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評論員
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點任務,事關廣大農民根本福祉。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實施以來,各地村莊環境、農民群眾環境衛生觀念、生活質量都普遍得到提高,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了有力支撐。為加快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中辦國辦日前印發《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方案(2021—2025年)》,要求充分發揮農民主體作用,推動農村人居環境顯著改善,生態宜居美麗鄉村建設取得新進步。
強化基層組織作用。充分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領導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在農村人居環境建設和整治中深入開展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活動;進一步發揮共青團、婦聯、少先隊等群團組織作用,組織動員村民自覺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健全黨組織領導的村民自治機制,村級重大事項決策實行“四議兩公開”,充分運用“一事一議”籌資籌勞等制度,引導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民合作社、村民等全程參與農村人居環境相關規劃、建設、運營和管理。實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相關項目公示制度。鼓勵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支持有條件的農民合作社參與改善農村人居環境項目。引導農民或農民合作組織依法成立各類農村環保組織或企業,吸納農民承接本地農村人居環境改善和后續管護工作。以鄉情鄉愁為紐帶吸引個人、企業、社會組織等,通過捐資捐物、結對幫扶等形式支持改善農村人居環境。
普及文明健康理念。發揮愛國衛生運動群眾動員優勢,加大健康宣傳教育力度,普及衛生健康和疾病防控知識,倡導文明健康、綠色環保的生活方式,提高農民健康素養。把轉變農民思想觀念、推行文明健康生活方式作為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把使用衛生廁所、做好垃圾分類、養成文明習慣等納入學校、家庭、社會教育,廣泛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志愿服務。將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納入各級農民教育培訓內容。持續推進城鄉環境衛生綜合整治,深入開展衛生創建,大力推進健康村鎮建設。
完善村規民約。鼓勵將村莊環境衛生等要求納入村規民約,對破壞人居環境行為加強批評教育和約束管理,引導農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我監督。倡導各地制定公共場所文明公約、社區噪聲控制規約。深入開展美麗庭院評選、環境衛生紅黑榜、積分兌換等活動,提高村民維護村莊環境衛生的主人翁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