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國華
摘 要:我國對于林業資源的需求量逐漸增大,在開發林業資源階段,導致破壞了林業生態環境,造成林業資源匱乏的局面。本文主要論述了林業生態修復與環境保護的具體方法,理清兩者之間的關系,提升林業資源利用率,創建優質的生存環境,以供參考。
關鍵詞:林業;生態修復;環境保護
我國擁有豐富的林業資源,在整體生態系統中起到關鍵作用,有關部門也出臺了很多相應的保護措施,對森林生態系統進行有效保護,在城市化推進過程中,若對林業資源進行過度開采,不但會導致林業資源產量減少,更會加速土地荒漠化,嚴重影響人們生存環境。
林業資源屬于可再生資源,對森林來說,擁有較強的自我修復能力,但樹木的成長是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一片森林的形成可能需要幾百年。目前,我國的森林情況并不樂觀,對林業資源的一系列破壞行為致使生態環境非常糟糕。經常出現沙塵暴、泥石流等災害,威脅到人們的切身利益。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森林的可持續發展。我國在林業資源保護地區設立了相應的管理部門,但因為人員儲備不足,無法對林業保護監管面面俱到。
森林可以避免水土流失、防風固沙、改善氣候,這都體現出林業的重要價值。在對林業進行修復過程中,沒有利用先進技術,無法很好地轉變成經濟效益,部分林業人員的專業素養較低,只擁有簡單的操作技能,和發達國家尚有較大差距,沒有構成嚴謹的體系,網絡覆蓋面小,管理方式不適于社會需求,難以施展信息化管理,林區基礎設施不完善。
2.1 優化產業結構
優化林業產業結構是修復林業生態系統的主要方法,改變傳統思路,實現對林業資源的合理應用,在實際開發階段,要全面考慮各產業的特點,盡可能提高資源利用率,從第一產業出發,要對市場情況進行調研,按照市場需求設計科學的開發方案,多種植次生林與經濟林,使生長周期變短。對于第二產業來說,要加大研究力度,盡量應用先進生產技術,使林業資源得以高效利用,并朝著高端的方向發展,第三產業包括林區旅游與花卉種植,具有強勁的發展勢頭,可有效改變林業資源利用率低的情況。要不斷升級林業產業結構,建立以先進技術為基礎的新型林業產業,促進林業產業的良性發展。需對林業產業實行技術革新,發揮出林業產業優勢,形成一條完整產業鏈,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據一席之地,擁有較強的競爭力。另外,要調整人員結構,培養專業人才,提升林業產業的專業程度,加速林業產業發展,為林業修復工作打下堅實基礎。
2.2 發揮科學優勢
林業可持續發展體現在兩個方面,要將林業資源的經濟優勢充分發揮出來,使森林能夠很好的進行自我修復,以先進科技作為技術支持,達到林業資源的合理運用,另外,政府要鼓勵開展科技興林,并頒布一些列政策。轉變經濟發展模式,避免對環境的破壞,降低資源浪費,經濟發展方法從粗放型到集約型方向轉變,抓緊將科學技術成果轉化成經濟效益,改進林業開發模式,加強林業生態修復力度,達到保護環境的目的。
2.3 建立林業生態系統
修復林業生態,改造生態環境,預防水土流失,避免洪澇出現。林業不止擁有經濟效益,還具有社會效益與生態效益,人們通常一味追求更高的經濟收益,沒有對林業生態進行更好的管理與修復,致使環境不斷惡化,自然災害多發,因此要兼顧生態與經濟,及時修復生態系統,優化生態環境,達到人與自然和諧共處。
林業產業的發展離不開一個很好的生態,經濟發展為林業生態修復創造了條件,在經濟社會發展的最初時期,人們向大自然進行無節制的索取,引發嚴重的生態環境問題,從而限制了經濟的發展。因此,要合理利用林業資源,重視對生態環境的修復,森林才能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原材料,達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經濟發展才能更加穩定。
2.4 培養專業工作人員
對相關部門來說,對林區管理人員的選用、考核與管理是主要工作內容。目前我國林區管理員大部分為臨時人員,不具備較強的專業技術能力,缺乏豐富的理論知識進行管理,林業防護工作也沒有合適的方式,導致出現低效率的情況。科技的發展,現代化產品逐漸增多,先進的技術不但可以輔助相關部門更好的保護林業,還有利于經濟發展。因此,要培養一批熟練掌握專業技術的人員,利用豐富的理論知識對林區進行科學規劃。于此同時,還要積極宣傳,特別是防火災方面的宣傳,可以通過紙質化與信息化相結合的推廣方法,對林區附近的居民進行宣傳,提高森林防火意識,林區防護員要定時進行巡查,發現可疑情況,立即采取補救方法,以免發生森林火災。對亂砍濫伐等破壞林區資源的行為要加大處罰力度,讓每名公民都認識到破壞環境是要付出代價的,起到威懾作用。
林業生態修復與環境保護要依仗于相關部門與公民的共同努力,做好生態環境保護,提升森林的自我修復能力,發揮出科學技術的優勢,重視科學技術的運用,促進環境保護工作的順利推進,實現林業的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