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銘森
摘? 要:隨著“雙減”政策的出臺,全國各個學校都在不停的解讀和慢慢地落實中,“雙減”政策是為了國家發展、社會安穩、學生長遠發展而制定的政策。面對依然存在的升學和就業壓力,引導孩子快樂高效地學習,擁有陽光健康的心態尤為重要,這就要做到德育先行。
關鍵詞:“雙減”;德育;學校;家庭
“雙減”要求學校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和服務水平,減少學生的作業量和作業時長,滿足學生的多樣化需求。而《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規定,學校應當保證學生的課外活動時間,組織開展文化娛樂等課外活動。基于這樣的背景,德育教育的重要性顯而易見,應當要德育先行。發揮德育在培養學生行為習慣,責任意識,陽光心態等方面的作用。
一、雙減政策對德育教育的啟發
“雙減”,減的是學生過重的學業負擔,目的是讓學生擁有一個陽光健康的心態去學習和成長,長大后有擔當,做一個對國家和社會有貢獻的人。“雙減”給我們老師的啟發是應該關注學生行為習慣的養成。采取多種途徑、多樣形式進行生動活潑的教育,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領會到愛國的真正含義,在耳染目睹中彰顯愛國情懷。讓孩子們擁有正確的寫字姿勢,擁有端正的學習態度,擁有文明的禮儀規范,擁有陽光健康的心態,擁有責任擔當……我想這些非智力因素,更是學生最應該增加的內容,也是我們堅守立德樹人的初心。
二、基于雙減,創新德育作業
德育工作需要我們做細做實,并且常抓不懈。基于“雙減”的背景下,在建黨百年的引領下,我們需要做的是堅定學生的理想信念,在學生心中埋下真善美的種子,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而實現這些目標的途徑是德育作業的布置,在“雙減”的背景下,在科技的帶動下,我們可以創新德育作業:
(一)德育作業種類創新
我們可以把德育作業系統地劃分為學校德育,家庭德育和社會德育三種。學校德育作業可以讓學生在學校完成,比如學生共同完成教室黑板報的布置,既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又激發了學生參與班級事務的積極性;可以讓學生在學校里參與澆花拔草的實踐活動,這樣不但陶冶了學生的審美情操,而且培養了學生愛勞動的意識;還可以舉辦愛心義賣等活動,讓學生通過這些活動,培養他們助人為樂的優秀品質。家庭德育作業,可以創新方式,多布置一些父母與孩子共同完成的作業,孩子不僅得到了鍛煉,還增進了親子之間的關系。比如可以根據節日布置相應的德育作業,父親節、母親節讓學生制作賀卡或為父母端一次洗腳水。敬老節讓孩子陪老人去爬山,為家里的老人做一頓飯。也可以在周末的時候布置學生與父母共同制作美食,陪爺爺奶奶種菜養花,跟家人一道去參觀紅色文化基地等。讓孩子與家人共同完成德育作業中體驗到成長的快樂,塑造孩子健康活潑的形象,培養孩子勞動的意識。社會德育作業是一個更廣闊的天地,前提是讓孩子在父母或老師的陪同下進行。像我們學校老師會在學雷鋒日,帶著學生到校園周邊的社區進行清掃;會在植樹節帶著學生到我們學校的福田共同植樹。家長會利用周末陪同孩子參加一些社會的公益活動和志愿活動:去敬老院探望老人,在社區共同學習垃圾分類的知識。學校每個學期會組織學生去德育基地參加實踐活動,這一系列的社會德育活動,其實也等同于德育作業。學生參加多彩的德育活動中,得到了極大的鍛煉,潛移默化地影響了他們,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培養他們的擔當意識,我們老師也在這些活動中不斷鑄魂育人,堅守自己的初心使命。
(二)德育方式創新
在“雙減”的背景下,我們好好利用互聯網,可以實現德育作業方式的創新,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表現出來的精彩瞬間用照片或視頻記錄下來,老師把孩子們在活動中的這些圖片或視頻做成相冊或推文分享出來。家長和孩子看到這些自己的精彩瞬間,內心也會得到滿足。除了通過照片和視頻的記錄,我們還可以舉辦“德育情景劇比賽”讓學生通過排練德育情景劇增進同學們之間的感情,培養學生正確的思維方式,更好地培養學生愛國愛黨愛國防愛人民的感情。
三、家校溝通,形成德育合力
家校合作已經是現代的新常態,“雙減”的背景下,讓我們有了更多的時間與精力,對學生的健康成長和長遠發展做出規劃,發揮家校合力的優勢,能更好地促進學生的發展。因為習慣一旦形成,便有了慣性,正所謂“習慣成自然”。因此學校加強與家長的溝通交流,學校的一些德育活動我們還可以邀請家長參加,讓家長適時參與孩子的成長,發現孩子的優點,看到孩子的不足,陪著孩子共同克服缺點,發揚優點,老師也實時記錄孩子的成長與進步,對學生做出預判,防范,讓學生向著正確的道路前行。
只有做到適當的“減”,合理的“增”,抓好常規的德育教育之余,創新德育理念、作業和方式,才能真正地讓我們的學生健康、全面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李慕楠.學生德育教育與培養藝術[M].遼海出版社.2013:1-2
[2]陳桂生.德育引論[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