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冬梅
(西南醫科大學附屬醫院手術室 四川 瀘州 030699)
臨床在對胃腸道腫瘤患者治療時,外科手術屬于一項重要措施,且手術量在不斷提升。而在實施手術時,若為嚴格遵守無菌操作,或護理質量較差,便可能會使患者術后出現感染等并發癥,對治療效果造成影響,延長患者術后的恢復速度,威脅患者安全[1]。因此對于實施胃腸道腫瘤手術患者而言,實施科學護理措施,對患者具有重要意義。而無縫隙護理是為患者提供連續性、無缺陷的護理措施,保障手術可以順利實施,提高手術成功率[2]。基于此,本研究分析胃腸道腫瘤手術患者采取無縫隙手術室護理的價值。
選擇本院2019 年12 月—2021 年3 月實施胃腸道腫瘤手術96 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48 例)、研究組(48 例)。兩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不顯著(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臨床資料
納入標準:①臨床需實施胃腸道腫瘤手術患者;②所有患者臨床資料完整;③所有患者對本次研究均知情,并簽署同意書。
排除標準:①合并腎、肝等基礎性疾病;②存在嚴重精神問題,無法配合醫護人員工作;③處于哺乳期或妊娠期婦女;④中途退出。
對照組:基礎護理。即術前完善常規檢查和健康教育,術中配合手術醫師,術后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做好基礎護理及并發癥預防護理。
研究組:無縫隙手術室護理。
(1)接收患者:護理人員需在手術室門口迎接患者;對患者進行訪視的護理人員需經過專門培訓;建立以患者為中心的手術室護理模式。護理人員需在手術前,對患者進行術前訪談,指導患者做好相應準備工作,緩解患者緊張、焦躁等不良情緒。
(2)交接患者:護理人員在進行手術室護理前進行交接時,需重視患者的知情權,將手術的方案以及術中護理流程告知患者,實現無縫隙、透明化服務。護理人員需向患者講解在手術治療中、麻醉、復蘇過程中患者應如何配合護理工作,以及術后的注意事項,使患者提前做好心理準備。
(3)術前準備工作:護理人員應做好術前訪視工作,其應向患者以及家屬詳細解釋手術的準備工作,指導患者做好相應的術前檢查準備,并且及時將術前檢查結果告訴患者及其家屬。護理人員應對患者做好心理疏導,從而減輕患者的心理壓力。護理人員可以在術前發放手術室相關注意事項手冊,使患者和家屬對手術的相關注意事項有更全面地了解。護理小組成員在術前應將手術所需要的設備、物品以及器械在手術間進行固定,提前做好相關準備工作。
(4)術中護理:在實施后消毒時,消毒區域皮膚應大于切緣,在切口區域黏貼3 M 皮膚保護膜。打開腹膜腔后,應使用保護器對切口進行保護,避免糞便或消化液對患者切口造成污染。在切開胃腸道前,需在切口邊緣放置保護墊,在切口縫合處需使用吸附性較好的敷料,減少切口滲液問題。另外,巡回護士應做好督促,叮囑臨床醫師嚴格遵守無菌操作。術中不可從臨床醫師背后進行設備傳遞,且超過手術床邊緣的設備都應認為污染物,不可繼續使用。使用過的設備應放置于隔離器,避免和無菌區域的設備進行混用。在將腹膜縫合后,應利用聚維酮碘對切口進行沖洗,縫合基層后,再次沖洗皮膚。
(5)術后護理:手術完成后,將患者送至病房,做好相應的術后護理工作,密切關注患者各項生命體征,在出現問題時,及時告知臨床醫師,降低患者術后不良反應,使患者感受到關愛。
(6)術后完善制度:在術后,組建監督管理小組,對無縫隙手術室護理措施進行評價,進一步規范手術護理工作流程,對其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總結分析,提出相應的防范與改進措施,不斷完善手術室護理制度。
(1)并發癥發生率。記錄兩組患者出現切口感染、嘔吐、尿路感染、咽喉疼痛等發生例數。
(2)日常生活活動功能評分(Barthel)。記錄Barthel 評分,滿分100 分,分數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越強。
(3)手術指標。記錄兩組患者手術時間、住院時間、首次排便時間、首次排氣時間。
采用SPSS 22.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以(± s)表示,行t檢驗。當P<0.05 時說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護理后,對比并發癥發生率,研究組更低(P<0.05),見表2。

表2 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n(%)]
對比Barthel 評分,護理前兩組無顯著差異(P>0.05);護理后,研究組更高(P<0.05),見表3。
表3 Barthel 評分(± s,分)

表3 Barthel 評分(± s,分)
組別例數護理前護理后研究組4831.28±5.8379.56±12.44對照組4831.67±5.0758.91±7.63 t 0.3509.803 P 0.364<0.001
護理后,對比兩組手術指標,研究組各項指標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4。
表4 手術指標(± s)

表4 手術指標(± s)
首次排便時間/d研究組 481.15±0.24 9.36±1.14 1.43±0.65 2.51±1.07對照組 481.49±0.38 15.26±3.22 2.81±1.04 3.38±1.24 t 5.24111.9677.7963.680 P<0.001<0.001<0.001<0.001組別 例數 手術時間/h 住院時間/d 首次排氣時間/d
近些年患者自我保護意識不斷提高,對醫療護理服務的治療要求也在不斷提高[3]。手術室是搶救已以及治療患者的重要場所,加強手術室護理,對提高患臨床護理質量,降低患者術后不良反應,縮短康復時間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2]。作為一種新型護理模式,全程無縫隙護理,可以為患者提供全方面、更加優質的手術護理服務,彌補傳統手術護理中的缺陷,可有效縮短患者住院時間,對改善手術護理質量有著較為重要的意義[4]。
就本文結果可知,研究組炎性指標與Barthel 評分均較優,對該結論進行原因分析,主要因素如下:本院使用全程無縫隙護理,即完成手術室迎接、交接患者、進行手術、送患者至病房、術后護理、術后完善制度等流程[5]。實施無縫隙手術室護理后,可以提升護理人員的術前準備工作,進一步提高護理人員的綜合素質以及專業理念,落實無菌原則的執行,避免患者發生醫源性感染[6]。在實施手術中,對手術區皮膚進行保護,避免出現感染問題,加快患者手術切口愈合速度。另外實施無縫隙手術室護理,可以提高護理人員的責任心,在手術實施過程中,實現無縫銜接,提高醫護人員的工作效率,優化護理質量,進一步提升患者的手術配合度,有效減少手術時間,減輕對患者的刺激[7]。除此之外,在采取無縫隙手術室護理后,護理人員對患者的情緒該百年可以進行及時觀察,與患者加強溝通,保障患者以輕松的心態面對手術,減少應激反應發生概率,提高手術安全性。
綜上所述,胃腸道腫瘤手術患者采取無縫隙手術室護理,臨床價值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