已經與區域環境形成一個整體,極具吸引力。
首先可以依托東平森林公園的自然環境,對這些室外展區進行農業休閑旅游開發。要引入市場主體,進行適當的市場競爭,大力創新開發模式。將自然景觀與休閑活動加以結合,形成有特色的農業旅游項目。
再者需要充分考慮社會效益,對部分靠近東平森林公園的室外展區進行綠色公園開發,這些綠色公園應該免費向市民開放,方便周圍居民在此休閑游玩。特別是處于東平森林公園內部的蘭花園、菊花園以及荷花園更適合直接成為綠色公園,無需進行改造。
花博園北部的東平小鎮(光明花博小鎮)是花博會的配套服務區,主要由東風會客廳、花博酒店以及花博邨三個項目組成。會客廳所在地原來曾經是東風農場的場部?;ú陂g,東風會客廳承載著會晤、餐飲、住宿、展示等多種功能。緊鄰東風會客廳的是花博酒店和花博邨?;ú┚频瓿休d對外住宿功能,花博邨則是花博會志愿者和布展工作人員住宿的地方。
可以說東平小鎮與花博園區的發展是相輔相成的,今后的開發利用要充分考慮兩者的關系?;ú┚频隇樵摰芈糜巫∷尢峁┝朔奖悖瑫蛷d更是集會議、展示、餐飲于一體。該場地也能夠單獨舉辦文化活動,各種設施齊全。以農業旅游、農業體驗、高科技農業展覽為主線,打造東平小鎮獨有的生態綠色農業旅游品牌,進行市場拓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