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嵐 成 鄉 梅澤文 張 朦
開展低收入村集體經濟發展攻堅行動,是鞏固黨在農村領導地位、增強低收入村黨組織組織力凝聚力戰斗力的重要載體,是增強低收入村經濟實力、強化鄉村振興內在動力和物質基礎的重要渠道,是鞏固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確保低收入村同步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舉措。2020年,江蘇以財政投入為依托,部署開展低收入村攻堅行動。2021年6月,按照《關做好低收入村集體經濟發展攻堅行動總結工作的通知》要求,由省財政廳綜改辦擔任組長單位,會同省委組織部組織二處、省農業農村廳經管站組成聯合調研組,通過聽取匯報、查看臺賬等方式,赴連云港市贛榆區、東海縣、灌云縣、灌南縣開展調研。
2019年底,連云港市共有279個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低于18萬元的低收入村,其中贛榆區62個,東海縣50個,灌云縣108個,灌南縣59個。至2020年底,279個低收入村涉及17.7萬戶75萬人,全年累計實現經營性收入1億元,村均經營性收入37萬元,全部超過18萬元。村“兩委”班子帶頭人中,大專及以上學歷比例為51%、30-50歲比例為52%,占比均過半。
加強組織領導,強化村級黨組織建設。連云港市堅持加強農村基層黨的領導,落實基層黨建“五聚焦五落實”三年行動計劃,使發展集體經濟成為建強農村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和發揮黨員隊伍先鋒模范作用的重要評價指標。通過強化黨建引領,牢牢把準發展方向、工作目標;通過選優配強村“兩委”班子特別是帶頭人隊伍,增強低收入村攻堅致富內在動能;通過派強用好駐村第一書記等,集聚多方資源力量支持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市級層面出臺《關于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促進經濟薄弱村增收達標的實施意見》《關于推動“黨建引領、富民興村”九條措施》等文件,突出強化組織引領保障作用。贛榆區以村“兩委”換屆為契機,擇優在現任村干部中“留任一批”、致富能人中“推選一批”、經商人員中“引進一批”,選拔182名致富能人進入低收入村“兩委”班子,“雙強”型村書記比例達100%。灌云縣從集體經濟20強村向低收入村選派增收指導員,同時向108個低收入村選派“第一書記”,取得較好效果。
創新發展理念,探索多渠道增收路徑。連云港市積極創新集體經濟發展模式、運行機制和管理體制,充分挖掘資源資產潛力,結合區位條件、產業優勢等實際因地制宜推動異地聯合發展,抱團發展,村企結對發展。全市通過開展“侵占資產清理、無效債務清查、不良債權清賬、18萬元邊緣村清零”的“四清”專項行動,2020年度增加集體資金收入3.75億元,規范土地管理9.53萬畝,規范合同管理1.41萬份。贛榆區通過土地流轉、土地托管,實行“村集體+合作社”“村集體+農場”“村集體+公司”等模式,發展“村社”共建、“村場”共建、“村企”共建,發展土地適度規模經營,提升規模經營效應,實現集體增收。東海縣結合村情實際,因地制宜,通過新建溫室大棚、聯建標準廠房、發展飛地經濟等多種形式,培育村集體持續穩定的增收來源。
規范“三資”管理,維護村集體合法權益。連云港市高度重視農村集體“三資”管理,除常態化開展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工作以外,還通過農村產權線上交易“應進必進”等多種途徑規范“三資”管理工作。全市全面推行村賬鄉代理和村務卡制度,規范農村集體產權交易行為,促進集體增收。2020年底,9個縣(區)、83個涉農鎮(街道)農村產權交易市場全部納入省農村產權交易平臺管理,“零交易村”清零,當年完成交易項目9410個,成交總金額22.69億元。贛榆區著力推進三資規范化管理,充分發揮農村三資監管平臺系統作用,全面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東海縣加強農經隊伍建設,成立三資代理服務中心,準確及時核算村集體經營性收入。對非法侵占集體資產、損害群眾利益等違法違紀行為予以堅決打擊。
強化資金保障,建立多元化投入格局。各地總體能夠規范使用省級資金,及時下撥省級財政資金并不斷加強資金管理。除省財政投入以外,各地積極探索,通過設立專項資金、統籌整合資金傾斜支持,嚴格會計核算等多種方式,強化資金保障,提高資金使用績效。多元化的投入機制,強力的資金保障為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村級組織運轉提供了有力支撐。贛榆區整合農業、水利等項目資金,重點安排村級集體經濟發展項目,優先用于產業基礎設施建設,拓展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空間。設立2000萬元村集體經濟發展扶持引導專項資金,制定村集體經濟經營收益獎勵辦法,樹立“發展越快、獎勵越高”鮮明導向。對年經營性收入10萬元以下低收入村,由區財政安排專項資金扶持達標。灌南縣投入資金1863萬元,結合連鎮鐵路綠化帶建設,在沿線三鎮一區實施3726畝苗圃建設項目,每年帶動40個低收入村增收186.3萬元。東海縣實行鄉鎮財政報賬制度,鄉鎮財政依據相關原始憑證建立專賬,全面核算整體項目資金并直接支付,切實提高資金使用效益。灌云縣大力實施富民黨建,設立1000萬元村集體經濟發展扶持引導專項資金,撥付3500萬元黨建和人才經費,村級組織運轉經費均超42萬元。
連云港市主動作為,村集體經濟得到實實在在的發展,但也存在一定的問題,部分地方村干部選配激勵機制有待優化提升,村集體經濟組織帶頭人市場經營和推廣能力需進一步加強;部分村集體發展路徑、經營模式和增收項目缺乏論證,持續發展的內生動力不足。
著力打造高素質帶頭人隊伍。加強村“兩委”班子建設,提升村干部隊伍素質,將集體經濟發展成效與村干部考核掛鉤,保障提升村干部隊伍經濟待遇,探索擔任集體合作組織負責人的村干部通過合法形式領取集體經濟發展報酬的方式方法,增強村干部干事創業積極性。
著力建立項目盈利長效機制。要加強項目庫儲備,提前謀劃項目建設,加快建設進度和資金執行進度。因地制宜探索資源利用、資產運營、提供服務、混合經營等多種集體經濟實現形式。對于部分有條件有能力選擇項目、依靠自身經營的村級集體經濟組織,鼓勵其自主開展項目建設。
著力完善農村產權交易體系。深化產權制度改革,提升產權交易機構服務水平,拓展完善農村產權交易信息服務平臺系統功能,加大與農村“三資”管理系統對接,實時監控農村集體各類資產資源合同到期情況,確保各類農村集體資產交易及時進場交易、應進必進。
著力提升政策保障力度。發揮財政資金引導作用,多種形式引導金融保險、社會資本參與村級集體經濟建設,形成匯聚效應。省級把控面上總體收益率,要求扶持村集體經濟收入有所增加,不再對單獨的行政村設置指導收益率。□