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田君
(中共寧陽縣委黨校 山東 泰安 271400)
山東省寧陽縣地處魯西平原,是一個傳統農業大縣,經濟總量偏小,財政實力薄弱,是山東省的財政困難縣之一。寧陽縣制定并完善了切合自身的鄉村振興戰略規劃體系,對全縣443 個村莊進行分類規劃,把產業發展、鄉村旅游、美麗村居、田園綜合體及農村公共服務設施等統一納入村莊規劃,推動各類規劃在村域層面“多規合一”。成立鄉村振興領導小組和專項工作組,牽頭單位組織成員認真落實泰安市鄉村12 項重點任務,集中力量進行攻堅,確保各項工作抓實、抓細、抓到位[1]。完善先行區調度制度,健全縣域鄉村振興戰略考核體系,對全縣鄉村振興先行區實行一月一調度,督導鄉村振興先行區各項工作進展情況。
寧陽縣培優壯大蔬菜、苗木花卉、畜禽養殖、林果等四大產業,總面積分別達到1.92 萬hm2、0.53 萬hm2、0.804 萬hm2、1.14 萬hm2,建成現代化規模畜牧養殖場501 個,推進生豬穩產保供,出欄7.48 萬頭,居泰安市第1 位。抓好農業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新上、續建農業龍頭項目35 個,其中新上農業項目12 個,完成投資4.72 億元,山東巴夫綠色循環農業示范園項目入選2020 年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重大項目庫,寧陽聚享養殖良種鴨苗孵化、寧陽溫氏畜牧葛石富家洼養豬等6 個項目被列入2020 年泰安市新舊動能轉換優選項目。
寧陽縣構建現代農業發展格局,有序推進國家級農業產業強鎮、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省級田園綜合體等重大項目建設,“三品一標”認證達到105 個,潤華家庭農場“華勝”牌西紅柿被評為山東省知名農產品企業產品品牌;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19 家,實現工業銷售收入9.17 億元,同比增長5.4%;強化與縣農業銀行、縣農村商業銀行、縣郵政儲蓄銀行等金融機構合作,實施“魯擔惠農貸”,發放各類貸款金額2.19 億元,新增發放融資增信支持現代農業發展貸款金額2 014 萬元;大力發展友邦糧食種植聯合社、泰安煙農等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主體,流轉土地面積3.72 萬hm2,推廣糧食生產“十統一”面積2 萬hm2,建設高標準糧田0.22 萬hm2。
寧陽縣深入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3 年行動,扎實推進美麗鄉村和美麗庭院建設,新建省、市、縣美麗鄉村示范村26 個,新增美麗鄉村達標村100 個,美麗鄉村和美麗庭院覆蓋率分別達到90%和15.23%;抓好農廁后續管護,共完成改廁77 296 戶,積極推進農村廁所規范化升級;實行城鄉環衛市場化運作,全縣約580 個自然村實現了衛生保潔和垃圾清運全覆蓋,東疏鎮、堽城鎮、蔣集鎮試點農村生活垃圾分類;重點推廣低成本、易維護的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技術,東疏鎮胡茂村已經建成農村污水集中處理廠,前張莊村和趙茂村試點建設農村分散式污水集中處理,全縣共完成166 個行政村污水治理;完成道路“三通”行政村90 個,建設里程542.5 km,投資1.479 億元,占2020 年任務的33.96%;扎實開展村莊清潔行動,清理“四大堆”7.8 萬t,拆除農村破舊房屋、殘垣斷壁40.3 萬m2,村莊綠化覆蓋率達30.2%;推廣施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秸稈綜合利用等技術,全縣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率達到95.78%,規模養殖場設施配建率達到100%,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3.2%;扎實推進文明創建,有序推進縣級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村級實踐站實現全覆蓋,打造鄉村文明示范片區70 余個。
寧陽縣實施頭雁育苗工程,遞進培養1 100 名高中學歷以上年輕后備干部,調整村黨組織書記11 名;實行“五個一”工作機制,整頓軟弱渙散黨組織33 個,研究制定扶持措施“黃金19 條”,掀起“消薄”攻堅新高潮;推進經濟集體經濟發展提質增效,開展“三資”清理重大專項行動,收回各類土地0.18 萬hm2,每年可穩定增收1 900 余萬元,其經驗做法先后在《高管信息》、新華網、《農民日報》等國家級媒體刊發,在山東省加強基層黨建推進農村改革攻堅視頻會議上得到了表揚,被山東電視臺《新聞聯播》專題報道,創出村集體經濟發展“寧陽品牌”;搶抓中央財政資金扶持村集體經濟發展機遇,擇優確定40 個項目村,每村扶持50 萬元,增強農村集體經濟發展能力。
寧陽縣抓好黨組織領辦合作社,開展“百社示范行動”,用好融資、貼息等扶持措施,全縣78 個村黨組織實現領辦合作社;持續推進村級工作規范化,打造提升12 個市級農村區域化黨群服務中心;強化本土人才培養,線上、線下培訓農村轉移勞動者1 233 人次,培訓農技員150 人次,籌備申報省級服務鄉村振興繼續教育基地,為鄉村振興提供智力支持。深化農村改革,全縣621 個村組集體經濟組織全部完成產權改革任務,推進寧陽爭創全省農村改革試驗區。
2020 年,寧陽縣新建14 個鄉村振興先行區,覆蓋村莊、社區103 個。推進蔣集鎮建設市級鄉村振興先行區,東疏鎮爭創山東省級齊魯樣板示范區;各鄉鎮重點圍繞全省鄉村振興推廣的7 種模式,研究好特色和定位:八仙橋街道辦事處打造美麗鄉村示范村,提升生態環境;伏山鎮發展有機蔬菜基地和畜牧養殖,走出一條特色循環經濟發展之路;蔣集鎮借助友邦田園綜合體、溫氏養殖、子泰蔬菜加工,發展鄉村旅游、畜禽養殖和有機蔬菜加工;華豐鎮發展蔬菜大棚和林果產業,實現農民增收致富。
近年來,寧陽縣積極推動鄉村振興“十百千”創建活動,蔣集鎮成功創建山東省鄉村振興示范鄉鎮,文廟街道吳村、八仙橋街道圍子村、泗店鎮海子村、東疏鎮胡茂村、鶴山鎮王卞社區、伏山鎮桑莊村、堽城鎮保安村、華豐鎮南良父村、東莊鎮南故城村被評為山東省鄉村振興示范村。
寧陽縣應加快推進各鄉鎮(街道)、開發區鄉村振興規劃體系建設,強化先行區引領,借助省、市鄉村振興服務隊優勢,實行領導力量、項目資金、人才等資源要素重點投向,特別是統籌整合3.566 7 億元涉農資金,精準投向鄉村振興先行區建設,最大限度地發揮涉農資金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切實樹好樣板、趟出路子,帶動全域振興[2-3]。
寧陽縣應抓實土地流轉、工商資本下鄉、農業結構調整、農副產品加工等關鍵環節,加快傳統農業向現代高效農業轉變,實現對現代高效農業應統盡統;對在建、續建的35 個農業項目,加強督導調度,盡快建成發揮效益,爭取更多項目進入省、市新舊動能項目庫;積極培育鄉村旅游、農村電商、現代農村服務業等新業態,圍繞特色農產品,創建一批“土字號”“鄉字號”產品品牌,促進農業全環節增收、全鏈條增值[4]。
寧陽縣堅決打贏農村人居環境整治3 年攻堅戰,按時完成上級安排的美麗鄉村、農場改廁、垃圾治理、污水處理、美麗庭院等重點任務,堅持不懈治山治水、植樹造林,進一步改善生態環境。加大對農村人居環境的明查暗訪力度,對發現的問題及時曝光。推進全域文明創建,縣級以上文明村鎮覆蓋率達到90%以上,“七小”文化陣地村居比例達到70%以上。重點圍繞蔣集鎮先行區,打造“三館三園一站”;積極發展鄉村旅游,打造寧陽“梨花民宿”品牌,開展2020 年度全縣“十個一百”鄉村文化振興先進典型培樹活動[5-6]。
實施帶頭人隊伍整體優化提升行動,注重從致富能手、返鄉創業人員、返鄉大學生中培養選拔村黨組織書記,盡快完成村集體“三資”清理行動,高質量實施中央財政資金扶持村集體經濟發展項目,抓好黨組織領辦合作社,打造100 個管理規范、運行良好的示范社。完善“引、育、用、留”機制,培養致富能手、種養大戶、農村經紀人等鄉村人才。做好省級服務鄉村振興繼續教育基地申報工作,進一步辦好鄉村振興學院,為鄉村振興源源不斷輸送人才[7]。
倡導、樹立實干實在的鮮明導向,完善督導調度機制,綜合運用督辦、通報、曝光手段,強化考核評價結果應用,壓實工作責任,傳遞工作壓力,確保鄉村振興各項任務落到實處[8]。
寧陽縣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做法已經初顯成效,后續將圍繞關鍵環節繼續攻堅,這條切合實際的鄉村振興之路必將越走越寬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