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靜 雷靂
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嚴重影響了兒童的心理健康,使很多兒童變得更加焦慮、抑郁、易怒和孤獨。為應對無聊感,很多兒童選擇與電子產品為伴。隨著疫情防控的有效開展,人們的生活逐漸恢復正常,如何幫助兒童脫離虛擬世界,重新與現實世界建立聯系就顯得尤為重要。
游戲是兒童表達自我的最自然方式,可以讓兒童有機會將內心世界具體化,通過交流情感和經歷獲得情感聯結,同時幫助他們調節情緒,處理困難的生活事件。因此,在把電子產品放到一邊,重新回歸集體活動的過程中,游戲的治愈功效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對此,可以通過以下方式重新喚醒和點燃兒童的游戲性。
一是安排游戲時間。人們通常會為自己看重的活動安排時間,因此安排游戲時間就表明這是個體看重的事情。可以將游戲時間的安排放在家庭會議上討論。孩子是天生的“游戲專家”,他們更樂于分享自己的“專業知識”,當他們參與到活動規劃的時候,也就更愿意參與游戲活動了。
二是騰出游戲時間。在游戲時間里,家長最好聽從孩子的指導,這可以讓孩子體驗到能力感和控制感。在充滿不確定性的疫情環境下,獲取能力感和控制感尤為重要。此外,在游戲中家長一心一意地關注孩子,可以加強親子聯系。在游戲中的所見所聞也可能讓孩子在游戲之外更愿意聽從家長的意見和建議。
三是創建活動列表。游戲的選擇十分重要,家長應列出孩子喜歡的玩具和活動(不包括電子產品),這樣可以防止孩子因不喜歡家長設計的活動又要放棄自己心愛的電子產品而感到煩躁和沮喪。這是幫助孩子放棄電子產品轉向傳統游戲的關鍵。
四是留空間給無聊。電子產品可以立即解決無聊感,而無聊卻是創造力的誕生地,是一種重要的體驗。因此,減少電子產品的使用可以重新喚起孩子的想象力,打開思維,去思考只有在有點無聊時才會出現的各種可能性。
五是變得“傻傻乎乎”。把那些棋牌游戲收起來,留出時間自由地玩那些規則較少的游戲,可以讓天性得到最好的培養。
六是到戶外進行活動。到戶外去可以消除電子產品的誘惑,使兒童更容易參與到現實游戲和社交游戲中,同時還有機會與同齡人交往練習社交技能,讓他們的發展重回正軌。此外,新鮮空氣和運動對保持好心情也有神奇的作用。
資料來源:
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intl/blog/the-man-cave/202105/the-role-play-in-post-pandemic-healing
(責任編輯 姚力寧? ?校對 郭向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