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蕊
【摘 要】目的:探討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進行幾項生化項目組合檢測對臨床診斷的輔助效果。方法:抽取我院在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間收治的妊娠糖尿病患者100例作為觀察組,另隨機抽取同一時期健康妊娠患者100例為對照組,兩組患者均給予幾項生化項目組合檢測,將兩組患者各項檢測結果進行對比分析,并對觀察組診斷治療前后的血糖變化進行對比分析。結果:觀察組患者經生化檢測空腹血糖及血脂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而對比糖耐受實驗,觀察組患者中100%均耐受,血糖耐受數值普遍高于對照組,對以診斷妊娠合并糖尿病的觀察組患者給予2個月針對性治療后,對比生化檢測中血脂以及血糖項目的數值明顯降低,各組數據均存在臨床差異性(P<0.05)。結論:妊娠糖尿病患者實施生化項目組合檢測能夠更有效地輔助臨床診斷,為治療和評定治療效果提供依據,能夠降低孕婦妊娠期糖尿病并發癥發生,減少妊娠糖尿病對胎兒的影響,提高生育質量。
【關鍵詞】生化檢驗;妊娠糖尿病;臨床診斷;糖耐量
臨床中妊娠糖尿病是在孕期所發生的糖尿病。而妊娠糖尿病根據發生因素分為兩種,第1種是孕婦在懷孕前就有糖尿病史,這種情況稱之為糖尿病合并妊娠。第2種是孕婦在懷孕前并沒有糖尿病史,在懷孕后患有糖尿病,稱之為妊娠合并糖尿病(GDM)[1,2]。孕婦懷孕期間患有糖尿病不但對母體產生極大影響,同時對孕婦腹中胎兒的發育也造成危害,甚至會發生胎兒畸形,胎兒窘迫以及流產和早產等不良妊娠情況。因此針對妊娠糖尿病患者在孕期做相關生化項目組合以明確臨床診斷,以保證最大程度提高檢出率是至關重要的,及時有效地控制血糖,能夠最大程度改善妊娠糖尿病患者的預后。本文在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經診斷并接受治療的妊娠期的糖尿病患者100例及其同期隨機100例健康孕婦中進行血脂檢測、空腹血糖檢測及糖耐受試驗等生化檢驗的臨床價值,現匯報如下。
1.1 臨床資料
抽取我院在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間所確診的妊娠糖尿病患者100例作為觀察組,年齡22歲~42歲,平均年齡(30.5±4.1)歲,初產婦和經產婦分別為62和38例。另外隨機抽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間收入的100例健康孕婦作為對照組,年齡23歲~43歲,平均年齡(30.4±3.5)歲。比較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信息無差異性(P>0.05),可作為臨床研究比較。
1.2 診斷、納入及排除標準
1.2.1 診斷標準 所有產婦均符合:①孕周在24周~28周或28周后均可以進行葡萄糖耐量試驗(OGTT)。②將OGTT 75 g的方法告知孕婦:需要空腹8 h,3 d內的需要正常飲食,碳水化合物每日量大于150 g,禁煙。檢驗方法:空腹抽血檢測餐前血糖,后孕婦在5 min內口服葡萄糖300 mL,并記錄時間,在服糖后的1h和2 h抽血。抽取的血液放置在含氟化鈉試管內,使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檢測血糖。③對于孕婦糖耐量結果分析標準,空腹、服糖后的1h和2 h血糖反應<5.1、10.0、8.5 mmol/L。單項高于標準即可為妊娠糖尿病。④孕婦存在糖尿病妊娠的高危情況后,一次OGTT試驗正常在晚期需要重復檢測。
1.2.2 納入標準 ①所有觀察組患者的產婦符合糖尿病診斷標準;②產婦為妊娠單胎;③分娩前未出現流產、早產以及合并其他并發癥現象。
1.2.3 排除標準 人工受孕;內外科疾病;不良妊娠等孕婦;排除多胎妊娠現象。
1.3 方法
對兩組患者均抽取5 mL空腹靜脈血,血標本離心檢查相關指標,包括空腹血糖、尿酸、血清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以及糖化血紅蛋白等。
1.4 觀察指標
對兩組研究對象進行分析HDL-C(高密度脂蛋白的數值)、空腹血糖數值、TG(高脂血癥數值)、LDL-C(低密度脂蛋白的數值)、TC(總膽固醇數值)、糖耐量異常率及其糖耐受試驗檢測值[3]。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4.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χ±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分析兩組研究對象的生化血脂水平以及空腹血糖數值,可見,觀察組的孕婦化驗的HDL-C數值、LDL-C數值、TC數值、TG數值、空腹血糖數值與對照組相比均高,組間數據存在差異性(P<0.05),數據指標之間存在統計學驗證價值。

對比兩組患者的糖耐量受檢實驗情況,觀察組患者的糖耐量異常數值達到100%,糖耐量受檢實驗均高于對照組,組間數據存在差異性(P<0.05),數據指標之間存在統計學驗證價值。

對比分析實驗組受檢人員第一次檢測與第二次檢測空腹血糖及其血脂水平:數據計算研究顯示,實驗組受檢人員第一次檢測HDL-C、LDL-C、TC、TG、空腹血糖對比第二次檢測的臨床數據(P<0.05),數據指標之間存在統計學驗證價值。

GDM是臨床中常見的內分泌疾病,且發病率逐年升高。GDM對孕婦、胎兒以及新生兒的身體健康帶來嚴重的影響,如果不能夠及時準確度進行診斷,并進行有效的治療,將會影響孕婦的治療效果,會產生孕期合并癥或者并發癥的發生。胰島素對孕婦體內的胎兒發育和生長有著重要的作用,與健康孕婦比較機體內的血糖明顯升高。胎兒可以經過胎盤吸收,促進胰島素的分娩,導致巨大兒[4]。
妊娠糖尿病的患者一般臨床表現無特異性,臨床中診斷的難度較大,因此需要臨床生化檢驗結果準確性加以判斷[5,6]。在目前臨床中主要是通過生化及糖耐量檢查結果來判斷妊娠糖尿病的判斷。HbAl為血清內的糖類與血紅蛋白相結合的產物,其中血糖與血糖濃度以及血紅蛋白接觸時間無關系,同樣與抽血時間以及胰島素的用量也無關系。但是能夠檢查患者體內一個月血糖的水平。關于妊娠糖尿病患者做臨床的管理,內如有以下幾點,希望可以幫助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控制好血糖:(1)GDM知識宣教,當孕婦患有GDM后為孕婦建立健康檔案,詳細評估孕婦的基本情況,認真填寫,并講解相關GDM的相關知識,制定具有針對性具體的管理計劃,在滿足孕婦的需求情況下,要求家屬共同完成健康教育計劃。組織定期參加集中學習GDM的相關知識,做到了解疾病的發生和發展,告知病因以及相關的并發癥。對孕期母嬰的影響。通過合理的生活方式以及改變飲食可以很好地控制疾病的發展,提高孕婦的認知度。(2)飲食管理,妊娠糖尿病基礎治療是控制飲食,每日進食的原則是保證胎兒及母體的營養需求,避免過度節食而發生酮癥酸中毒。適當對孕婦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保證餐后血糖在正常范圍。做好飲食控制是調節血糖的基礎,根據孕婦的體重、孕周等情況制定個性化的飲食指導,并保證食物的合理搭配,每日總熱量不可超標,確保三大營養物質配比合理。飲食可以選擇少量多餐,必要時可以加餐,注意控制進食的熱量。(3)運動治療,孕婦隨著孕周的增長,運動逐漸減少,告知孕婦堅持在餐后的30分鐘可以適量的運動、選擇瑜伽、走路等方式,注意運動不可過度,以免導致胰島素抵抗效果。(4)孕婦血糖監測,講解孕期檢測血糖的重要作用,告知家屬監督完成,并根據孕婦情況測量血糖,并記錄血糖的數值,以便復查時醫生作為用藥指導。2個月進行監測HbAlc一次,準確的了解孕婦的血糖控制效果,并檢查尿常規,避免出現酮癥現象[7]。(5)胰島素治療,對于飲食和運動均不能夠控制血糖時,應該給胰島素治療,制定相關治療方案,并指導孕婦及家人自我胰島素注射的方法,密切監測血糖的控制情況。(6)孕期母兒監護,孕期了解腹中胎兒的情況,按孕周進行篩查,做好排畸檢查,并在孕晚期一個月做B超檢查,觀察胎兒發育情況,是否羊水過多,腹圍增大等,加強對胎兒胎動的檢測,注意檢查孕婦有無并發癥,根據血糖控制以及母嬰情況適時終止妊娠[8]。
綜上所述,妊娠糖尿病患者實進行生化項目組合檢測能夠明確臨床診斷,為治療和評定治療效果提供依據,能夠保證孕婦在妊娠期間的安全,降低并發癥發生,有利于提高分娩效果,在妊娠期間的孕婦均適合做生化檢驗,來排除糖尿病的危險。
參考文獻
[1] 盧菊英.妊娠糖尿病患者主要生化檢驗指標分析及其與妊娠結局的關系[J].臨床檢驗雜志(電子版),2020,2(14):28-29.
[2] 范見佩,鄭遠華,李區杰.生化檢驗指標在妊娠糖尿病診斷中的臨床應用[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9,11(14):28-29.
[3] DING Chenxuan.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value of routine test and biochemical test in diabetes diagnosis[J].Pro Journal of Bed Inspection (Electronic Edition),2019,8(2):90.
[4] FAN Jian-Pei,ZHENG YUAN-Hua,LI Qu-Jie.Clinical application of biochemical indexes in diagnosis of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Application [J].Modern Chinese Medicine Application,2019,13(11):74-76.
[5] ZHENG Junshan.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biochemical tests in diagnosis of diabetes mellitus and evaluation of its application value [J].diabetes new world,2019,24(13):29-30.
[6] ZHENG Weizhen.Biochemical examination in the clinical diagnosis of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J].diabetes new world,2018,21(15):20-21.
[7] ZITKUS B S.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Standards of Medical Carein Diabetes[J].Nurse Practitioner,2019,30(suppl 1):212-213.
[8] COUSTAN D R.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J].Clin Chem,2019,59(9):1310-1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