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生物多樣性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基礎。黨和國家十分重視生物多樣性保護,今年10月12日下午,國家主席習近平以視頻方式出席在昆明舉行的《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領導人峰會并發表主旨講話。習近平指出,“生物多樣性使地球充滿生機,也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保護生物多樣性有助于維護地球家園,促進人類可持續發展?!苯?,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意見》,提出了我國到2025年和2035年的保護目標和相關措施。
生物多樣性喪失和生態系統退化對人類生存和發展構成重大風險。習近平主席指出“當前,全球物種滅絕速度不斷加快,生物多樣性喪失和生態系統退化對人類生存和發展構成重大風險。新冠肺炎疫情告訴我們,人與自然是命運共同體。我們要同心協力,抓緊行動,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共建萬物和諧的美麗家園”。在過去的一百年,全世界農作物品種、土壤大幅度減少,美國、歐洲、南美和南亞,大概平均減少了85%,我們國家解放初期水稻品種有4萬多種,現在只有500多個;玉米由1萬多個減少到現在的100多個。農作物品種減少,生物多樣性降低,造成病蟲害的不斷發生,結果大量施用農藥,帶來環境破壞和食品安全問題。生物多樣性包括生物多樣性包括生物種類的多樣性、遺傳的多樣性、生態系統的多樣性,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基礎。人類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加大生物多樣性保護力度,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遵循自然規律堅持綠色發展,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生物多樣性保護之路。我國幅員遼闊,陸海兼備,地貌和氣候復雜多樣,孕育了豐富而又獨特的生態系統、物種和遺傳多樣性,是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國家之一。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引領下,我們秉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理念,堅持尊重自然、保護優先,堅持綠色發展、持續利用,堅持制度先行、統籌推進,堅持多邊主義、合作共贏。堅持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提出并實施國家公園體制建設和生態保護紅線劃定等重要舉措,不斷強化就地與遷地保護,加強生物安全管理,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協同推進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將生物多樣性保護上升為國家戰略,把生物多樣性保護納入各地區、各領域中長期規劃,完善政策法規體系,加強技術保障和人才隊伍建設,加大執法監督力度,引導公眾自覺參與生物多樣性保護,不斷提升生物多樣性治理能力;堅定踐行多邊主義,積極開展生物多樣性保護國際合作,廣泛協商、凝聚共識,為推進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貢獻中國智慧。
推進鄉村振興和農業高質量發展,為超大型城市生物多樣性保護作出貢獻。在昆明舉行的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峰會的生態文明論壇開幕式上,上海獲得了兩項授牌榮譽,一是青浦區成功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二是金山區漕涇鎮成功創建全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這兩項授牌榮譽都與鄉村振興和農業高質量發展有關。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提出,要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嚴守生態保護紅線,以綠色發展引領鄉村振興。去年12月,上海市人民政府也發布了《上海市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提出了上海推進鄉村振興,建設“美麗家園、綠色田園、幸福樂園”,發展綠色生態農業的行動方案,為超大型城市生物多樣性保護制定了實施要求,應當抓緊落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