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長綠 劉結清 容美清 劉春永 何素健 杜利軍
【摘 要】目的:探討嬰幼兒腹瀉繼發乳糖不耐受的測定及應對策略。方法:回顧性分析,選取本院自2019年7月至2020年12月期間收治的284例嬰幼兒腹瀉繼發乳糖不耐受的患者的臨床資料,采用尿半乳糖試驗,根據治療方法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每組142例,對照組患兒不改變原喂養方法,研究組患兒給予飲食干預+藥物治療,比較兩組患兒的臨床效果。結果:284嬰幼兒腹瀉繼發乳糖不耐受中,陽性260例,陽性率91.54%。研究組患兒的臨床療效(91.55%)明顯高于對照組(74.65%),有顯著差異(P<0.05)。研究組患兒的止瀉時間(2.04±0.74)、腹痛緩解時間(1.89±0.27)、退熱時間(1.37±0.22)均短于對照組(4.15±0.84、2.67±0.18、2.68±0.69),有顯著差異(P<0.05)。結論:嬰幼兒腹瀉繼發乳糖不耐受診斷中尿半乳糖試驗有較高應用價值,通過飲食干預聯合藥物治療,可改善患兒臨床癥狀,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嬰幼兒腹瀉繼發乳糖不耐受;尿半乳糖試驗;飲食干預;效果
乳糖是人體母乳中較重要的可消化性碳水化合物,當人體攝入后,可在乳糖酶作用下分解生成單糖,從而被人體所吸收。由于乳糖酶活性降低,導致體內腸腔滲透壓升高,使得結腸內的乳糖在細菌影響下而生成酸性物質,容易產生腹脹感。嬰幼兒腹瀉繼發乳糖不耐受是臨床兒科常見疾病,其誘因較復雜。由于小兒年齡較小,自身抵抗力較差,極易受到外界致病菌的侵襲,使得此病有較高發病率。若不及時診斷及治療,患兒極易出現不同程度的脫水、電解質失衡等,直接影響身體健康,甚至其生長發育。因此,如何快速及有效緩解嬰幼兒腹瀉繼發乳糖不耐受是當前研究熱點[1]。本文現將嬰幼兒腹瀉繼發乳糖不耐受的測定及應對策略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次所選284例嬰幼兒腹瀉繼發乳糖不耐受來源于本院2019年7月至2020年12月期間就診的。根據治療方法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其基本資料如下表1所示,經統計學分析,具有可比性(P>0.05)。納入標準:①所有患兒均符合嬰幼兒腹瀉繼發乳糖不耐受診斷標準;②臨床表現為大便次數增多、黃色稀便、發熱等;③臨床資料完整者;④符合醫學倫理會同意;⑤自愿參與此次研究。排除標準:①腸道器質性病變;②中毒或者脫水者;③臨床資料不完整者。

1.2 方法
尿半乳糖試驗方法:根據10 mL/kg 鮮牛奶的標準計算。檢測前,要求患兒排空尿液,喂完母乳后,禁飲禁食2小時。收集患兒母乳奶后2小時的尿液檢測,采用半乳糖氧化酶法測定。若檢測標本呈現紅色,或者比標準孔顏色淺,為陽性,則可確定為乳糖不耐受。反之為陰性。
治療方法:對照組患兒不改變原有喂養方法。治療組患兒給予飲食干預+藥物治療。給予去乳糖奶粉喂養,并口服金雙歧輔助治療。將金雙歧片加入腹瀉配方奶中,充分溶化后進行喂養。
根據患兒體重,每次0.5片到1片,每日3次。聯合思密達,根據患兒體重,每次0.5袋到1袋,每日3次。連續用藥5日。
1.3 觀察指標
觀察及比較兩組患兒退熱時間、止瀉時間、腹痛緩解時間及臨床療效(顯效、有效、無效)。有效率=(顯效+有效)/例數×100%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3.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χ±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尿半乳糖試驗結果
284嬰幼兒腹瀉繼發乳糖不耐受中,陽性260例,陽性率91.54%。2.2 兩組患兒臨床有效率比較
與對照組相比,研究組患兒的臨床有效率更高(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2。

2.3 兩組患兒的各項癥狀改善時間比較
與對照組相比,研究組患兒的退熱時間、止瀉時間、腹痛緩解時間更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小兒腹瀉是兒科常見疾病之一,任何季節均可發病,其腹瀉誘因有感染與非感染兩類。感染性腹瀉患兒的病原菌有沙門氏菌、輪狀病毒、大腸桿菌及杯狀病毒,患兒的大便臭及腥,且多為血便,伴隨有高熱癥狀。其腹瀉高發季節有2個,分別為6、7、8月,稱之為夏季腹瀉,其病原菌為痢疾桿菌、大腸埃希菌[2]。10、11、12月為冬季腹瀉,也是高峰季節,其病原菌為輪狀病毒。
已有研究顯示[3]:乳糖酶是輪狀梅毒的靶酶,該乳糖酶有著較低含量,加上在小腸黏膜雙塘酶中成熟較晚,容易受損。正常情況下,乳糖在乳糖酶條件下分解成葡萄糖及半乳糖,當乳糖酶缺乏或者酶活性降低,而乳糖則無法分解,滯留在腸道,而分解成乳酸,產生較大氣體[4]。加上滲透壓的改變,直接影響腸道對水的吸收,進而導致大量水分進入到腸腔,增強腸蠕動,最終發生水樣腹瀉。臨床診斷乳糖不耐受的方法較多,常見的有氫呼氣試驗、大便乳糖檢測、尿半乳糖檢測等,其中氫呼氣試驗是診斷乳糖不耐受的重要方法,通過測定口服某種化合物后呼氣中的氫氣濃度變化,從而反映腸道吸收、傳輸功能等,具有簡便、無創及其快速的優點。但不適用用于嬰幼兒檢測[5]。大便乳糖檢測是其常規檢測方法,具有操作簡單、檢測成本低、無創性的優點,極易被患兒及家屬接受。由于未分解的乳糖通過大便排出,測定大便中的PH值及還原糖水平,可判斷出乳糖分解情況[6]。但大便乳糖檢測由于糞便中多受到細菌分解,容易檢測為假陰性,直接影響到檢測準確度。而尿半乳糖測定可避免此類情況的發生,進而提高檢測準確率[7]。此次數據調查顯示:尿半乳糖測定陽性率高達91.54%。
嬰幼兒腹瀉繼發乳糖不耐受采用去乳糖奶粉喂養,可確保嬰幼兒體內營養的正常供給,且可避免乳糖吸收不良,以免發生腹瀉。通常在止瀉后的1周開始恢復原有飲食[8]。應縮短每次哺乳時間,減輕胃腸道負擔。對于飲食干預不理想者,可采用藥物治療。臨床通常采用有利于消化及調節腸胃功能的藥物,補充正常菌群,促進微生態均衡,建立人體自然屏障,低于病原菌侵襲目的,促進患兒恢復效果。金雙歧是三聯活菌制劑,可補充腸道內所需要的正常菌群,平衡腸道微生態,也可激活患兒體內腸道內雙歧桿菌,提高患兒的免疫力。思密達的主要成分為雙八面蒙脫石散,通過固定及吸附消化道毒素,抑制其分泌;且與腸道黏液蛋白作用,附著在消化道黏膜表面,進而阻擋病原微生物的侵入,改善患兒腹瀉癥狀[9]。此次數據調查顯示:研究組患兒的各項臨床癥狀緩解時間均短于對照組,且研究組患者的臨床療效高于對照組,表明金雙歧聯合思密達可改善乳糖不耐受患兒腹瀉癥狀,促進腸道菌群的平衡。
綜上所述,尿半乳糖測定在嬰幼兒腹瀉繼發乳糖不耐受中有較高應用價值,通過飲食干預及藥物治療,可取得滿意的臨床療效,具有臨床推廣應用的價值。
參考文獻
[1] 張靜.對嬰幼兒發生輪狀病毒感染與其對乳糖不耐受相關性的研究[J].當代醫藥論叢,2020,18(2):101-102.
[2] 張小嬌,姜毅,張艷玲,等.嬰兒乳糖不耐受的臨床特點、治療及大便pH值的診斷意義[J].中華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19,34(19):1467-1471.
[3] 官振謀,莊潔新,陳曉青,等.乳糖酶治療嬰幼兒腹瀉病繼發乳糖不耐受的療效分析[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9,11(2):129-131.
[4] 王昕穎,鮑鏡伊,梁艷軍,等.乳糖酶對小兒急性腹瀉繼發乳糖不耐受疾病的治療效果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20,15(1):109-111.
[5] 繆添義,周穎,阮曉宇.乳糖酶改善輪狀病毒性腸炎乳糖不耐受的臨床療效[J].中國婦幼健康研究,2019,4(6):56-57.
[6] 孟祥輝,韓計亮.探討乳糖酶治療嬰幼兒腹瀉病繼發乳糖不耐受的療效[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9,10(24):80-82.
[7] 羅婷,袁洪波,練湘紅.乳糖酶治療兒童腹瀉繼發乳糖不耐受的療效與安全性的系統評價[J].中南藥學,2019,17(8):113-117.
[8] 郭洲萍,謝美燕,潘章穎,等.尿半乳糖聯合大便乳糖測定在診斷嬰幼兒乳糖不耐受癥中的應用及飲食指導的臨床研究[J].當代醫學,2020,26(11):121-122.
[9] 何素平.輪狀病毒性腸炎患兒乳糖不耐受與腸炎轉歸的相關性及影響乳糖不耐受轉歸的因素分析[J].中國肛腸病雜志,2020,40(2):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