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百明
[摘? ?要]培育學生的勞動素養是實現勞動教育總體目標的重要途徑。文章基于以往文獻,梳理了勞動素養的概念,明確勞動素養對中小學生“知情意行”發展的重要作用,并針對勞動素養的現狀與問題,提出勞動素養培育的實踐路徑。即學校應積極通過統籌規劃整體部署、在不同學段設置不同教學內容、整合社會資源、聯合家庭力量、完善評價體系、重視文化建設等實踐路徑,促進小學生勞動素養的培育和提升。
[關鍵詞]勞動素養;學校教育;實踐路徑
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發表了關于勞動教育的重要論述。勞動教育是我國新時代黨對教育的新要求,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制度的重要內容,直接決定著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勞動素養、勞動價值取向和勞動技能水平。本文基于以往文獻,梳理了勞動素養的概念與重要意義,并針對我國中小學勞動教育的現狀,聚焦小學學段,探討提升小學生勞動素養的實踐路徑。
一、勞動素養的界定
當前對勞動素養的界定主要有兩種視角,即基于廣義的宏觀內容視角和基于狹義的實踐需求視角。在廣義的宏觀內容視角下,我國學者檀傳寶認為,勞動素養是指個體通過生活以及接受教育活動之后而形成的與勞動有關的素養[1]。紀德奎和陳璐瑤提出,勞動素養是指個體經過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而形成的與勞動有關的品質修養和行為能力[2]。也有學者認為,勞動素養這一概念綜合概括了勞動者在勞動過程中的勞動心態與勞動技能,包括勞動價值觀、勞動意識、勞動情感、勞動意志和勞動能力五個方面[3]。在狹義的實踐需求視角下,經合組織較為關注個體的身體技能與實踐技能[4],歐盟則在創業素養中滲透勞動思維與技能的培養[5]。廣義視角雖然可以全面把握勞動素養的內容,但是過于宏觀而無法突顯其關鍵的內涵;而狹義的視角雖然更加細致,卻無法形成對個體勞動素養的整體認識。因此,在綜合國內外研究的基礎上,王泉泉等對勞動素養做出如下界定:勞動素養是個體在長期的勞動學習和實踐過程中逐漸形成的,適應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個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的綜合概括[6],包括勞動觀念、勞動能力、勞動習慣和品格三個相互聯系、不可或缺的關鍵成分,并具有育人性、時代性和具身性等主要特點。其中,育人性是指培育個體,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時代性是指符合時代發展的潮流和方向,與時俱進,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具身性是指身心合一,更加強調“身”的要求。這一界定既結合了兩種視角的獨特優勢,又符合了新時代對勞動者素質的現實要求,對于進一步推進勞動教育的開展,培育學生的勞動素養有著啟發意義。
二、勞動素養對中小學生發展的重要作用
勞動素養是中小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內容,勞動素養的培育對中小學生“知情意行”的全方面發展具有重要作用。一是在認知方面,良好的勞動素養可以讓學生正確認識人是勞動的產物、人類社會是在勞動中產生與發展的,明確區分人類社會與外在自然[7],也可以讓學生形成對勞動、勞動者、勞動過程和勞動關系的客觀認識,形成正確的勞動觀念。二是在情感方面,勞動素養的培養可以更好地促進學生感受、體驗工匠精神、勞模精神,培養他們愛崗敬業、艱苦奮斗、甘于奉獻的品質[8]。三是在意志方面,勞動素養的培育可以增強學生的忍耐力和恒心,錘煉意志品質[9]。四是在行為方面,勞動素養的培育可以促使學生建立良好的勞動習慣[10],從日常生活勞動、生產勞動、服務性勞動三類勞動出發,激發勞動熱情,進而積極投身勞動。
但是,目前我國中小學生勞動素養的現狀不容樂觀,廣泛存在不想勞動、不會勞動、不愛勞動的現象。一項調查數據顯示,60.47%的被調研者認為,我國當前中小學生的勞動觀念淡薄、意志品質和獨立生活能力欠缺[11]。這一現狀與我國當前的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緊密相關。就學校方面來看,由于片面認知思維的限制,學校禁錮于傳統的勞動教育模式,未能將勞動教育上升到應有的核心位置,達到全面育人的教育效果[12]。此外,學校勞動教育的師資力量非常薄弱,勞動教育長期處于被忽視、被弱化和被邊緣化的地位。如河南省的一項調查數據顯示,勞動教育課程能常態化面向全體學生有效實施的學校僅占25%,在實施過程中,還存在有課程無勞動、有勞動無教育、有勞動教育但不完整,有勞動教育但不成體系等問題[13]。
三、學校培養小學生勞動素養的實踐路徑
小學是個體勞動素養培育的關鍵時期,更是貫通勞動教育的起始階段。學校教育應該積極探索新時代背景下勞動教育的新模式,注重教育實效,切實提升學生的勞動素養。因此,有必要以提升小學生勞動素養為核心目標,探討培育小學生勞動素養的實踐路徑。
1.加強頂層設計,推進勞動教育整體部署
首先,學校要明確主要負責部門及其具體職能,聯合分管部門,統籌規劃。其次,學校應根據《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以下簡稱《綱要》)獨立開設勞動教育課程,將其逐漸提升到與其他學科同等重要的地位,并在其他學科中進行滲透。同時,也要重視勞動教育教師隊伍的培訓與提升。最后,除了必修課程之外,學校可以在校內通過多種形式組織開展與勞動有關的集體活動、興趣小組、學生社團、主題講座等。
2.針對不同學段,設置勞動教育教學內容
小學低年級要注重勞動意識的啟蒙,主要從個人生活起居等方面設置一些簡單、基礎、易操作的勞動活動,例如《綱要》中提到的整理和清洗個人物品,對家庭進行簡單清掃,適當參與班級集體勞動等。小學中高年級要注重勞動習慣的養成,主要關注家庭勞動和校園勞動。因此,可以在低年級階段的基礎上,增加一些難度與挑戰,如參與到家庭的整理收納和清潔勞動中,為家人制作簡單的飯菜,參與校園衛生的清掃,進行垃圾分類處理,參加社區組織的公益勞動等[14]。
3.整合社會資源,開辟勞動教育實踐基地
學校可以充分整合社會相關資源,結合當地傳統產業與現代產業形態,同時結合基地實際與學生實踐的現實需求,通過多種合作形式開辟校外勞動實踐基地,為學生勞動實踐提供基地保障,方便開展校外實踐活動,促進勞動知識、勞動技術、勞動能力和勞動品質在實踐教學中實現深度融合。讓學生在切實的“出力流汗”過程中體悟勞動價值,培養勞動意識,形成勞動習慣,提升勞動精神。
4.聯合家庭力量,建立勞動教育協同機制
一項由哈佛大學進行的研究表明:愛做家務與不愛做家務的孩子成年后的就業率是15:1,犯罪率是1:10。因此,學校應引導家長擯棄“分數第一”的觀念,形成正確的育兒觀念,鼓勵家長創設家庭勞動教育情境,以家務勞動為載體,通過日常生活的言傳身教,潛移默化地引導孩子從家務勞動中體會勞動的價值和光榮。
5.完善評價體系,推動勞動教育長效開展
在評價主體方面,可以由校主管部門、教師、家長、學生等多主體共同進行評價。在評價方法方面,學校可以運用問卷調查、訪談等主觀測評方法,結合實踐能力測查等客觀評價方法,形成對勞動素養培育成果的真實評價。在評價周期方面,學校應結合靜態與動態評價,多次長期進行評價,切忌只在最終完成時進行評價。在評價指標方面,學校應緊跟勞動素養研究前沿,構建全面有效的勞動素養評價指標。通過構建全方位的勞動素養培育評價體系,發揮評價的激勵與導向作用。
6.重視文化建設,加強勞動教育宣傳和引導
校園文化不僅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還是學校高質量發展的動力,也是學校個性魅力與辦學特色的體現。學校可以創設以“勞動教育”為主題的文化欄、文化墻和文化長廊等,同時利用學校網絡平臺、廣播站等多個宣傳陣地,將勞動教育與校園文化建設相結合,在校園文化中加強宣傳引導,牢固樹立學生的勞動意識,營造濃厚氛圍,構建和諧育人環境,在文化環境中滲透勞動教育。
參考文獻
[1]檀傳寶, 班建武, 李敏. 對話與解讀:新時代勞動教育的內涵與走向[J]. 少年兒童研究, 2021(03):4-19.
[2]紀德奎, 陳璐瑤. 勞動素養的內涵、結構體系及培養路徑[J]. 天津師范大學學報(基礎教育版), 2021, 22(02):16-20.
[3]徐潔, 樓幸琳. 培育勞動素養:新時代勞動教育的核心指向[J]. 教育科學論壇,2020(19):5-10.
[4]The Future of Education and Skills: Education 2030[EB/OL].http://www. oecd. Org/education/2030/E2030% 20Position% 20Paper% 20(05. 04. 2918). pdf.
[5]Council Recommendation of 22 May 2018 on Key Competences for Life Long Learning(2018/C 189/01-13)[EB/OL].http://eurlex. europa. eu/legalcontent/EN/TXT/? uri = uriserv: OJ. C. 2018. 189. 01. 0001. 01. ENG&toc = OJ: C: 2018: 189: TOC.
[6]王泉泉,劉霞,陳子循,等. 核心素養視域下勞動素養的內涵與結構[J]. 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1(02):37-42.
[7]余文森, 殷世東.新時代中小學勞動教育的內涵、類型與實施策略[J]. 全球教育展望, 2020, 49(10):92-101.
[8]黃加敏.高職院校學生勞動素養評價指標構建探析[J]. 科技風, 2021(15):162-163.
[9]伍紹琦.中小學開展勞動教育的意義及路徑[J]. 基礎教育研究, 2021(03):20-21.
[10]顧建軍. 建構素養導向的勞動教育體系[J]. 教育發展研究, 2020, 40(24):3.
[11]董仲文. 構建勞動教育體系,開創勞動育人新局——基于湖南省中小學勞動教育調研的思考[J].基礎教育課程, 2021(10):4-10.
[12]陳亞瓊.勞動教育體系構建的困境及實現[J].教學與管理,2021(24):10-12.
[13]曹淑玲. 12年一體化“行知行”勞動教育課程素養發展體系的建構與實施[J]. 基礎教育課程, 2021(07):23-30.
[14]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印發《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的通知[EB/OL].(2020-07-15).http://www.moe.gov.cn/srcsite/A26/jcj_kcjcgh/202007/t20200715_472808.html.
(責任編輯 姚力寧? ?校對 郭向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