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雪嬌
【摘 要】目的:分析對全血細胞檢驗整體質量進行控制重要性以及方式。方法:自2020年1月至12月期間選取4800例健康體檢者作為研究對象抽取適量靜脈血液實施研究,將4800例健康者的血樣分別放置在不同溫室環境,調制成不同稀釋比例,放置不同時間后,對最終檢驗結果變化情況進行分析。結果:兩組的白細胞、血小板、紅細胞以及血紅蛋白對比,1∶5000抗凝劑各項數據指標均低于1∶10000(P<0.05)。兩組的白細胞、血小板、紅細胞以及血紅蛋白對比,放置5℃環境中各項數據指標均高于放置22℃環境中(P<0.05)。兩組白細胞、血小板、紅細胞以及血紅蛋白對比,放置3h白細胞和血小板數據指標均高于放置30min,而其余兩個指標放置3h顯著低于放置30min(P<0.05)。結論:在臨床中對血液細胞實施檢驗過程中,最終血樣檢測結果將會受到存放時間不同、環境溫度不同以及稀釋比例不同影響。因此在日常檢驗工作中,首先需要提升并開展合適檢驗質控控制方式,才能確保最終檢驗結果有效性以及安全性。
【關鍵詞】全血細胞;檢驗;質量;控制
在醫院臨床檢驗工作過程中,醫生對疾病診斷重要依據便是精準的檢驗結果,診斷準確率和檢驗結果精準度之間保持正比關系,想要確保最終診斷結果準確率,則需要提升檢驗結果精準度,從而確保患者能夠在最佳時間獲取有效治療[1]。目前臨床使用最為廣泛的檢測項目之一便是血液細胞檢驗,主要針對一系列細胞總量轉變和形態情況開展檢驗工作,白細胞、血小板、紅細胞以及血紅蛋白等,從而判定受檢者血液內是否存在異常情況[2]。并且,可將細胞總量轉變和形態情況作為不統計并輔助參考,所以,提升全血細胞檢驗整體質量,開展合適質控方式對于檢驗科而言意義重大。據相關研究人員調查發現,許多因素均會對血液細胞檢測質量造成影響,因此作為檢驗工作人員需要對相關影響因素進行分析,隨后提出有效應對方式進行解決,從而提升整體質量控制力度。鑒于此,本研究分析對全血細胞檢驗整體質量進行控制重要性以及方式,內容如下。
1.1 一般資料
自2020年1月至12月期間選取4800例健康體檢者作為研究對象抽取適量靜脈血液實施研究,納入完全知情狀態下,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者,排除存在精神異常或血液檢查診療風險者。其中男性體檢人員人數為2945例(61.35%),女性體檢人員人數為1855例(38.65%),年齡25歲~67歲,平均年齡(44.85±19.46)歲。兩組一般資料差異,P>0.05。
1.2 方法
檢驗儀器挑選型號為KX-21(希森美康)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定期有法定鑒定機構進行檢定,隨后在有效期內實施檢測。在進行檢驗前需嚴格按照標準質控品校準儀器,挑選醫院資深檢驗工作人員進行檢驗工作,最后再分析不同血樣結果。
抽取以上4800例健康體檢者處于空腹狀態下適量靜脈血,選擇抗凝劑進行抗凝處理,其中需要注意挑選不同比例抗凝劑,分別為1∶10000(2400份血樣)以及1∶5000(2400份血樣)。在稀釋抗凝劑以后再添加血樣,確保抗凝劑與血樣完全混合以后開始進行檢驗工作。隨后再將4800例健康體檢者血樣分別放置5℃(2400份血樣)以及22℃(2400份血樣)不同溫度環境當中進行儲存,隨后將其中2400份血樣過3h后開展檢驗,剩余2400份血樣等待30min后再實施檢驗。
1.3 觀察指標
1.3.1 分析血樣在不同比例抗凝劑中檢驗結果變化情況,主要包括:白細胞、血小板、紅細胞以及血紅蛋白。
1.3.2 分析血樣在不同溫度環境下檢驗結果變化情況,主要為5℃以及22℃。
1.3.3 分析血樣在不同方式時間情況下檢驗結果變化狀況,主要為3h和30min。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χ±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分析血樣在不同比例抗凝劑中檢驗結果變化情況
兩組白細胞、血小板、紅細胞以及血紅蛋白對比,1∶5000抗凝劑各項數據指標均低于1∶10000(P<0.05),見表1。

2.2 分析血樣在不同溫度環境下檢驗結果變化情況
兩組白細胞、血小板、紅細胞以及血紅蛋白對比,放置5℃環境中各項數據指標均高于放置22℃環境中(P<0.05),見表2。

2.3 分析血樣在不同方式時間情況下檢驗結果變化狀況兩組白細胞、血小板、紅細胞以及血紅蛋白對比,放置3h白細胞和血小板數據指標均高于放置30min,而其余兩個指標放置3h顯著低于放置30min(P<0.05),見表3。

在臨床中通過有效控制血樣檢驗質量以及效果,可確保整體檢驗結果精準度顯著提升,便于后期醫務人員對疾病開展早期有效診治[3,4]。但若要滿足以上需求,則需要相關專業醫務人員嚴格按照標準操作對血樣采集送檢[5,6]。并且,還需選擇不同專業設施以及工作人員質量控制血液細胞檢驗,鑒于此,需定期開展相關培訓及教育工作,同時針對使用試劑以及設施等實施質量控制,確保檢驗工作能夠順利完成。此外,完成檢驗工作以后,相關工作人員需研究分析細胞直方圖,從而完成深入鑒定與診斷,為后期治療墊底良好基礎[7,8]。
想要有效確保檢驗質量,在進行血樣檢驗以前,所有相關醫護人員必須接受專業有關培訓工作。在開展血液細胞檢驗過程當中,必須嚴格按照本院有關規定開展檢驗工作,同時各個環節操作均嚴格按照規范要求實施。掌握相關檢驗過程注意事項以及具體細節,在開展檢驗工作以前對于血液樣本所有相關信息進行深入了解,對樣本前期質量控制工作做好。所有血樣分析相關儀器設備進行反復檢查,對于存在故障因素儀器進行排除,從而提升質量管理結果[9,10]。在開展血樣細胞檢測過程當中,所有醫護人員必須對相關試劑性能以及相關藥品情況進行認真檢查。同時,對受檢人員開展針對性健康宣教工作,采用通俗易懂語言方式為其講解開展血樣細胞檢查過程當中相關注意事項等,從而提升受檢人員檢查依從性以及配合度。與此同時,對于室內檢測溫濕度工作進行加強,使其保持正常范圍內,做好監控工作以及調整工作。當血樣檢測工作完成以后,將抗凝劑比例調整在正確范圍內,隨后對血液樣本進行有效處理,盡早完成檢驗工作。若由于部分因素從而導致無法順利開展檢驗工作,則須將血液樣本放置于低溫狀態下,避免細胞指數水平受到環境因素影響。與此同時,相關醫護工作人員還須收集受檢人員既往病史,評估具體身體情況,掌握全面信息,全局把控患者身體狀況。本研究結果發現,兩組患者的白細胞、血小板、紅細胞以及血紅蛋白對比,1∶5000抗凝劑各項數據指標均低于1∶10000(P<0.05)。兩組患者的白細胞、血小板、紅細胞以及血紅蛋白對比,放置5℃環境中各項數據指標均高于放置22℃環境中(P<0.05)。兩組白細胞、血小板、紅細胞以及血紅蛋白對比,放置3h白細胞和血小板數據指標均高于放置30min,而其余兩個指標放置3h顯著低于放置30min(P<0.05)。由此可見,在開展血液細胞檢驗質量控制過程中,需對采集時間嚴格把控,對稀釋液比例進行精確,抗凝劑比例越高則有效率越低。同時,嚴格控制環境溫度,最佳溫度在22℃左右,可顯著提高檢測效率。
唐麗姣[11]研究結果顯示,將收集160份血樣將其方式不同時間、溫度和部位,檢驗結果為:當抗凝劑比例處于1:10000,RBC、WBC、PLT以及HGB分別為((5.02±0.24)×1012/L、(187.7±22.5)×109/L、(187.7±22.5)×109/L、(142.3±9.6)g/L,而抗凝劑比例處于1:5000,RBC、WBC、PLT以及HGB分別為(4.02±0.11)×1012/L、(6.73±4.50)×109/L、(131.1±40.2)×109/L、(109.4±20.4)g/L,前者顯著高于后者,(p<0.05)。與此同時,放置時間為0.5h、3h、6hRDW(13.4±5.45)%、(18.1±0.93)%、(18.2±2.63)%,而放置時間為0.5h、3h、6hHGB(119.2±15.3)g/L、(124.1±9.9)g/L、(126.1±10.15)g/L,(p<0.05)。由此可見,在對患者開展血液檢測過程當中,其檢測結果會受到采集位置時間,以及溫度等因素影響。為了確保檢驗結果準確性以及有效性,需要嚴格把控,檢測不同過程。張琦[12]等人研究結果同樣指出,針對采集90份血樣進行檢驗,通過正常比例抗凝劑狀態下與非正常比例與檢驗結果質量相對比,前者顯著評優,(p<0.05)。與此同時,不同比例抗凝劑配置會導致血液細胞各種形態發生變,同時還會受到放置時間等一系列因素干擾。因此,需對以上相關步驟進行質量控制,特別是抗凝劑配置比例以及放置時間等,增強控制力度,從而提升檢驗結果準確性,以上兩位研究人員研究結果與本研究記過保持一致。
總之,臨床開展血液細胞檢驗工作過程中,需要嚴格把控血樣存放時間、溫度以及稀釋液比例,從而確保血液細胞檢驗精準度以及有效性。
參考文獻
[1] 黎海生,田若男,楊悅林,等.基于σ值的血細胞分析質量控制規則的選擇與應用[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8,15(13):37-40.
[2] 但剛,劉媛,張睿,等.移動式車載血細胞分析儀質量控制的建立及應用[J].西南國防醫藥,2019,29(4):47-48.
[3] 羅建偉,唐春梅.個性化血細胞分析質量控制應用實踐[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8,15(24):3772-3776.
[4] 繆穎波,宋穎,許蕾,等.六西格瑪質量管理在全自動血液分析儀質量控制規則選擇中的應用[J].檢驗醫學,2018,33(1):72-75.
[5] 楊梅華.臨床醫學中血液細胞檢驗質量控制的相關影響因素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8,18(30):168.
[6] 陳世明.血液細胞檢驗質量控制中臨床醫學檢驗的臨床效果分析[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9,7(36):131-132.
[7] 梁巍.影響血液細胞檢驗質量的因素及相關控制方式的分析[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19,4(27):119-120.
[8] 錢坤.臨床醫學檢驗中血液細胞檢驗質量控制方法的探討[J].世界復合醫學,2020,6(8):3.
[9] 王炳洋.血液細胞檢驗質量控制在臨床醫學檢驗中的應用分析[J].心理月刊,2019,14(3):102-103.
[10] 王富偉.臨床醫學檢驗中血液細胞檢驗的質量控制方法探究[J].醫藥與保健,2019,27(8):22-23.
[11] 唐麗姣.臨床醫學檢驗中血液細胞檢驗質量控制方法研究[J].中外醫療,2019,38(3):187-189.
[12] 張琦,張瓊.分析臨床醫學檢驗中血液細胞檢驗的質量控制方法[J].中國社區醫師,2019,35(30):13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