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麗娜
(盧龍縣勘察測繪隊 河北 秦皇島 066400)
土地整治主要指針對未利用、利用不合理以及低效利用的土地展開治理工作,針對受自然災害以及建設活動影響而遭受損毀的土地采取相應的恢復利用措施,有效提升土地利用率。農村土地整治工作主要包含以下內容,分別為農村未利用地整治、集體建設用地整治以及農村耕地整治等。目前,盧龍縣在實際土地整治工作中仍存在一定的不利因素,有必要對其展開更深層次的探究。
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對于當下盧龍縣開展的農村土地整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為其創造了新條件。在我國積極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過程中,農村土地工作面臨著全新的要求。農村土地整治對于促進農村發展以及改善環境有重要意義,若想提升盧龍縣新時期農村土地整治工作的質量與效率,應加強對以下內容的重視。
優化農村土地整治工作,應當構建統一的組織管理模式,建立科學有效的工作機制,切實保障政府、國土部門以及公眾的參與度,以便促進各項責任有效落實。農村土地整治工作本身具有較強的復雜性,需要多個部門聯合起來,因此各部門之間的密切配合十分重要。構建統一的組織管理形式,能夠充分體現出各部門的實質性作用,盡量避免出現問題后各部門之間互相推卸責任的情況。同時,各部門之間應當加強溝通與交流,共同完成整治計劃的編制工作,減少各部門在規劃上的沖突與矛盾,切實保障整治項目持續平穩實施。
農村土地整治工作本質上屬于一種綜合性整治工作,涉及的范圍極廣,包括田、水、路、林、村,所需資金較多,因此在農村土地整治的過程中應當保障資金的使用。
土地治理是一項政府措施,能夠對土地關系以及土地結構進行調整,應當在現有的基礎上構建完善的資金體系。相關部門應當注重對組織管理模式的構建,并在原有的基礎上拓寬相應的資金來源渠道,從根本上保障有充足的資金投入,為平穩推進整治項目奠定堅實的基礎[1]。
現如今,農村開展土地整治工作的最終目的在于實現土地規?;洜I和增加有效耕地面積,在這種目標導向的基礎上,農村往往會大面積平整土地、硬化溝渠以及田間道路,然而這一做法并未充分與生態系統保護以及可持續發展理念相適應,導致農村現有的生態平衡系統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壞,生物多樣性有所減少。
在正式開展農村土地整治工作的過程中,應當將農村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結合起來,在土地整治的同時,既要綜合考慮土地整治工作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也要開展相應的生態環境治理工作,保障農田生態系統質量,提升森林覆蓋率。
為了提高土地整治的經濟效益以及生態效益,開展土地整治工作時應當將構建統一的組織管理形式以及提高生態環保意識兩方面內容結合起來,并在此基礎上將農村土地整治工作同多樣化手段進行有效融合,最終體現出土地整治對環境改善以及農村發展的推動作用。
鄉村旅游主要指充分利用鄉村人文景觀以及自然景觀,包括自然環境、建筑以及優美的風景等,結合地區的實際情況,充分利用地方的特色優勢資源,形成多樣化的旅游模式。
在推進農村土地整治的過程中,應當與鄉村旅游加強有機融合,對特有的風景文化采取強化保護措施,還可以適當增加能夠讓游客自己動手參與體驗的各種旅游項目,包括農田種植與采摘等,以此保障鄉村旅游在鄉村休閑觀光游覽、農耕文化體驗以及農村景觀美學等方面的價值。
此外,土地整治還應當強化開展基礎設施建設工作,為鄉村交通提供有效保障。靈活應用“農村土地整治+鄉村旅游”,能夠深化農村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鞏固農業的基礎性地位,通過發展旅游業,保障鄉村旅游和土地整治融合的質量,最終實現鄉村產業發展和鄉村振興的目標。
除了促進農村土地整治同鄉村旅游的融合外,還應當將農村土地整治與產業融合結合起來,以達到助力鄉村富裕的效果。基于此,需要幫助各鄉村深層次探索自身所具有的獨特歷史文化以及景觀,切實展現出強烈的區位優勢,落實土地綜合整治的相關目標,進而整體提高鄉村景觀的觀賞性,有助于推動鄉村旅游業的發展。
與此同時,土地整治工作還應當合理利用整治后更加集中的耕地資源,靈活應用當下現代化、信息化的農業生產技術,保障農業產業的現代化發展。強化提升農業生產經營的規?;约皺C械化水平,深入挖掘盧龍縣的特色農業,打造獨具地方特色的農產品品牌,對農業產業結構采取優化調整措施,強化提升各產業之間的融合效果。
大力開展農村土地整治工作,真正落實對產業、土地以及人口等相關內容的優化與完善,保障多樣化產業的共同發展,進而實現鄉村富裕[2]。
從目前來看,我國農村開展的土地整治工作大多采用兩種模式,分別為“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應用這兩種模式,需要在相關原則的基礎上開展實際的土地整治工作,具體為部級監管、省負總責、實現組織實施。
在“自上而下”模式中,實施主體通常情況下是國土部門以及本身具有一定政府性質的代理機構,還存在部分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包括農民專業合作社以及農業龍頭企業等。
“自下而上”模式主要由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作為實施主體,包括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龍頭企業以及農民集體經濟組織等。
上述兩種模式的實施不僅同政府有密不可分的關系,同時也包含著農民集體,所以在實際農村土地整治的過程中,應當保障政府以及農民集體的上下聯動效果,將土地整治機構同各級政府相關部門結合起來,推動項目實施管理各項任務高質量落實。此舉能夠充分激發農民集體的參與熱情和主觀能動性,為其積極投入到土地整治項目中,并充分表達自身的想法創造良好的條件。
在土地整治工作中,上下級相互尊重與配合,不僅能夠有效減少土地整治項目開展面臨的壓力與阻礙,還能最大限度解決好各成員之間存在的矛盾,為土地整治項目持續平穩推進創造良好的條件,切實提升鄉村治理水平。
在不斷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的過程中,農村土地整治工作應當同美麗鄉村建設結合起來,進而打造生態宜居鄉村。
從本質上來看,鄉村振興戰略是一種綜合性戰略,能夠將經濟、文化以及生態建設融為一體,這同土地整治工作之間存在一致性,因此盧龍縣應在鄉村振興戰略的基礎上積極開展美麗鄉村建設。在落實“農村土地整治+美麗鄉村”的過程中,應當加強對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視,盡量避免破壞傳統村落的面貌,綜合考慮各方面的影響因素,從廁所改造、垃圾收集、污水處理、水利、交通設施以及鄉村道路建設方面著手,科學開展鄉村面貌整改工作。
在實踐過程中不斷貫徹落實相關要求,將各種重要的土地整治要素高效結合起來,建設美麗鄉村,實現人文與自然和諧相處以及共同發展的目標,構建現代化鄉村。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過程中,鄉風文明建設是至關重要的組成部分?;诖?,盧龍縣在開展農村土地整治工作的過程中強化開展文化建設,以提升鄉村鄉風文明水平,助推鄉村振興逐步落實。農村土地整治工作同文化建設工作結合起來,主要是指利用土地整治的相關措施,實現對農村各種人文活動設施、農村環境以及農村基礎設施的健全與完善,進而創造高質量的鄉村人居環境。提高鄉村空間建設質量,具體體現為在文化建設過程中保障農村文化廣場以及農村文化禮堂的建設質量,還要在現有的基礎上健全農村文化活動場所并為其配置相應的活動設施,這樣能夠為農村積極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創造良好的環境條件,在此基礎上提升鄉村建設的質量[3]。
在鄉村振興背景下,優化開展農村土地整治工作能夠有效促進盧龍縣農村發展和環境改善,對于提升其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有積極作用?;诖?,農村土地整治應當同鄉村旅游、產業融合、上下聯動、美麗鄉村建設以及文化建設等多方面工作充分結合起來,從而充分體現土地整治的實質性作用,推動盧龍縣農村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