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學云
(安徽省宿州市埇橋區符離鎮中心校,安徽宿州 234101)
語文知識源于生活,因此,小學語文教育需要與學生的生活緊密結合,如此才能加深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理解,從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不斷發展學生的思辨能力、語言能力、總結能力等。基于此,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體現綜合性成了教育工作者需要重點思考的問題。本文將以此為研究方向進行探究,并提出一些見解。
小學生人生閱歷少,且處于心智未成熟階段,因此學習意識不強。同時,小學生對許多事物沒有正確的認知,自尊心也很強,當受到教師或家長表揚時,會沾沾自喜,會為了得到更多的表揚而加倍努力。但一旦被批評,其內心就會產生許多不愉快的感受,甚至因此而產生自卑情緒,性格也變得內向。此外,小學生天性活潑好動,很難長時間集中注意力去專心聽講。教師如果對小學生不加以嚴格約束,就會使他們的學習差異化現象更加明顯[1]。
小學語文教材有很多綜合性學習主題,如“課余生活主題”“傳統文化主題”等,要求學生記錄自己的生活內容或提煉生活中的傳統文化等。雖然這些學習主題都是以學生的生活實際為主題的綜合性學習單元,但過于籠統。學生的課余生活豐富,教材并沒有規定讓學生對哪個項目進行學習。又如,生活中的傳統文化項目有很多,如何挖掘單元主題的具體項目等給予了教師很多選擇。事實上,一些教師在設計教案時,并未從學生的實際需要出發,而是根據自己的經驗確定具體的項目,并要求學生根據這個項目的主題進行學習。在這種學習模式下,學生的自主性并不強,教師很難滿足學生個體的學習需求[2]。
許多教師和學校依然將學生的學習成績作為考核的終極標準。教師認為實施綜合性教學不僅會占用更多的課堂時間,還會導致學生對課本內容理解不透徹,進而對最終的教學成效造成影響。部分語文教師的學科本位思想比較強,在實施綜合性學習時,只注重單一的學科知識教學,并未與其他學科及學生的生活關聯起來,甚至存在綜合性學習的內容與實際不符的情況。這不僅影響了學生語文綜合性學習的質量,還不利于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發展[3]。
教師首先要根據教材內容及教學大綱要求設計相應的教學方案。尤其是關于本學期的綜合性學習安排更需要在開學初期就確定下來,如此才能在日后的教學工作中做到有備無患。在布置活動任務時,教師需要循序漸進、逐步安排,如此才能使學生在每個綜合性學習任務中都獲益良多[4]。
例如,在教學《遨游漢字王國》一課時,教師需要先根據這一課的內容及教學任務確定教學主題,然后根據設計的教案給學生布置相應的學習任務。比如,要求學生利用節假日等課余時間留心觀察身邊的漢字,并將其拍攝下來,如博物館藏品上的文字、樓盤的名字、商場的名字、石碑的碑文等,讓學生在生活中養成隨時學習的好習慣。然后,在課堂上,教師讓學生將自己拍攝的圖片進行匯總,相互學習。此外,在布置任務時,教師應盡量將任務分成不同階段,而不是將任務一股腦地全部布置下去。例如,在學習《中外童話》這一課程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選擇一篇自己喜愛的童話故事,并將其抄錄下來,然后讓學生在小組內將自己摘抄的內容進行相互分享和討論,并對其他同學的作品進行點評。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能提升學生的參與度,培養學生的協作能力,還能提高學生語文綜合性學習的質量。
課本的教學內容由于是提前設計好的,很難和當前發生的時事產生關聯。所以,教師在設計教案時可以有意地將教學課程和現實中發生的時事相結合,這樣就可以使教學更貼合學生的生活,也能使學生關注當前發生的時事。所以,小學語文教師應不拘泥于課本內容,而是應多讓學生了解身邊所發生的事情,這樣就可以使學生與課程內容產生共鳴,提高教學質量[5]。
比如,在學習《菜園里》這篇課文前,教師可以讓學生提前準備各種常見的蔬菜,如白菜、胡蘿卜、芹菜、辣椒、南瓜、豆角等。在課上,教師引導學生對各種蔬菜進行辨認,并了解每種蔬菜的特點,如顏色、形狀、氣味等,讓學生更直觀地了解生活中的蔬菜知識。教師還可以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總結出每種蔬菜的特色,然后將其匯總后進行整理,使學生能夠對生活中常見的蔬菜有更深入的了解,并理解《菜園里》這篇課文的含義。
小學語文是培養學生語言能力、思辨能力的基礎。所以,語文教學需要和學生的生活相結合,如此才能收獲更好的教學效果。但由于教材內容較為單一,加之一些教師未能有效地將教學內容和生活聯系起來,導致教學存在脫離實際生活的現象,所以難以使學生對學習語文產生興趣。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結合生活元素,將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相結合,有意識地激發學生對語文學科的學習熱情與興趣,這樣才能為學生日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6]。
例如,在教學《鳥的天堂》一課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到室外聆聽大自然的聲音,去聽聽大自然中各種鳥類的叫聲,感受大自然生物的多樣性及大自然的美妙之處,從而更好地理解《鳥的天堂》的作者所描述的景象。又如,在教學《爬山虎的腳》等關于植物的課文后,教師可以讓學生留意自己身邊的植物,并通過拍照、錄制視頻等方式對這些植物進行觀察,加深對這些植物的認識,進而開闊學生的知識視野。最后,教師還可以要求學生將自己制作的圖片、視頻資料在課堂上分享,讓學生在相互交流中產生思想碰撞,提升學習成效。
綜合性學習旨在將多學科的知識同時傳授給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小學語文教學能為學生以后的學習、生活奠定堅實的基礎,但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內容比較單一,加之教師的綜合性教學意識不強,致使小學語文綜合性教學收效甚微。因此,本文提出了三個策略,為提高我國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質量提供參考。首先,教師在布置學習任務時要循序漸進;其次,不拘泥于課本教材;最后,根據學習內容多組織社會實踐活動,使學生對生活、大自然產生更直觀的感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