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兵
(道真自治縣三江鎮科技宣教文化服務中心 貴州 遵義 563508)
鄉鎮文化站作為農村地區文化傳播與管理的重要公益性文化事業機構,除了要扮演好農村文化發展引導者的角色外,還要通過加強自身管理推動農村文化的發展[1]。
鄉鎮文化站需要認識自身地位與作用,發揮機構效能,提高農村群眾的滿意度,滿足其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為我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助力,為推動農村文化發展作出貢獻。
在當前經濟水平快速提升的背景下,許多基層領導干部更看重經濟方面的發展,但忽視了文化基礎設施的建設,致使農村群眾文化活動開展受阻。此外,部分農村地區雖然有文化基礎設施,但由于無人維護而導致廢棄,出現巨大的資源浪費現象。
一直以來鄉鎮文化站都存在人員不足的情況,因為農村地區工作條件有限、薪資待遇偏低,即便前往農村工作也只是將此作為“跳板”,一有機會便會選擇離開,因此鄉鎮文化站很難留住人才,導致目前鄉鎮文化站出現工作效率不高的情況。再加上鄉鎮文化站的工作人員老齡化嚴重,缺少創新想法,導致鄉鎮文化站的效能難以體現。
傳播農村文化是鄉鎮文化站日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但現實情況中卻存在文化活動內容單一、枯燥等問題,所開展的文化活動不僅未結合地域特色,也沒有考慮農村群眾的真實需求,導致農村群眾對開展的文化活動不感興趣。
在鄉鎮文化站的管理下,農村群眾擁有自己的文化隊伍,文化發展范圍從過去的鄉鎮文化逐漸延伸至農村文化。在鄉鎮文化站對農村文化的宣傳引領下,社會文化在農村社會日漸普及,與農村群眾的生活相互滲透,形成了更具農村群眾主觀意識的自創文化,更能滿足農村群眾的文化發展需求,改變了較為單調的農村生活方式。
鄉鎮文化站的管理進一步提高了農村文化的影響力,為農村打造了獨有的品牌文化,讓農村群眾感受到文化帶來的改變,從而吸引更多人參與到農村文化建設中,實現文化發展對農村經濟的推動作用。鄉鎮文化站在農村文化發展中扮演著示范者的角色,通過組織農村群眾舉辦各類文化活動,例如書法大賽、繪畫大賽、戲曲大賽等,不僅發揮了文化宣傳的作用,也能激發農村群眾參與文化活動的興趣,更重要的是能促使農村文化形式更為豐富。
在當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背景下,農村環境和人們的精神狀態都發生了巨大的改變。文化作為新農村建設的核心,能夠在發展中將其轉化為促進農村發展、實現農民增收的生產力手段[2]。加強鄉鎮文化站管理能實現農村文化發展方式的改變,以文化發展推動農村社會文明,培養更多新型農民。由此可見,鄉鎮文化站已成為新農村建設的前沿陣地,是政府與農村聯系的關鍵橋梁。
目前,農村文化發展較滯后,與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息息相關,鑒于鄉鎮文化站管理對農村文化發展的積極影響,需要相關工作人員統籌兼顧,力求通過加強鄉鎮文化站管理,推動農村文化深度發展。
各級黨委與地方政府需要充分認識到鄉鎮文化站在維護農村社會穩定、推動農村經濟發展、提高農村群眾素養等方面的關鍵作用,要改變過去對文化工作不夠重視的片面看法與做法,極力將鄉鎮文化站建設與管理工作納入地方總體規劃中,同時為農村文化事業發展編制具體的財政預算作為發展經費,將基層文化建設工作由過去的部門行為上升至政府行為進行統籌規劃,有計劃、有重點地推動農村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保證鄉鎮文化站在場地、設備和人才隊伍方面都能配套齊全[3]。
為了順應新時代農村文化發展的新需要,鄉鎮文化站一定要創新文化工作方式,創新的基礎在于組建一支有能力、有素養的人才隊伍,以確保農村文化工作的有序開展。立足當前鄉鎮文化站的工作情況來看,建設人才隊伍應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1)地方政府要提高重視度。地方政府對鄉鎮文化站的人才隊伍建設工作予以重視,才能將高質量人才資源分配到鄉鎮開展文化工作,只有更多優秀人才的加入,才能切實提升農村文化工作質量,帶來全新的工作思維與視角[4]。
(2)重視在崗人員的素質提升。應重視鄉鎮文化站目前在崗工作人員的再教育與培訓工作,定期或不定期誠邀相關專家舉辦講座或培訓,也可選派工作表現優異的人員前往農村文化開展較好的地區學習,汲取他人的成功經驗,結合自己所在地區實際情況,實現農村文化工作的推陳出新,力求將自己的本職工作做好。
(3)鄉鎮文化站需轉變人才觀念。鄉鎮文化站一定要把握好地域性優勢,轉變傳統的人才觀,將人才隊伍建設的核心放在人才與政策優勢的結合方面。除了要做好文化宣傳工作,還要致力于結合地域特色發展文化創意產業,通過“文化+經濟”的發展方式,吸引更多人才,從而推動鄉鎮文化站建設與農村文化的深度發展。
對農村文化產品的研發一定要基于群眾需求,唯有農村群眾滿意的文化產品,才是符合市場預期與擁有消費群體的好產品。鄉鎮文化站一定要對農村群眾的真實需求展開調研,確保農村文化產品的豐富性與實用性,立足農村群眾視角展開農村文化產品的創作。此外,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休閑娛樂活動是農村文化建設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開展鄉鎮文化站農村文化活動需要重視以下幾方面。
(1)大力宣傳黨在農村的政策方針,并通過農村群眾更易接受的方式傳播黨和國家政策,確保農村群眾能夠及時接收信息。
(2)大力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嚴厲抨擊黃賭毒與封建迷信等社會現象,以表演的方式將農村社會的好人好事呈現在舞臺上,讓農村群眾在休閑娛樂中受到教育。
(3)重視家庭文化建設。家庭文化作為農村文化的關鍵分支,應通過開展家庭文化活動,塑造出講文明、講道德的新時代農村家庭。
(4)結合春節、中秋節等傳統節日,鼓勵農村群眾自發創編節目,尤其是在少數民族地區,可以組織開展舞蹈活動、美食活動、少數民族服飾展銷活動等。
(5)鄉鎮文化站與當地老年協會共同舉辦老年書法大賽、與婦聯共同舉辦廣場舞大賽等活動,同時加大宣傳力度,力求打造出農村文化品牌,將農村文化深深扎根于群眾。
鄉鎮文化站在推動農村文化發展過程中,需要充分發揮文化宣傳和教育職能。要想做好農村群眾文化工作,鄉鎮文化站需要發揮其管理職能。一方面,需要落實所有工作人員職責,培養更多文化精英帶頭人,活躍鄉鎮文化站的文化工作;另一方面,對所在農村地區情況加強了解,設計更多符合地域特色的文化活動,吸引更多群眾自愿參加。
在鄉鎮文化站的管理工作中,還要加強監督。一方面是上級部門對基層鄉鎮文化站工作情況的監督。制定相應的考核評價機制對鄉鎮文化站具體工作的開展進行考核,并將結果納入鄉鎮整體考評中,由上而下保證農村文化的發展效果;另一方面是鄉鎮文化站內部的自行監督。對開展的各類文化活動展開跟蹤調查,收集農村群眾對文化活動的反饋意見,并提出針對性的改進措施,充分發揮鄉鎮文化站的文化服務職能。
隨著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國家出臺了大量針對性的扶持政策,進一步完善鄉鎮文化站的建設,在推動農村文化發展方面更有能力與精力。對于鄉鎮文化站的未來工作而言,依舊要以占領文化陣地為主要工作核心,除了要大力弘揚優秀文化傳統外,更要緊跟時代發展潮流,將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創新融合,舉辦更多群眾文化活動,體現農村文化的獨有魅力,推動農村文化深度發展,共同建設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新農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