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建民
摘要:隨著社會不斷地發展,教育界持續深化改革,對高中階段的學生而言,他們面臨著高考的壓力,同時心理、生理都到了關鍵的成長時期,關注活動育人以及學生管理的價值是非常重要的一項工作,可以實現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本文主要以新時代校園文化活動育人為中心,對其價值與功能進行分析,并探討了相應模式的構建與實施,希望可以推動高中生向著更好的方向發展,實現綜合素質的提升。
關鍵詞:新時代;校園活動;文化建設;育人
引言
文化能夠滋潤人的心靈,有著重要的育人引導功能,文化活動的充分開展,更是符合我國現代教育事業的發展需求。是否能夠滿足新時代背景下對于教育事業改革的要求,學校文化建設與此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
一、校園文化活動的育人價值與功能
校園文化活動的育人作用是建立在學校文化和生活教育的基礎上。學生的成長以及發展離不開家庭生活,離不開學校教育,學校是一個微型社會,學生在其中進行學習以及實踐。教育的過程是圍繞老師與學生展開的,校園文化的建設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也有著無法取代的價值。在這一過程中,提高學生的責任感和時代精神,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世界觀。首先,校園文化活動體現著其獨有的育人功能,展示學校風氣以及教學水平,規范學生的道德思想,引領他們走向正確的道路。文化活動育人包括了育人模式以及自主成長模式這兩方面,影響著學校道德工作的發展方向。因此,在進行校園文化建設的過程中,指引學生的行為,約束他們的管理,使其養成自主學習習慣。另一方面,校園文化活動可起到實踐的作用,補充校園課堂中無法做到的內容,與社會進行連接,展開應用實踐,構建學生與社會溝通的渠道,在實踐中應用所學知識,開放思維,加深學生對社會的理解,提高自己的認知能力,對于學生未來步入大學有著深遠的意義。與此同時,校園文化起著塑造學生品德的作用,抓典型、樹新風,引領學生參與不同的實踐,以立德樹人為目標,承載著活動的各個環節,緩解學習的壓力解決心理問題。
二、校園文化活動的育人模式構建與實施
(1)強化思想教育,重視文化活動
每所學校都有著屬于自己特色的文化活動,是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平臺,在進行文化建設的同時,更重要的是強化學生的思想,在此基礎上進行各項活動,才能夠保證活動的有效性。因此,我們山東省泰山中學在強化思想教育,重視文化活動育人方面進行了富有實效的開拓性的實踐。2020年以來,泰山中學在徐炳倫校長地推動下組織了兩次中華泰山成人禮攀登泰山活動。泰山中學學子們徒步攀登泰山,跨越7000級臺階,不泄氣不掉隊,在泰山之巔參加“成人禮”儀式。加冠儀式上,同學們齊聲誦讀《泰山頌》,接受領導、老師、家長代表為其加冠,向老師、家長三鞠躬,并進行莊嚴宣誓。宣誓結束后,同學們收到了意義非凡的“中華泰山成人禮”證書和“攀登泰山”紀念章。全體登山學生表示這次活動既鍛煉了身體,又磨練了意志,讓大家對新時代中學生的使命、責任與擔當有了更加深刻地思考,對高考及今后的人生道路都將產生重要的影響。活動在“學習強國”山東學習平臺推出,經過山東衛視新聞聯播、山東教育電視臺、山東綜合廣播、泰安電視臺、泰安日報、泰山晚報等多方媒體廣泛報道,引發了強烈的社會反響。該項活動文化價值意義極大,對于教師班主任而言,在這一過程中更加堅定教書育人的理想信念,堅定不移地把工作落到實處,實現真正的教書與育人的結合。
(2)鼓勵隱性知識共享,樹立先鋒模范
這里所提到的隱性知識是指個人所擁有的知識,不僅僅是理論的一種體現,也包括了技巧、實踐成果,不能被文字記錄的內容,以信仰、價值觀、性格、技巧、能力等形式體現出來。將這些內容融入到團體中,展現著不一樣的風貌,體現著特有的行動風格。在進行文化活動建設的過程中,加強了各個成員之間的信任與默契,成員之間也可以取長補短、互相觀察,實現隱形知識的共享,將個人的創業經驗心得進行分享,暢所欲言,挖掘每一個人的潛在能力,從整體發展的角度培養團隊意識以及創新能力、協作能力,樹立楷模,促進學校整體思想教育的發展,發揮出育人的作用[1]。例如,以攀登泰山活動為例,每一個學生都能夠進行感悟交流,提交美文,在這一過程中暢所欲言,體會自己所想,并傳達出來,使得其他人能夠從多維的角度考慮,感受爬泰山活動帶來的勇氣和毅力。而對于學校這一個團體而言,沒有毅力和勇氣就無法堅持學習、促進成長,就有人會掉隊。攀登泰山與學習上攻克每一難關,成長中經歷每一個重要階段有著相同的意義,想要登上山頂或并非易事,必須要抱有不達目的不罷休的信念,傾盡全力,勇往直前。
(3)引進專業指導,強化文化傳承
所謂的專業指導不僅僅包括專業老師的指導,更多的是結合學校特色發展以及學生個人成長需求,利用現有的資源加強文化建設的水平,技術指導是必須的,這能夠保證文化建設活動開展的水準。除此之外,在信息時代大背景的推動下,更應該運用新媒體的力量,變換活動領域,強調建設文化活動的內涵精神,并將其傳承下去,成為學校發展的特色,從實際出發,為每一個成員建立檔案,通過興趣愛好將它們聯系在一起,注重時代性與創新性的傳承,逐步深化文化活動的內涵,提高文化活動建設的影響力[2]。例如,泰山中學以視頻的方式記錄高三年級今年組織高考200天誓師大會,聘請金太陽集團王國棟老師做勵志演講,現場互動頻頻,高潮不斷,該活動有專項指導,感恩教育激動人心,文化意味濃厚,學生們通過參加該項活動學習斗志昂揚,以此作為文化的傳承,活動精神的體現,感染未來入學的每一屆學子,將育人理念完整的保留下來,賡續文化血脈。
結束語
總而言之,文化活動是教育教學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內容。在進行文化活動建設的過程中,應重視思想的傳播與教育,并關注知識以外內容的傳授,包括精神、能力等方面,樹立良好的學習標桿,最后進行專業指導,完善活動體系,強化文化傳承,實現校園文化活動建設效果的持續提升。
參考文獻
[1]潘松.打造育人活動品牌,深化兼善特色教育[J].教育家,2021(44):48-49.
[2]張蓉蓉,韓夢云.中華傳統文化融入高校育人活動的策略[J].黃河.黃土.黃種人,2021(19):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