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趙亮
近日,有關大氣污染防治的重要文件密集出臺:10月29日,生態環境部印發《2021—2022年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方案》;11月7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印發實施,明確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總體要求、主要目標、重大任務和保障措施。《意見》提出主要目標:“到2025年,生態環境持續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持續下降,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18%,地級及以上城市細顆粒物(PM2.5)濃度下降10%,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達到87.5%。”這些政策的出臺,為藍天保衛戰主場攻堅提供了行動指引。
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汾渭平原、長三角地區污染物排放量大、秋冬季重污染天氣多發,是大氣污染防治的重點區域。“十四五”規劃明確提出要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氣,對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戰。汾渭平原作為內陸地區的藍天保衛戰主場,相比較其他兩個地區,在秋冬季重污染天氣防治方面,面臨更加嚴峻的挑戰。
臨汾在大氣污染防治進程中無疑是關注的焦點。由于二氧化硫監測數據破千并干擾國家監測數據,臨汾市先后兩次被生態環境部約談。但同時,作為汾渭平原藍天主場重要的工業城市,臨汾近年來的污染防治成效同樣令人矚目,并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之一。
生態環境部10月18日向媒體通報了2021年9月和1—9月全國地表水與環境空氣質量狀況。在空氣質量方面,汾渭平原11個城市在9月的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87.3%,同比下降2.4個百分點;PM2.5濃度為21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36.4%。1—9月,汾渭平原11個城市的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68.0%,同比下降3.0個百分點;PM2.5濃度為3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7.4%。168個重點城市中,臨汾、太原、唐山等20個城市1—9月的空氣質量相對較差。在后20名中,汾渭平原共有5個城市上榜,包括臨汾、咸陽、西安、渭南和運城,而臨汾再次排名墊底。但同時,臨汾又是1—9月168個重點城市里空氣改善幅度排名前20位的城市。這意味著,在大氣污染防治工作上,臨汾很努力,但同時也不得不面對空氣質量后20位排名多次墊底的壓力。
2021年8月,陜西環保公益組織“空氣俠”聯合臨汾堯都區自然與人文協會對山西省臨汾市鄉寧縣和襄汾縣的多個重點工業企業大氣治理情況開展“回頭看”,以第三方視角探究臨汾大氣治理的進展和困境。
鄉寧縣國土面積2029平方公里,是山西省面積最大的縣份之一,同時也是臨汾市煤炭資源最豐富的縣份。其煤田面積1600平方公里,占全縣總面積78%,煤田總儲量153億噸,可采儲量107億噸,其中2#主焦煤是國家三大稀缺煤種之一,是全國三大優質主焦煤基地之一和全國首批100個重點產煤縣之一。2016年夏,“空氣俠”收到鄉寧縣光華鎮當地居民關于山西九成焦化有限責任公司廢氣擾民問題的投訴,并奔赴現場作了跟蹤調研。通過現場調研和訪談證實,該企業存在嚴重的大氣污染排放問題。志愿者通過12369微信舉報平臺舉報了山西九成焦化有限責任公司持續無組織污染物排放問題,原臨汾環保局回應對該企業存在的環境問題啟動按日連續計罰程序。最終,山西九成焦化有限責任公司因超標排污被罰107萬元,這是山西省“鐵腕治污行動”開展以來開出的第一張罰單。該公司相關負責人已被行政拘留,企業也已被采取停電措施。
根據2019年發布的《山西省焦化行業壓減過剩產能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行動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山西省焦化總產能壓減至14768萬噸以內,并在此基礎上保持建成產能只減不增。《方案》提出:“2019年將壓減任務分解落實到具體企業和焦爐,其中未建焦爐及停產焦爐產能今年壓減落實到位,運行焦爐產能分兩年壓減落實到位。”鄉寧縣實施焦化行業三年升級改造行動,全面推進焦化產業園區化、鏈條化、綠色化、高端化發展,實現焦化行業技術裝備水平質的提升,到2022年,先進產能占比達到60%以上。

1—9月168個重點城市空氣質量排名前20位和后20位城市名單

1—9月168個重點城市空氣改善幅度排名前20位和后20位城市名單
《方案》中明確提道:“優先壓減未實施上大關小焦爐中不在工業園區且焦爐煤氣未進行化產加工利用的限制類焦爐產能(炭化室高度4.3米機焦爐和熱回收焦爐)。”其中,山西九成焦化有限責任公司的焦爐種類在退出名單之列。如今,山西九成焦化有限責任公司的60萬噸焦化項目已經拆除并退出了歷史舞臺。對于光華鎮西坡村的村民而言,他們的清新空氣有了保障,美麗鄉村的氣質有了加分;對于汾渭平原重要城市臨汾而言,淘汰落后焦化產能是向結構開刀的標志行動,凸顯了臨汾改善大氣質量的決心。
面對結構性挑戰,焦化行業的環保升級改造同樣是一個越來越顯性的路徑。臨汾二氧化硫事件后,臨汾市加大了對焦化等重點行業的環境治理力度。2017年2月19日,襄汾縣召開生態環境治理誓師大會,吹響了污染防治攻堅戰的“集結號”,工業企業深度治理拉開序幕。經歷了環保督察和一系列環保新政之后,山西光大焦化氣源有限公司累計投資8億元用于生態環境深度治理,成為環境治理的綠色典型。2017年,光大焦化投資1.2億元對廠區所有物料堆場運用網架結構進行全封閉,投資3500萬元對焦爐煙氣進行治理,等等。2019年,山西光大焦化氣源有限公司成功創建全國首家焦化行業國家AAA級旅游景區。
過去一提及焦化企業,腦海里自然浮現出污染重的畫面來。山西光大焦化氣源有限公司的案例則說明,焦化企業也可以通過持續的升級治理,脫掉重污染的帽子,并且成為行業的標桿!
2019年以來,“空氣俠”在對重點行業開展常態化觀察的同時,也升級啟動了“綠色工廠共創”行動,致力于引導更多專家學者、社會組織、社區公眾等環境相關方,共同走進工廠,聯合發力,讓綠色標桿引領行業可持續發展和高質量發展。
不僅僅是臨汾,位于陜西關中地區的韓城,盡管2020年以來階段性空氣改善幅度顯著,但由于能源、產業以及交通運輸等結構性問題尚未發生根本性轉變,污染防治的挑戰可謂不小。特別是隨著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成為國家重點戰略,地處黃河之濱的韓城要應對秋冬季污染防治以及碳達峰碳中和目標達成等多種壓力,故推動重點行業減污降碳協同成為必由之路。
2021年3月,“空氣俠”聯合上海青悅等6家環保機構發布了《鋼鐵行業超低排放第三方觀察分析報告》。該報告基于聯合調研,通過對842家鋼鐵企業(排污許可證行業分類為煉鋼、煉鐵、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公開的環境數據,以及實地觀察的64家鋼鐵企業觀察結果進行分析、梳理問題,并提出推進政策建議。同時,“空氣俠”還發布了《汾渭平原地區鋼鐵行業超低排放觀察報告》,將汾渭平原地區10家鋼鐵企業作為研究對象。

■ 調研組成員,“空氣俠”發起人介紹減污降碳協同項目。秋風無痕攝
4月,“空氣俠”受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委托,對位于陜西韓城的龍門鋼鐵公司開展“減污降碳協同管理控制”專題調研。本次調研是為開展《中國城市二氧化碳和大氣污染協同管理評估報告(2021)》研究提供基礎支撐。通過調研,組內成員實地了解了鋼鐵行業在推進超低排放改造方面積極的進展以及存在的困惑,包括協同中需要應對的問題,比如:由于行業內尚沒有明確的減排目標和可參考的碳達峰對標案例,而且各地區所處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存在差異,故在總量控制下需要探索兼顧產業布局并適合區域實際的減排路徑,以及需要配套的減排政策技術支持等。
6月19日,“空氣俠”聯合陜鋼集團龍鋼公司共同組織的“工業研學基地掛牌暨龍鋼減污降碳協同研討會”在陜西韓城舉行。陜鋼集團安全環保部副總經理張素娟,陜鋼集團龍鋼公司黨委委員、副總經理馮偉,副總經理李雪峰,韓城市生態環境局總工程師劉立新,排污科科長馮莉,“空氣俠”發起人趙亮,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周宏春,中關村綠創環境治理聯盟戰略委員會首席專家曲睿晶,首鋼國際工程公司總設計師甄令,西北政法大學環境法律與政策中心主任丁巖林,媒體人,企業代表,環保組織及社區公眾代表等130多人參加活動。
西北政法大學環境法律與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丁巖林教授在研討會上做《龍鋼減污降碳協同治理的公眾參與路徑》的演講。丁巖林教授認為,面對污染物排放與溫室氣體,排放是同根同源同過程,治理是同頻同效同路徑,管理是同時同步同目標。《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第二條是一個重要的法律依據:“防治大氣污染,應當加強對燃煤、工業、機動車船、揚塵、農業等大氣污染的綜合防治,推行區域大氣污染聯合防治,對顆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揮發性有機物、氨等大氣污染物和溫室氣體實施協同控制。”
陜鋼集團有關負責人在總結時說,近3年“空氣俠”和龍鋼公司雙方相互見證彼此的成長,對環保治理和景區建設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公眾參與、多方聯動的環保治理模式值得推廣。陜鋼集團將以此次研討會為契機,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主旋律,引導全員在環保治理過程中倡導開放文化、共享文化,持續發掘開放文化的內涵,走高質量發展之路。
無論是臨汾還是韓城,共同的資源稟賦,相似的產業結構和交通運輸結構,共同面臨的大氣污染防治挑戰,以及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帶來的重大歷史機遇,讓汾渭平原地區城市比以往更像一個命運共同體。
我們共同生活在一個地球,清新的空氣是共同的期待。秋冬季大氣污染防治不僅僅是政府部門的工作,也不僅僅是重點行業通過綠色升級就可以獨立完成的,同樣需要政府、企業、專家、社會組織以及公眾等相關方廣泛而深度的聯動,也需要藍天保衛戰主場之間的密切協同加強區域聯防聯控。而《意見》中提出構建生態環境治理全民行動體系,發展壯大生態環境志愿服務力量等諸多路徑令人振奮。全民行動,藍天可期,讓我們協同起來,打贏秋冬季污染防治保衛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