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推動東部產業向西部梯度轉移、探索出“上海龍頭公司+本地合作社+貧困戶”的發展模式的“產業縣長”李國文,兩度赴海拔約4000米的青海省久治縣支教、用音樂點燃孩子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六旬教師趙興洲……在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上海33名個人和25個集體回滬受到表彰。黨的十八大以來,上海共選派26批、1412名干部奔赴云南省、西藏日喀則市、新疆喀什地區和克拉瑪依市、青海果洛州、貴州遵義市、三峽庫(壩)區等對口地區,共安排對口幫扶資金實施項目8550個,助力7省區20地州的98個貧困縣5100個貧困村全部摘帽出列,近200萬建檔立卡貧困戶從上海援建的項目當中直接受益脫貧,助推對口地區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
為貫徹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精神,落實中央和本市關于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要求,3月1日下午,本市召開上海市第一批駐村指導員工作總結暨第二批駐村指導員工作部署會議。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市社會工作黨委書記孫甘霖,市農業農村委黨組書記、主任張國坤出席會議并講話。2019年6月,市委組織部會同市農業農村委從全市各條線選派了200名優秀干部開展駐村工作。目前,第一批駐村指導員的任期已經結束。兩年來,在駐村指導員和村干部群眾的共同努力下,200個村中有33個村可支配收入和經營性資產已超過經濟薄弱村指標;促成簽訂黨建結對共建協議1383份,募集捐款、捐物共計775余萬元;為所駐村引進項目168個,投資總額達2.5億元,實現了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在駐村指導員的助推下,舉辦883場次各類文藝演出、送醫下鄉、知識講座、教育培訓等活動,讓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日益豐富,文明鄉風、良好家風和淳樸民風正成為鄉村新風尚;為村民幫扶解困辦實事,共改善村內道路、房屋等公共設施、設備660余處(項)。
站在“十四五”謀篇開局的歷史關口,青浦區將進一步聚焦規劃引領、河長制建設、水環境治理、水務行業管理等方面,打造示范區建設水務標桿。將啟動新一輪太湖流域綜合治理,實施藍色珠鏈水環境治理工程(一期),對華為研發基地段4.2公里北橫港及周邊水系進行綜合治理,打造示范區最美躍動水花園。圍繞“上海城市副中心”發展要求,實施環城水系治理工程三期,整治東大盈港、環城河3.7公里,復原老城廂環城河開放、活力的生活畫卷,打造具有青浦江南水城文化底蘊的獨特濱水空間。此外,在全面消除劣Ⅴ類水體的基礎上,結合鄉村振興、美麗鄉村建設、農村人居環境優化,啟動夏陽街道太來村和金澤鎮西南圩區生態清潔小流域治理,持續推進村級河道整治和農村生活污水提標改造,進一步改善河湖水體感官,逐步恢復江南水鄉風貌,努力建設人民群眾滿意的“幸福河”。
日前,嘉定完成農民培訓工作驗收,2020年,嘉定超額完成市、區級實事項目新型職業農民培訓任務。完成新型職業農民培訓134人,完成拖拉機駕駛員培訓48人,完成新型職業農民繼續教育179人,完成各類單項技術培訓2210人次,超額完成市、區級實事項目新型職業農民培訓任務。受疫情影響,2020年,嘉定調整了培訓方案,制訂培訓計劃,開展了多形式的培訓模式。通過線上培訓與線下實訓相結合,“直播”和“錄播”相結合,培訓課程既能達到疫情防控要求又受到學員們歡迎。嘉定還創新辦學模式,由原來自行辦班轉而與浦東新區聯合辦學,資源優勢得到進一步挖掘。培訓內容也有了進一步拓展,培訓內容在原來注重農業技術的基礎上增加了直播帶貨、農業時勢等內容,培訓效果得到進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