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寬 王干
摘要:專業學位研究生是培養具有扎實理論基礎且適應特定行業或職業實際工作需要的應用型高層次專門人才。其職業勝任能力的高低對于建設創新型國家,提升國家核心競爭力的戰略目標至關重要。現行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招生選拔機制的適切性和有效性、科學性和公正性,亟待從理論層面加以深入細致的分析研究,從而為進一步改進此類人才招生工作提供相應的理論指導。
關鍵詞: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職業勝任力招生選拔
中圖分類號: G643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672-3791(2021)09(c)-0000-00
Research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Enrollment and Selection of Masters (Professional Degre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SONG KuanWANG Gan
(Yangzhou University,Yangzhou,Jiangsu Province, 225009 China)
Abstract: Postgraduates (professional degree) are trained to be high-level professionals who are occupied with a solid theoretical foundation and meet the actual work needs of specific industries or occupations. Their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realization of the strategic goals of building an innovative country and improving the national core competitiveness. The suitability, effectiveness, scientificity and impartiality of the current enrollment and selection mechanism for masters (professional degree) calls for in-depth and detailed analysis and research urgently from the theoretical level, so as to provide corresponding theoretical guidance for further improving the enrollment of such talents.
Key Words: Professional degree; Master students; Professional competence;Enrollment and selection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和社會競爭環境的快速變化,高端人才已經成為企業發展的核心力量,人才的多元能力構成決定著企業的生死存亡。作為國民教育的頂端,研究生教育肩負著培養高端人才的重要使命。不同于理論型人才的培養,專業學位教育更是體現了引領學術應用、彰顯職業價值、促發實踐時效的獨有特色。如何在人才的選拔階段,探索職業勝任力視角下的環節引入,為后續的培養和成才奠定一定的工作基礎,對明確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未來走向,促進大學生高質量就業擇業,更好地實現教育的育人和服務社會功能,有著重要的歷史與現實意義。
1 勝任力的概念及來源
“勝任力”對應英文單詞的是“Competence”或“Competency”,其詞源來自拉丁語 “Competentia”,意思是“充足的提供”。在英語中“Competence”和“Competency”二者并沒有本質區別,都表示“成功地或高效地完成某事的能力”。我國學界比較一致地將其翻譯為“勝任力”,也有部分學者將其翻譯成“才能”“素質”。Cheetham(1996)認為職業勝任力包括認知能力、功能性能力、個人能力、道德能力和元能力。McClelland(1973)提出“勝任力則是個體履行工作職責并以此取得績效的能力”“可以將表現優異者與績效平平者區分開來,以在特定工作中創造高績效。”[1]。Le Deist等(2005)則將職業勝任力的構成要素歸納為元勝任力、認識性勝任力、功能性勝任力和社會性勝任力。大學生職業勝任力的研究始于1997年,經濟合作組織將核心素養作為影響個人的成功和社會的良好運行的重要因素[2]。
盡管學界對職業勝任力、大學生職業勝任力有不同的定義或分類,但是作為專業學位研究生,不同的專業學位類別與之對應的不同的工作領域或范疇,對大學生從業人員的職業素養或者勝任能力有不同的見解和需求。
2 專業學位研究生職業發展適切性現狀研究
20世紀80年代,具有應用特點的研究生學位試點工作如火如荼地展開。隨著試點工作的逐步完善,我國于1990年開設了首個碩士專業學位。在此后30多年的發展歷程中,我國的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先后經歷了探索期、發展期和完善期3個階段[3]。專業學位研究生專業基礎、職業能力與社會發展的適切度如何,我們通過梳理其就業現狀可以發現其形勢依然不容樂觀。
一是體現在供求關系失衡。在我國大力推進高等教育的背景下,研究生稀缺的現象早已不復存在,就業總量壓力過大于社會有效需求,專業碩士研究生就業市場仍然是供過于求。
二是研究生本身存在職業能力自身缺陷,重理論,輕實踐,綜合素質缺乏。研究生主要從事理論研究,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有待提高[4];具體求職過程中,部分碩士研究生缺乏求職面試技巧和工作經歷,不能很好地適應社會對高素質人才的要求。
三是用人單位招聘人才時更加趨于理性,社會處于經濟轉型與產業升級階段,不具備相關才能或才能欠缺的畢業生很難在激烈的人才競爭中找到合適的崗位。
3 從招生角度談專業學位研究生人才選拔現狀及對策
3.1專業學位研究生招生選拔問題現狀
3.1.1報考條件設置過于寬泛
目前我國各高校對研究生報考條件的設置主要根據教育部當年出臺的《碩士研究生招生管理規定》中關于報考條件的要求對標設置,大部分的專業學位類別或領域的報考條件處于半敞開狀態。這一現象的出現,直接導致專業學位報考考生跨專業報考情況的普遍出現,降低了研究生培養專業與本科所學專業銜接的一慣性,直接導致生源質量參差不齊。
3.1.2考試命題內容的專業屬性體現度不夠
根據教育部下達的關于編制研究生招生目錄的文件要求,第一、第二單元集中統考國家政治和英語,第三、第四單元主要是由招生單位組織自命題考試。除部分專業學位類別考慮到職業的特殊性設置了國家統考外,其他大部分專業學位類別在自命題設置上由招生單位自行決定,在命題組織上很難做到統籌學術學位和專業學位招生的命題差異性辦法,不利于兩類專業人才的差別化選拔。
3.1.3跨專業調劑負面問題明顯
研究生調劑工作的隨意性是導致專業學院研究生專業度不強的另一個主要原因。目前各高校普遍存在專業學位研究生類別之間報考熱度和生源數量差異較大的困惑。熱門專業“一票難求”,冷門專業甚至是一些傳統的基礎理論專業,生源缺口較大。高校有時不得不過度開放調劑專業報考條件,有些專業甚至在學科門類的層面上進行調劑,導致生源跨專業錄取情況普遍。
3.2專業學位研究生勝任力屬性提升對策研究
3.2.1專業報考(調劑)條件設置精細化
根據最新教育部關于的研究生報考的條件設置要求,目前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法律碩士研究生對本科專業的報考條件進行了設置;工程管理、工商管理、公共管理類非全日制研究生對工作年限設置了報考要求[5]。當然在鼓勵學科交叉的教育、科研背景下,開放狀態并非不好,但是依然存在兩面性的弊端。對于某些特定專業,或者是某些專業的特定領域,在報考時仍需要在遵從“考試公平、寧缺毋濫”的前提背景下,從生源質量的角度出發,對報考條件和接收調劑條件加以精細化的管理和設定。
3.2.2初試考核內容專業化
研究生初試的基本且首要功能就是完成對大量報考人員的能力選拔,說得通俗易懂一點就是完成從“淘汰人”到“選拔人”的過程。如何高質量地選取適合專業學位培養的研究生,科學的科目設定是關鍵[6]。因為專業學位所具備的理論兼備實踐的屬性,在進行科目命題時專業學位研究生自命題科目在一定程度上應體現該專業的特定屬性。
3.2.3復試考核內容模塊化
招生單位可利用復試環節對學生的綜合能力尤其是專業素養進行考察。招生單位可統籌優化復試流程,確定專業基本素養結構模型,對不同能力結構進行復試的模塊化設計并進行量化考察[7]。例如部分高校部分專業實踐性較強,根據研究生培養方案要求,事先在復試環節設定實驗模塊、動手模塊等,創造性地選拔專業學位培養人才,提高選拔效率,提升招生質量。
4結語
研究生招生質量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培養質量的高度。尤其是在專業學位研究生大量擴招的前提下,在專業學位研究生招生環節,注重體現專業學位的特點屬性,多措并舉切實提高對研究生職業勝任力的選拔和考核要求,對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提升研究生自身素養和社會需求適切度,滿足國家人才戰略發展要求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羅志穎.高校專業教師職業勝任力的評估模型與提升途徑[J].長沙大學學報,2019,33(2):87-91.
[2]靜麗賢,楊佳季,王心如.高質量發展視域下大學生職業勝任力模型構建研究[J].才智,2020(34):127-129.
[3]熊雅麗.體育碩士專業學位水平評估體系構建及啟示[J].文體用品與科技,2021,6(6):187-188.
[4]劉洞波,繆智文,張碧,等.提高專業學位研究生就業質量的方法與途徑研究[J].科技資訊,2019,17(17):202-203.
[5]教育部.關于印發《2021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規定》的通知(教學函〔2021〕2號)[R/OL].(2021-08-30)[2021-09-09].http://www.moe.gov.cn/srcsite/A15/moe_778/s3261/202109/t20210903_558663.html.
[6]胡偉力,張立遷.我國碩士研究生初試自命題工作的現實困境及對策研究[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21(2):53-57.
[7]夏松竹,孫建國.結構化面試方法在研究生復試中的應用[J].計算機教育,2020(5):53-56.
基金項目:本文為江蘇省研究生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課題(項目編號:JGZZ19_078,JGLX19_172)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宋寬(1988—),男,博士在讀,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為高校研究生招生管理。 ? ? ? ? ? 王干(1976—),男,博士,副研究員,研究方向為高等教育管理。
DOI:10.16661/j.cnki.1672-3791.2109-5042-4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