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 晉玲林



【摘 要】目的:對小兒腹部手術后并發早期炎性腸梗阻的病情進行分析觀察,并采取有效的護理措施進行干預,分析護理措施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我院于2020年1月至2021年2月期間收治的行小兒腹部手術治療后,并發早期炎性腸梗阻的患兒56例進行分析。隨機將其分為兩組,各28例。其中對照組患兒采用的護理方式為常規護理,觀察組患兒接受綜合護理措施。對比兩組患兒的病情變化情況,對比兩組患兒的治療效果、住院情況等。結果:觀察組患兒的治療有效率明顯比對照組高(P<0.05);觀察組患兒的病情改善時間更短,腹脹消失時間及排氣時間短于對照組,觀察組患兒的住院時間比對照組短,引流量少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兒的生活質量評分比對照組高,差異顯著(P<0.05);觀察組家屬的護理滿意度明顯比對照組高(P<0.05)。結論:在小兒腹部手術后并發早期炎性腸梗阻的護理中,通過綜合護理措施的實施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護理效果顯著,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小兒腹部手術;早期炎性腸梗阻;常規護理;綜合護理
腹部手術常被應用于臨床各種疾病的治療中,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進步與發展,腹部手術也不斷進步,得到了臨床的廣泛應用。但在腹部手術后,易發生一系列的并發癥,其中最為常見的一種并發癥就是術后早期炎性腸梗阻(Early Postoperative Inflammatory Small Bowel Obstruction, EPISIBO)。在國際權威外科專著《Sabiston Textbook of Surgeru:The Biological Basis of Modern Suigical Practice》(17版)中以及在《Surger:Basic Science and Clinical Evidence》中對腸梗阻的論述中,將EPISBO作為一種機械性腸梗阻疾病中的特殊類型開展論述的[1]。有研究發現,EPISBO通常發病時間在患兒完成腹部手術后的1周~3周[2]。根據臨床對EPISBO的發病原因進行分析,發現引起的該疾病的原因與腹腔內炎癥或腹部手術對機體造成的創傷等因素有關[3]。當患兒在接受腹部手術治療時,手術的開展會對患者的機體造成創傷,或者炎癥反應的發生,即使在現在醫療技術的不斷進步下,腹部手術技術不斷提升,微創手術已經逐漸代替了傳統開腹手術,但微創手術的開展依然會對患者造成一定的創傷,易造成其腹部中的腸壁發生水腫及滲出情況,從而導致患者出現動力性與機械性同時存在的腸梗阻現象[4]。腸梗阻的發生會對小兒的術后恢復造成較大的影響,也會給患兒造成更大的痛苦。若不及時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處理,可能造成患兒發生重癥感染、短腸綜合征及腸癌等并發癥,對患兒的生命健康產生嚴重威脅。因此及時的治療對于患兒十分重要,在發生EPISIBO后,需根據患兒的臨床特點開展對應的治療[5]。由于患兒年齡較小,在臨床治療中常會出現配合度較差的情況影響臨床治療,因此臨床認為,在開展治療的同時,還應當搭配有效的護理措施進行干預。本研究就收治EPISIBO患兒進行分析,對其護理措施進行探究,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于2020年1月至2021年2月期間收治的行小兒腹部手術治療后,并發早期炎性腸梗阻的患兒56例進行分析,隨機將分為兩組,各28例。觀察組,女性13例,男性15例,年齡3個月~13歲,平均年齡(5.14±1.02)歲;對照組,女性14例,男性14例,年齡4個月~13歲,平均年齡(5.21±1.13)歲。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兒用常規護理,觀察組患兒實施綜合護理。①病情觀察。在患兒接受保守治療時,需對患兒的各體征癥狀變化情況進行觀察,對患兒的病情進行判斷。在腹部手術實施后,患者未恢復正常腸蠕動前,可能出現輕度腹脹的情況,若患兒在術后4d~5d依然無排氣現象,且術后已有肛門排氣或腹部脹痛,但有腹部陣發性脹痛的癥狀發作,則應當考慮患兒可能發生腸梗阻。在治療期間還應當對患兒的引流情況進行觀察,了解患兒是否出現腹肌緊張或腹脹等情況。在為患兒完成胃腸減壓后12h~24h,若觀察到患兒依然存在腹部持續性疼痛的情況,或出現血壓下降、腸鳴音消失、反跳痛等癥狀則應當為患者進行X線檢查。②心理護理。大多數患兒年齡較小,對醫院環境感到陌生緊張,因此易出現較多的負性情緒,其家屬也會由于患兒的病情變化而產生一系列的負性情緒。因此護理人員應針對患兒及其家屬開展心理護理。針對患兒護理人員應多給予其鼓勵,如可以獎勵玩具給患兒玩耍,使其良好配合醫護人員開展工作。針對其家屬護理人員應為其講解患兒的疾病,并告知患兒的治療進程,治療開展的目的等,疏導患兒家屬的情緒。③胃腸減壓護理。在患兒開展胃腸減壓治療的過程中,應當注意患兒胃管的通常性,保證胃腸減壓通常。若患兒腹部體征消失、肛門恢復正常排便、排氣,胃腸蠕動恢復正常,即可將胃管拔除。④營養支持。由于患兒需要接受長時間的禁食,接受胃腸減壓等,會造成患兒處于較差的營養狀態下,因此在完成手術后,應盡早為患兒開展胃腸外營養支持,為患兒提供機體所需的營養。⑤基礎護理的強化。由于患兒在接受腹部手術后,其自身抵抗力會處于較差的狀態下,因此易造成其出現其他并發癥。因此,護理人員應強化基礎護理工作,保證患兒的呼吸道暢通,并對其生命體征進行觀察,加強皮膚的清潔及消毒。⑥促進腸蠕動護理。每日可通過沿小兒臍周順時針進行按摩的方式以促進腸蠕動,每日3次,30min/次。也可給予患兒一些腸道益生菌以促進腸蠕動,包括三聯活菌素片、四聯活菌素片等。
1.3 觀察標準
對比兩組患兒的治療有效率,以患兒癥狀體征消失為顯效;以患兒治療后癥狀有一定程度的緩解為有效;以治療干預后患兒癥狀變化不明顯為無效。治療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00%。對比兩組患兒治療情況,包括腹脹消失時間、排氣時間、住院時間及引流量。對比兩組患兒的生活質量評分。對比兩組家屬的護理滿意度。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χ±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治療有效率
觀察組患兒的治療有效率明顯比對照組高(P<0.05),見表1。

2.2 治療情況
觀察組患兒的腹脹消失時間、排氣時間、住院時間均比對照組短,引流量大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3 生活質量評分
觀察組患兒的生活質量評分明顯比對照組高(P<0.05),見表3。

2.4 滿意度
觀察組患兒家屬的滿意度明顯比對照組高(P<0.05),見表4。

EPISIBO在臨床較為常見,大多是由于腹部手術操作范圍較大,對腸管漿膜面造成損傷或出現無菌性炎癥等所造成,這些情況會造成患兒的腸壁發生水腫滲出,從而導致腸袢相互粘連成角,從而造成腸梗阻的發生,但并不會引起患兒發生腸絞窄[6]。若不及時進行治療則可能引發嚴重后果,嚴重可能造成患兒死亡,因此及時的治療對于患兒十分重要[7]。一旦在明確診斷后,就需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干預,在EPISIBO的治療中,保守治療為其主要治療方式。但由于患兒年齡過小,其表達能力有限,在其接受腹部手術治療后,無法明確通過語言表達出其主觀感受,也無法準確描述自身的癥狀及病情,加上EPISIBO的腹部臨床缺乏明顯體征及定位,因此應加強對患兒病情的監測,在為患兒開展治療的同時,還需搭配有效的護理措施進行干預。在小兒外科中,護理工作具有服務性、復雜性及專業性等特點,對護理工作的要求較高,不僅要求護理人員具備專業的護理技能及理論知識,還需要有較強的責任心及耐心。綜合護理措施的實施下,能通過對患兒病情的觀察,開展對應的護理措施,通過心理護理措施、強化基礎護理措施、胃腸道減壓護理、營養支持護理等措施的開展,能有效改善患兒的臨床癥狀,促進患兒恢復。
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兒的臨床治療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兒的腹脹消失時間、排氣時間及住院時間比對照組短,引流量少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兒的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家屬的護理滿意度明顯比對照組高(P<0.05)。
綜上,在小兒發生EPISIBO后,為患兒開展治療的同時通過綜合護理措施的應用能有效改善患兒的情況,促進患兒的恢復,護理效果顯著,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王瑤,孫建飛,謝世瑞,等.通腑活血方對術后早期炎癥性腸梗阻患者的療效及血清炎癥指標的影響[J].廣西醫學,2020,42(4):444-447.
[2] 許建多,劉云星,鄭志剛,等.甲潑尼龍治療腹腔術后早期炎性腸梗阻的效果及對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響[J].河北醫藥,2020,42(18):95-98.
[3] 武百強,陳福春,潘琦,等."如意烏金湯"保留灌腸治療氣滯血瘀型術后早期炎性腸梗阻45例[J].中醫藥信息,2019,36(6):100-103.
[4] 迪米拉·阿里根,帕爾哈提·阿布都熱衣木,張麗博.β-七葉皂苷鈉注射液預防結直腸癌術后粘連性腸梗阻及對血清分子標志物的影響[J].現代腫瘤醫學,2019,26(7):78-81.
[5] 胡芝仙.泛影葡胺聯合萬古霉素對粘連性腸梗阻患者的療效及患者炎性介質水平的影響[J].國際消化病雜志,2019,39(5):369-372,376.
[6] 陸佳明,韋維,梁亮,等.經鼻型腸梗阻導管聯合早期腸內營養治療黏連性腸梗阻的臨床療效觀察[J].廣西醫科大學學報,2019,36(2):142-145.
[7] 葉麗麗,張金生,葉娜.改良保留灌腸術治療急性胰腺炎并發麻痹性腸梗阻的護理效果研究[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9,35(20):1541-1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