炸天團

2021年,名副其實的地產災年。
連融創的老板孫宏斌拿到前8個月的業績單,也只能一聲長嘆:“2021年的市場特別像2018年,上半年銷售好、貸款難,下半年貸款難、銷售下滑,今年下半年市場將會無比慘烈!”
在8月的時候,幾乎所有同行都憋著一股勁,想擺脫前8個月的頹勢,在今年的“金九銀十”里打一場翻身仗。結果,“金九銀十”來了,卻秒變成了“鐵九銅十”。
石家莊某樓盤,原本1萬多的低密多層現在降價至8000元一平米;武漢某樓盤,之前均價1.55萬一平米,現均價1萬左右一平米;
有的房企更狠,低于樓面價就開售。蘇州某樓盤樓面價1.6萬一平米,現在精裝帶三大件均價才1.7萬,售樓處直接炸開鍋。
還有一路,為了降低買房的門檻,開發商選擇首付環節打折,售價100萬的房子,首付款3成即30萬,17萬由購房人承擔,13萬由開發商承擔。現在房貸放款難,這種打折方式對于剛需來說還是有用的。
除了線下的促銷活動,品牌房企在線上營銷也做足了功夫,什么“1元秒一平方米”、9.9元抵扣萬元房款、品牌家電1元搶購在各大平臺整活。
朋友圈有中介的,估計能被降價房源信息刷屏。
盡管房企促銷炒得火熱,但從目前的效果來看卻不盡如人意,原本該搶收的三季度銷售低迷,一些房企甚至下調了業績指標。
耗不過“久旱”,也等不來“甘霖”。
活下去,不管多狼狽,這已經成了全行業的共識。
之所以今年的9月如此反常,很大原因就是被七、八月市場的極度低迷所連帶影響的。
先來看一組克而瑞的數據:
7月,百強房企整體業績表現不及上半年和歷史同期,單月業績環比降低33%,同比降低8.3%。
8月,TOP30的房企中,近八成企業單月業績不及上半年月均水平,連財大氣粗的TOP10房企,全口徑銷售額僅3343億,同比下滑19%之多。
越是頭部,越是懸頂。
如此糟糕的情況一直延續到“金九”,不僅到訪率低,根據機構監測數據,成交量也明顯下滑,TOP100房企單月銷售操盤金額同比下降了三成。
銷量在走低,層層加碼的調控政策仍是不手軟。
先是廣州、合肥等城市出臺二手房指導價,北京、杭州、合肥、西安等城市收緊限購、限售政策以及學區房調控政策,篩掉了大批購房者。
另一頭,房貸利率上調,銀行額度告急,加上房企爆雷消息不斷,觀望情緒增強,市場情緒低迷,導致多地新房、二手房市場大幅回落,甚至冰封。
按照這個態勢,房企如果還不讓利給購房者,接下來資金回籠將會更加困難,因此不得不主動降價,以價換量。
不過,如此降價勢頭也誤傷了老業主,誰也不愿意自己的資產一夜之間跌了幾十萬。
這些日子以來,已有株洲、江陰、菏澤、岳陽、昆明、沈陽、唐山、張家口等地先后發布類似“限跌令”。
張家口規定,新取得預售許可證的項目不得低于備案價格85%進行銷售。
鄂州市住建局稱,部分大型品牌房企在國慶節前后大幅降價,嚴重擾亂市場秩序,漲價或降價超過備案價10%的浮動,需要重新備案。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在現有的“限跌令”下,有些企業仍然可以通過給購房者返還購房款,重整備案價,加送車位等手段,繞開“限跌令”。
9月,房地產市場哀鴻遍野。
即使再低迷,也要殺出一條血路。
不難推測,四季度肉搏戰會非常慘烈,半數房企目標完成率不及70%,沖線壓力大。
如何活下去,房企們開始各種瘋狂布局。
有的房企縮減了品牌部的經營預算,有限的預算花錢都要花在刀刃上。
有的房企下令工程停工緩建,通過放緩節奏,減少工程款支出。
節流做足,開源也不能少,全力營銷“保命”已經是不爭的事實。
打折走量是各家最基礎的做法,車位、尾盤、商住公寓等固定資產也要拋出,盡快回籠資金。此外,全民賣房賺傭金、特價員工房、分銷、直播短視頻等創新營銷也要嘗試。
用盡手段守住第四季度的銷量,這樣才能熬得到2022年,熬到一個可能會將至的行業春天。
04
在可見的未來,融資緊張疊加償債高峰,外加現金流壓力,這三座大山還會佇立在那,等每個房企來闖。
短期來看,房企需要加快開發、保證貨量供應,深化銷售渠道、加強營銷及現金回籠。
長期來看,“三道紅線”倒逼房企降杠桿,買地金額不得超年度銷售額40%,改變了房企拿地策略,行業向著“以銷定投”轉變,對企業的去化率、產品定位、營銷策略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23年之前,所有的房企都要滿足“三道紅線”,或許只有撐到那個時候,行業的上行時刻才會真正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