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燕 付佳



【摘 要】目的:探討頸椎前路手術患者實施綜合護理干預措施的臨床護理效果分析。方法:抽取我院在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間收治的頸椎前路手術的患者100例作為研究對象分析,根據護理方案不同分為兩組,對照組研究對象實施常規的護理措施,觀察組研究對象實施綜合護理干預,比較臨床護理效果。結果:(1)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愈合指標,觀察組的總愈合率高于對照組;(2)對比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觀察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3)對比患者的滿意度方面,觀察組患者的總滿意度比例高于對照組;(4)對比患者的生活質量方面,觀察組患者的生活質量的各項評分均高于對照組,每一項組間的數據存在差異性(P<0.05)。結論:對于頸椎前路手術的患者實施綜合護理干預措施能夠明顯地提高臨床愈合指標,加快患者的康復,降低患者治療期間的并發癥發生率,提高患者的總滿意度以及生活質量,值得在臨床中推廣此項護理措施。
【關鍵詞】頸椎前路;綜合護理;臨床效果;滿意度
頸椎疾病是骨科較為常見的疾病類型之一,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生活壓力的增加,導致頸椎疾病的發生率逐年上升。頸椎疾病是因頸椎發生椎間盤退行性改變所引起,一般會導致神經、脊髓以及血管等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傷,頸椎疾病最有效的手術治療方案,在手術治療的過程中,可以對頸椎間盤突出的部分進行切掉,從而改善患者的動脈和神經壓迫的現象[1]。綜合護理干預已經被臨床護理工作廣泛的應用,全面細致的護理工作,能夠提高頸椎病的治療效果。臨床中改變患者的生活習慣,杜絕長時間玩電腦、玩手機等均會改善頸椎疾病,臨床上頸椎手術較為顯著的治療方案使頸椎前路手術治療,由于手術會給患者帶來較多的創傷,影響術后康復,因此分析頸椎前路手術中實施綜合護理干預后臨床護理效果顯著,先將護理研究分析如下。
1.1 臨床資料
我院選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間所收治的100例頸椎前路手術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其中男56例,女44例,年齡37歲~65歲,平均年齡為(56.4±3.2)歲,采取隨機方法將此100例患者平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患者均有50例。在比較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病情、手術方式以及文化程度等一般資料,顯示無顯著性差異(P>0.05)。
1.2 方法
對照組研究對象實施常規的護理方案,針對患者做好術前護理工作,術中密切監測患者的病情,術后注意觀察生命體征,及時根據醫囑進行處理,并給予各項護理工作。觀察組的研究對象實施綜合護理干預,具體如下。
1.2.1 術前護理 (1)心理護理: 患者入院時認真講解頸椎病疾病的相關知識,使患者及家屬能夠認識手術治療的意義,提高患者的配合能力。此類患者常常表現為焦慮等不良心理狀態,對患者做好心理評估,采取疏通的手段,緩解不良情緒。向患者講解頸椎的功能,告知手術的優勢以及手術醫生的實力和技術力量,并向患者講解手術成功的案例,緩解患者的不良情緒。 (2)住院環境:保持病室安靜整潔,溫馨舒適,每日定時為患兒播放舒適愉快的音樂,在住院期間從環境中改善患者的焦慮情緒,提高患者的配合能力。 (3)常規的準備:護理人員對患者講解病區的環境內容,并告知入院的相關制度,將主治醫生以及責任護士均告知患者,并告知有問題可以隨時進行詢問。(4)完善術前準備:根據醫囑協助患者進行術前檢查工作,將血尿標本及時送檢,并越好彩超、影像等檢查。詢問患者有無遺傳病史以及既往史,術前最好常規備血準備,并為患者準備合適的頸托,準備沙袋2個,每個1.0kg。床頭做準備吸氧裝置、吸痰設備、緊急氣管切開包等。(5)仰臥位訓練:術前指導患者頭后伸的鍛煉,平臥位時將患者的肩部墊一小枕,充分暴露頸部,每天鍛煉2次,一次鍛煉0.5h~2h。使頸部肌肉和韌帶能夠適應手術體位及術后體位,告知起床的正確姿勢,為術后做準備。教會患者有效的咳嗽咳痰方法,加強呼吸道護理,術前禁煙,防止術后發生肺部感染。(6)氣管、食管推移訓練:術前告知患者及家屬在3天~5天內使用右手的食指和中指在皮外插入切口側的內臟鞘與血管神經鞘間隙處,進行向非手術一側的推移,注意保證每次推氣管時必須過中線。注意逐漸增加持續推移的時間,一般開始選擇5分鐘~10分鐘,隨后延長至半小時,一天推移3次~5次為宜。(7)患者術前肢體鍛煉:指導患者在術前做好上下肢的屈伸鍛煉,有利于術后患者的功能恢復,同時增加機體的耐受能量,促進患者康復。(8)大小便的訓練:指導患者術前適應床上大小便,術后因不能下床,以免發生尿潴留以及便秘等發生。
1.2.2 術后護理 (1)體位:指導患者術后我硬板床上休息,并在頸部兩側分別放置沙袋做制動護理。指導患者進行仰臥位,并在肩下墊一小枕,保證患者的下頜托起,維持頭向后仰,禁止頸前受壓。注意防止頸部過度屈伸,術后選擇頸托將患者的頸部保護起來,注意頸托地松緊要適宜,過松起不到效果,過緊會導致呼吸不暢,使患者不舒適。注意佩戴頸托時,將耳廓以及下頜處墊好棉球,促進患者的舒適感。告知患者禁止做搖頭和點頭的動作,避免手術后發生植骨骨片脫落現象,而出現脊髓受壓問題,注意告知患者術后盡量減少打噴或者咳嗽,以免產生并發癥。(2)保持呼吸道通暢:手術后的一周內為頸椎水腫的高發期,根據患者的臨床癥狀了解患者病情,觀察患者術后是否有咽部刺激的現象,術前已經對患者做氣管一位的訓練,但是患者的發病率仍然較高。因此當患者出現咽部刺激性癥狀時可以遵醫囑給予甲強龍藥物治療,并改善患者的呼吸情況,注意協助患者翻身,有效地將呼吸道內分泌物排出。(3)密切觀察患者的病情及生命體征情況:為患者準備心電監護了解生命體征,同時進行低流量的吸氧,觀察患者手術切口有無滲血和滲液的現象,并保持引流管的通暢性,注意觀察引流液的顏色、性質以及量。如果觀察患者的引流液由暗紅色轉為淡黃色時因告知醫生,了解有無腦脊液漏的現象。(4)防止泌尿感染:術后留置導尿管期間做好尿道口護理,鼓勵患者每日多飲水,保持尿量在每天2000ml。注意鍛煉膀胱功能,定時夾閉尿管,鍛煉膀胱的收縮能力。告知患者及家屬保持會陰部位清潔的重要性。(5)飲食:術后早期為患者提供冷流食,注意觀察患者有無吞咽困難和嗆咳的癥狀,如果進食良好,應該逐漸過渡為半流食和普食。選擇食物以新鮮的蔬菜水果,高蛋白食物營養豐富易消化類,以增加患者的抵抗力。(6)衛生護理:術后保持患者的床單位清潔,協助患者采取舒適體位,并注意局部組織禁止長時間受壓,為患者翻身時可以使用酒精按摩身體受壓部位的皮膚,促進患者的血液循環,避免術后壓瘡的發生。(7)康復訓練:術后早期先進行手部的鍛煉,可以指導手部做握拳、提拉的動作。包括對患者的拇指對應的訓練、分手指的鍛煉。逐漸進行肢體關節的鍛煉,每次鍛煉10分鐘,每天鍛煉2次。術后增加患者的關節及肌力的活動能力。患者恢復期注意從四肢運動逐漸過渡到半臥位訓練,坐位訓練等,最后下床訓練。術后一般在4周~6周進行離床活動,逐漸增加運動量,注意避免勞累,以免引起頸椎的再次損傷[2]。
1.2.3 出院指導 (1)告知患者保持穩定的情緒,注意良好的作息時間,每天進行適當的體育鍛煉,提高患者的機體抵抗能力。告知患者術后禁止長時間的坐位、低頭以及扭腰彎腰等動作,注意半年內禁止提重物。 不適,及時就診復查。(2)家中準備硬板床,并告知患者佩戴頸圍,定期導員進行復查。
1.3 觀察指標
1.3.1 記錄兩組患者的臨床指標,包括傷口愈合時間、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等。
1.3.2 對比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包括頸部血腫、切口感染、神經損傷等。
1.3.3 對比兩組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患者出院時采用本院自行設計的《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對護理滿意度進行調查,該問卷總分為100分,①不滿意<60 分。②較滿意:70分~79 分。③滿意:80分~100分。
1.3.4 術后3個月進行生活質量評價[3],評價工具選擇《健康狀況調查問卷中文版(SF-36 量表)》,對患者進行評價,包括8個內容,每一項滿分100分。分值越高表示生活質量越高。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χ±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的圍手術期指標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傷口愈合時間首次下床活動時間及住院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并發癥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在頸部血腫、切口感染、神經損傷各項并發癥情況上比較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患者滿意度方面評分均優于對照組,組間數據存在差異性(P<0.05),見表3。

2.4 比較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
經過不同護理干預后,觀察組的各方面生活質量均優于對照組,組間數據比較存在護理差異性(P<0.05),見表4。
頸椎前路手術是臨床較為先進的骨外科手術技術,能夠治療患者的頸椎退行性改變,同時是治療頸椎管腫瘤的最有效方法。頸椎前路的優點是能夠解除患者的神經壓迫,做到植骨融合的有效性。臨床手術具有手術時間短。切口小,恢復快等優點。但是由于頸部的解剖結構比較復雜,術后常常會發生感染等并發癥。因此在治療中患者實施有效地護理干預措施,本文綜合護理干預,主要全面細地針對護理問題進行護理分析,保證患者在治療中能夠有效地康復。本文研究可見, 對于頸椎前路手術的患者實施綜合護理干預措施能夠明顯地提高臨床愈合指標,加快患者的康復,降低患者治療期間的并發癥發生率,提高患者的總滿意度以及生活質量,值得在臨床中推廣此項護理措施。

參考文獻
[1] 李濤金,阮麗芬,吳瑞萍.綜合護理干預在頸椎前路手術患者中的應用[J].海南醫學,2021,6(12):781-782.
[2] 張玲,王娜.綜合護理干預對頸椎前路手術患者傷口愈合的影響分析[J].中國傷殘醫學,2019,22(18):218-219.
[3] 孫素慧.綜合護理干預在頸椎病行前路減壓植骨內固定術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醫藥指南,202,8(12):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